兼容式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9-09周春霞赵娜杨丽娜徐泽靖
周春霞 赵娜 杨丽娜 徐泽靖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中指出,在过去的40多年中,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的趋势,这可能与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密切的关系。2016年,中国农村和城市居民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分别占45.5%和43.16%。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简称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主要存在形式,近1/2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可归因于冠心病,因此,它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2]。冠心病是一种终身疾病,随着疾病的发展,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3,4]。一项Meta分析发现中国冠心病患者抑郁率为51%[5],消极的情绪,如抑郁和焦虑,会进一步影响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6]。兼容式的护理干预是指多种护理方法在不同方面或各种相关问题中的应用,常用的方法包括心理干预和延续性护理[7]。研究表明,心理干预可以减轻冠心病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质量生命和心肺功能。但是,由于研究设计和评价指标的差异,结果并不一致[8-10]。此外,有研究表明出院后的冠心病患者给予的延续性护理措施可以改善其由于疾病引起的负面情绪,改善生活质量[11]。本研究探讨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给予兼容式护理干预,分析影响患者焦虑、抑郁、其他负面性情绪,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冠心病的护理效果提供科学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6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住院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9例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5例。观察组:男35例,女29例;平均年龄(60.2±9.4)岁。对照组:男40例,女25例;平均年龄(59.2±9.9)岁。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吸烟情况、教育水平、家庭月收入、是否有医疗保险、患病和治疗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批准。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患者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12];入院后以保守药物治疗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18岁和≤75岁;患者能够合作及调查问卷,以及相关测试,没有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此项研究。
1.2.2 排除标准:心源性休克患者;严重心律失常患者;需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既往有精神病史患者;有其他器官严重疾病的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或者心肌梗死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主要包括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脂,稳定斑块,减少心肌耗氧量等对症治疗。 如果符合介入适应证,患者将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必要的抗凝治疗。患者在住院期间根据病情变化及治疗情况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及出院指导。
1.3.2 观察组:患者除根据病情需要继续服用上述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及接受介入治疗及常规护理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观察病情变化,进行用药指导,对于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的专科护理及健康指导,并进行出院指导,完成出院后的健康回访。
1.3.2.1 基于心理护理的干预措施:①定期健康教育:住院后发放科室编制的心血管疾病教育手册,医生和护士定期组织冠心病相关的健康教育讲座,保证每周1~2次,并在讲座时回答患者关于治疗、护理的相关问题;②心理干预: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了解其焦虑、抑郁的原因及严重程度,然后由专门参与了相关心理干预训练的责任护士负责在1周内对其进行个体化认知行为心理护理2次,30 min/次。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状况,护理人员逐步引导患者学会合理回应,正确认识自己,争取社会支持,重建自尊,调动主观能动性。此外,他们还指导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放松训练,用正确的理性认识纠正错误,并重建认知结构。
1.3.2.2 基于延续护理的干预措施:出院后患者接受延续护理干预6个月。责任护士每周通过电话、微信或其他交流方式对负责患者随访1次,根据患者的情况,使其得到有针对性的指导。指导的主要内容包括教会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如肢体功能、合理用药和营养指导,以及继续指导需要放松训练的患者。通过持续不间断的回访,我们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订该患者的护理康复计划。
1.4 评价指标
1.4.1 心理指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入院2 d内及出院后6个月时,应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抑郁、焦虑的情况。SDS得分<50表示没有抑郁,50~59表示轻度抑郁,60~69表示中度抑郁,≥70表示严重抑郁。SAS得分<50分为正常,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严重焦虑。
1.4.2 生活质量状况: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入院2 d内及出院后6个月时,应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状况[13]。这个量表包含36个条目,分为8个项目,包括物理角色功能、身体机能、身体疼痛、一般健康感知、活力、社会角色功能、情感角色功能和心理健康。每个项目的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更好。
2 结果
2.1 2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2组在入院时SDS评分和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院时比较,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在出院6个月后明显下降(P<0.01)。与入院时比较,对照组SDS评分在出院6个月后明显下降(P=0.011),但SAS分数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SDS评分和SAS分数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分,
2.2 2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2组入院时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6个月后,除身体角色功能,观察组其他项目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分,
3 讨论
随着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它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影响中国居民健康的慢性疾病。冠心病患者中占比最多的是中老年人,他们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发生严重衰退,患病后需要接受更长时间的治疗[14]。因此,他们容易在治疗过程中产生负面情绪,比如抑郁和焦虑。有研究表明,消极情绪不仅仅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也会对冠心病的发展、治疗和预后产生不利影响[15,16]。而抑郁症可引起儿茶酚胺分泌过多,增加炎症活动和脂质代谢紊乱,导致冠心病患者神经、免疫和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心脏功能紊乱,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从而加重患者病情[17]。
认知行为干预是一种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来改变不良认知的心理干预疗法,从而消除负面情绪和行为。延续护理是指帮助患者在不同的保健场所(如医院、社区、家庭)接受不同程度的持续的不间断的护理干预和帮助。两种护理干预方法近年来在各种疾病的护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8]。本研究中,为提高冠心病的护理效果,在冠心病患者中探索应用了行为、认知和延续护理多种干预方法相结合的兼容式护理模式,评价包括负面情绪,生活质量,心肺功能等临床指标,从而探讨和寻找出更加适合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模式。结果显示患者抑郁、焦虑有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和延续护理多种干预方法相结合的兼容式护理模式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评分,而且可以进一步逆转不良影响带来的负面情绪,提高生理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