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兴趣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21-09-08李源
李源
摘要:首先阐述兴趣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直接展示研究价值;然后详细论述培养学生兴趣与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借助艺术鉴赏培养认知兴趣、借助绘画展示激发创造思维、借助工艺活动提升主体素养。
关键词:美术教学;兴趣;创造性思维;学生;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教师开始致力于美术教学的再优化、再创新发展,力求实现学生美术认知、美育成长的最优化。在此过程中,兴趣与创造性思维培养慢慢成为美术课堂的主流教学模式,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可,美术教学局面也随之发生较大改观。
一、兴趣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首先,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创造性思维既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热情、学习兴趣和求知动机,也能够直接优化学生的认知积极性、探究主动性和创新自觉性,从而真正优化学生的主体认知状态,使学生的能力提升与素养提高成为可能。
其次,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创造性思维是教师开展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和基础工程。美术教学如果没有主体支持,教师就会陷入孤掌难鸣的尴尬境地。因此,教师能够以此为良好起点,使后续认知活动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最后,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创造性思维是新课程改革对美术教学的实施要求,因为解放学生、焕发活力、展示生命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也以此促进学生的能力提高和美育发展,保质保量地完成素质教育规定的培养任务。
二、培养学生兴趣与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美术教学是教师展示教学智慧的才艺舞台,也是培养学生兴趣与创造性思维的实训基地,更是师生互助成长的生命乐园。
(一)借助艺术鉴赏培养认知兴趣
艺术鉴赏是美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美育元素和艺术信息的积累过程,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准备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为学生创设高质量的艺术鉴赏活动。艺术鉴赏活动能够通过名家的经典作品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力,以此慢慢培养学生对美术认知和合作探究的浓厚兴趣。
例如,教师不仅要依据教材内容积极创设艺术鉴赏活动,还要为学生提供一些教材外的经典艺术作品。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敦煌莫高窟的精美壁画、宋代的《清明上河图》、唐代的《簪花仕女图》、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八骏图》、张大千的《来人吴中三隐》等。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国外的经典艺术作品,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维纳斯》、凡高的《向日葵》以及米开朗琪罗的《大卫》等。艺术鉴赏活动能够在赏心悦目、心驰神往中慢慢催生学生的美术认知兴趣和求知动机。
(二)借助绘画展示激发创造思维
绘画活动是学生进行美术认知、艺术展现、个性张扬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善于在绘画活动中为学生创设较多的展示机会,以此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竞争意识和荣誉意识。学生已经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价值意识和自尊意识,因而展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绘画热情和创造思维。
例如,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红苹果、一个金黄橘子、一个紫色山竹,将三个水果放在托盘里,再放到窗台上,让阳光直射在三个水果上,以此形成明显而突出的阴暗差别和光线变化,有效降低学生的观察难度,让学生看得明明白白。教师还要告诉学生,在完成绘画作品以后要在全班范围内进行绘画作品评比,从全班学生的绘画作品中选择三幅悬挂在教室内进行长期展示,以此作为对这三位学生精心绘画、严谨设计、精巧布局的“奖励”。
(三)借助工艺活动提升主体素养
工艺活动是学生是将艺术滋养和美育元素进行主体实践和艺术表现的再认知过程。工艺活动不仅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直接培养学生的设计构思、艺术表现和美学考量。因此,教師要在工艺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设计、自由创新、张扬个性、超凡脱俗,以此推动学生的美术认知、艺术成长和美育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依靠自己的个性喜好、艺术品位和审美能力积极进行工艺活动,亲手制作出个性化、艺术化、时代化和生活化的工艺制品。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属于自己的美术语言、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去生动诠释自己眼中的学习、生活、人物、事件等,用一个个高质量的工艺制品去展示自己的才能、艺术修养、美学素养等,切实促进学生主体素养的提高。
总之,教师不仅是美术教学的承载者和实施者,也是学生兴趣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设计者和践行者,更是学生美术认知、合作探究、快乐交流和艺术成长的关注者和促进者。因此,教师应以学生兴趣与创造性思维培养为研究对象,并借助艺术鉴赏培养学生认知兴趣、借助绘画展示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借助工艺活动提升学生主体素养,切实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输送美育资源、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婧.初中美术课堂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师,2020(9):103-104.
[2]沈莉.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1(2):30-31.
[3]谭浪鸥.新课标下中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