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疼痛及不良情绪的影响
2021-09-09张翠红
徐 冕,张翠红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江苏 南通 226001)
创伤性骨折是一种多发疾病,通常情况下引发创伤性骨折的因素有高处跌落、交通事故,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常见临床症状有压痛、局部肿胀、瘀斑,患者严重损伤时有发热、休克等骨折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方式来治疗创伤性骨折,患者在手术完成后较为容易发生疼痛,若患者疼痛感明显,则患者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又影响到患者的术后康复,故临床需要对患者术后可能会发生的疼痛与不良情绪进行提前干预。本次研究对患者开展疼痛护理,具体研究内容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择在2020年1月开始,在2021年1月结束,研究对象是我院接收的创伤性骨折患者60 例,组成实验组的患者实施疼痛护理,组成对比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两组均含有30 例患者。实验组包含有16 例男性患者,14 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集中在22-70 岁区间,年龄平均区间是(40.38±1.69)岁。对比组包含有17 例男性患者,13 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集中在23-72 岁区间,年龄平均区间是(43.19±1.5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P>0.05。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创伤性骨折;②患者均开展手术治疗;③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④患者发生骨折后的12h 内入院治疗;⑤患者语言表达能力良好。排除标准:①患者在近6 个月有进行过骨折手术;②患者存在治疗手术禁忌症;③患者存在精神疾病;④患者存在肾、肝、心功能不全;⑤患者存在精神疾病;⑥患者严重抵触研究。
1.2 方法
对比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在术后为患者构建安静的治疗环境,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给予患者健康指导。
实验组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内容有:①构建疼痛控制小组:科室选取优秀的骨科医生、护理人员与麻醉师组成疼痛控制小组,小组成员在术后需对患者开展疼痛评估,结合患者情况来制定合适的疼痛控制方案,根据相关要求对患者开展疼痛护理。②开展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主动和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内心的苦闷,告知患者在术后感到轻微疼痛是正常的,以防患者过度担忧。同时护理人员也能够通过听音乐、看电视等方式来转移患者注意力,减弱患者的疼痛感觉。且在恢复的过程中,可以指导患者家属以及朋友等多和患者进行沟通,并给与患者一定的鼓励,对于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同样存在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针对负面心理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为其讲解部分治愈病例,告知患者当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等,同样可以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有助于患者恢复。③开展镇痛护理:护理人员结合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给予其恰当的镇痛药物,告知患者镇痛药物的正确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以此来避免患者强烈疼痛发生。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服用镇痛药物对身体的危害,简易画患者若疼痛能够忍受,则尽可能不用镇痛药,以防机体形成耐药性。同时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一些自我镇痛的措施,使得患者疼痛可以得到减轻。④开展物理镇痛:护理人员在手术后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动作,护理人员可在术后24h 内用一个冰袋来冰敷患者切口,以防切口发生局部肿胀与出血。护理人员适当按摩患者患肢,通过有效的放松运动来让患者肢体麻木的情况得到好转,并有效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松弛训练,借助松弛训练来抑制神经兴奋性,当能够有效放松患者机体的肌肉时,能够明显减轻患肢肿胀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⑤开展营养干预:护理人员需要有效评估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结合患者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确保患者每天饮食都维持营养均衡,护理人员建议患者食用蛋白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确保患者每日身体对维生素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使得患者的免疫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同时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每日需要多少饮水量,叮嘱患者每日维持充足的饮水量,有利于补充患者体内的水分,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⑥开展环境护理:患者在入院治疗后,刚开始患者是不熟悉病房环境的,患者在医院的生活方式会发生改变,这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陌生紧张感,容易导致患者疼痛感加重。为此护理人员能够主动向患者讲解医院的管理制度,告知患者病房中放置的主要设备,并向患者介绍其主治医生、责任护士、病友等,使得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熟悉医院环境。护理人员始终维持患者病房的整洁与干净,将病房温度控制在18-22℃范围内,湿度控制在50%-60%范围内。夜晚时,护理人员在病房中需做到走路轻、操作轻与关门轻,尽可能不产生噪音。护理人员在晚上查房时可借助手电筒,切勿开灯影响患者休息,同时护理人员观察患者体位与睡姿,避免患者因不良体位和睡姿卧床而引起疼痛,帮助患者调整到舒适体位。⑦开展体位移动护理:患者需要卧床休息,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在卧床时需采取平卧姿势,建议患者将枕头或者是其它柔软物体放置在脊椎处,尽可能让患者脊柱平行于床,使得患者椎关节的舒适度得到明显提高。护理人员遵医嘱,协助患者定时翻身,告知家属需帮助患者翻转体位变成侧卧,使得家属能够加入到护理中,增强患者对护理的配合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SAS 评分、SDS 评分、肿胀程度与VAS评分。SAS 评分评估患者的焦虑状态,SDS 评分评估患者的抑郁状态,评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越严重。VAS 评分能够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有效评估,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疼痛感越强烈。肿胀程度分为轻度、中度与重度,轻度肿胀的评判依据是≤1cm,中度肿胀的评判依据是>1cm 和<3cm,重度肿胀的评判依据是≥3cm。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选择SPSS 25.0 作为数据分析工具,以均值±标准差来体现计量资料,t值进行检验,以P<0.05 作为研究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依据。
2 结果
2.1 比较实验组和对比组患者的SAS 与SDS 评分
比较SAS 和SDS 评分,实验组均低于对比组,P<0.05,下表1为具体数据。
表1 比较实验组和对比组患者的SAS 与SDS 评分(±s,分)
表1 比较实验组和对比组患者的SAS 与SDS 评分(±s,分)
组别实验组对比组t P例数30 30 SAS 49.29±6.48 38.60±4.50 8.963 0.001 SDS 51.65±7.56 39.30±5.23 9.630 0.001
2.2 比较实验组和对比组患者的VAS 评分和肿胀程度
比较VAS 评分,实验组患者为(2.45±0.49)分,对比组患者为(3.22±0.76)分,t=8.630,p=0.001。比较肿胀程度,实验组患者为(0.78±0.28)cm,对比组患者为(1.86±0.58)cm,t=8.164,P=0.001。实验组患者的VAS 评分和肿胀程度均低于对比组,P<0.05。
3 讨论
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一般都是由于意外创伤引起,所以也叫创伤性骨折[1]。创伤性骨折患者即使进行了手术治疗,患者在术后也需要较多时间才可完全康复。疼痛是临床外科手术治疗后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疼痛会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以及情绪都造成较大影响,可能会致使患者不能及时开展康复训练[2]。因此临床在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开展合适的手术治疗后,临床还需要对患者开展恰当的护理干预,从而让患者疼痛得到明显减轻。
以往临床主要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常规护理虽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但常规护理疏忽了对患者的疼痛护理,患者的护理舒适感较弱,致使患者难以对护理干预满意。疼痛护理是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制定的一个科学性护理方案,其中包含了构建疼痛控制小组、心理护理、镇痛护理、物理镇痛、营养干预、环境护理、体位移动护理等内容,构建疼痛控制小组可以让疼痛控制的人员力量被集中起来,使得护理人员的疼痛护理水平有明显提高,且小组有利于为患者制定更为合适的护理方案。由于患者对手术治疗方法、效果缺乏一定认识,加上受病情影响,极容易出现较多不良情绪,比如:焦虑、烦躁等,因此给予患者心理护理能够让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疏导,避免患者过度担忧疼痛与术后康复。镇痛护理可以让患者懂得镇痛的措施,使得患者的疼痛在药物作用下得以减轻。物理镇痛则能够增强患者的镇痛效果。营养干预能够确保患者每日有充足的营养摄入,为患者机体补充能量。环境护理干预能够增强患者治疗的舒适感,患者能够以放松的心态来应对治疗。体位移动护理有利于患者维持良好的脊柱功能,对患者疼痛部位进行固定,使得患者的局部疼痛得到有效减轻。研究结果表示实验组患者的SAS 与SDS 评分均低于对比组,并且实验组患者的VAS 评分和肿胀程度均低于对比组,所以疼痛护理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临床可积极建议患者采取疼痛护理。陈恒梅[3]等人研究发现,将200 例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方式,观察组则采取疼痛护理,结果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证明疼痛护理效果较佳。
综合以上内容可知,创伤性骨折患者在临床中运用疼痛护理,不但可以让患者的肿胀程度得到减轻,让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取得明显减轻,还可以让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控制,将明显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