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古诗教学之“读”“品”“联”“用”

2021-09-08张海宏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1年5期
关键词:古诗想象过程

张海宏

【摘要】在统编教材古诗文数量增加的背景下,古诗如何教学更有效?本文从放开声音读古诗,放飞想象品古诗,巧妙组合联古诗,生活之中用古诗四个方面介绍了古诗教学的策略,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古诗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古诗教学,读,品,联,用

統编教材中古诗文的数量增加明显,如温儒敏所说,“‘统编本语文教材的古诗文篇目增加了,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有古诗文129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比原人教版教材增加很多,增幅达80%左右”。可见,古诗已经成为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如何应对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略谈一二。

一、放开声音“读”古诗:读出情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明确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古诗语言凝练,朗朗上口,特别适合朗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朗读,历来就是学习古诗的不二法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以读为本,读出情感。

1.自由朗读

笔者以为,学习古诗时,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手舞足蹈读,可以面沉似水读……让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读起来,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教师范读

教师的范读在古诗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低中年级的古诗教学中,教师适时适度而又绘声绘色地朗读会把学生带人诗歌营造的情境当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受到熏陶。教师平时要不断锤炼朗读基本功,在课堂上才能亲自示范,带给学生美的享受。

3.读出韵律

平仄押韵是古诗的重要特点之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必给学生讲平仄押韵的知识,但是朗读过程中要适度关注平仄特点,这样才能读出节奏,读出韵律。同时,朗读时还要注意,韵脚和节奏点上的平声字可以适当拉长一些。类似的知识不一定要照单全收,但是教师适当地了解,有助于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韵律之美。

4.情境引读

在古诗教学中,适当创设情境,引号学生边行朗读,有时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快就可以把学生带入诗歌营造的情境当中。比如,教学《石灰吟》这首诗,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思考:石灰是怎么走出深山的?走出深山后,它又经历了什么?经历了那么多,它的内心深处害怕吗?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学生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在读中悟情,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5.师生接读

古诗教学中恰当的师生接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有助于引导学生感受诗歌平仄押韵的特点。如教学杜甫的《绝句》时,就可以采取这种形式。教师可以逐词与学生对读,教师读“两个”“黄鹂”“鸣翠柳”,学生读“一行”“白鹭”“上青天”;也可以整句与学生对读。这样的朗读,学生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6.限时赛读

在一定时间内,可以采取不同的组合,提出不同的要求,引导学生比赛朗读。这样的朗读有助于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边读边记忆,落实古诗学习背诵积累的要求。

二、放飞想象“品”古诗:品出画面

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第二学段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两个学段的要求中都提到了“展开想象”,可见想象在古诗学习中的重要。教学时,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脑海中出现画面,有助于其领悟古诗内容,加深情感体验。

1.结合插图想象画面

统编教材的插图精美雅致,很有特点。古诗中的插图更是充满诗情画意,引人遐想。比如,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中的插图,清新淡雅,那一片鹅黄、一径葱绿、一排篱落、两只黄蝶……足以把学生带入到诗歌营造的美好情境中。古诗教学不一定非要运用视频、动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有时候会适得其反。有效运用课文中的插图,是激发学生想象力的一条捷径。

2.品味字眼想象画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关键字词,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想象画面。比如,教学《游园不值》时,“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中的—个“满”字,就带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那园中该是怎样的春色啊!学生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也可以联系其他诗人笔下的春景。又如,王安石笔下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个“绿”字,又会让学生想到美好的画面。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这些关键字眼,就可以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把学生带入古诗学习的美好境界。

3.张扬个性想象画面

古诗的创作过程是作者将无限的眼前之景经过凝练之后,用有限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古诗的学习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透过有限的文字联想到无限的内容。有时候,学生作为读者的想象理解未必与原作者保持一致,这时,教师要给予宽容和支持,充分激发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经常用这样的话激发学生的想象。当学生朗读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你想通过朗读让大家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当学生听别人朗读的时候,可以这样问学生:你从他的朗读中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感受到了什么?这样的交流看似简单,却给了学生—个想象理解的支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三、巧妙组合“联”古诗:联出思维

温儒敏曾经这样描述常态古诗教学:“有的教案总喜欢来个三段论——‘知作者,解诗意,想画面,未免太死板,也不得要领”“现在有些古诗词教学过于烦琐,像做外科手术,把那种‘美都给弄跑了”。的确如此,有些古诗教学讲解死板,分析烦琐,破坏了古诗的美,也影响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在古诗数量增加的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组合古诗,联结古诗。这种“联”在中高年级教学中有助于引导学生将散落的“珍珠”串成精美的“项链”;这种“联”展现出的是教师的课程意识,更是学生的思维过程。

1.同一主题“联”

千百年来,古诗的主题丰富多彩。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不同的主题梳理、组合相关的古诗进行学习。比如,围绕“送别”主题,可以组合《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等诗。学生在学习之后,还可以围绕该主题进一步搜集古诗,感受送别诗的整体特点。其他如“思乡”“战争”等主题,都可以联诗成组,整体教学。

2.相似内容“联”

古诗中有些主题虽然不相同,但在内容方面却有相似,教学时教师可以尝试将这样的古诗联结起来,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辨别异同之处,加深理解,习得方法,体悟情感。比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这两首诗的内容都与春天有关,诗中也都有与花有关的诗句,但是,二者的主题、写法各异。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两首诗的不同写法展示出来的不同春景,进而体会到同样的春景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描述。

3.相同意象“联”

意象是诗歌的重要构成要素,如古诗中的“梅、兰、竹、菊”“风、花、雪、月”等都具有特定的内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師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一些核心意象“联”诗,在相同意象的古诗比较辨析中,可以发现不同诗人的表达特点,从而把握诗歌学习的思维路径。例如,以“渔翁”意象为核心,可以组合《江雪》《渔歌子》等诗词,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柳宗元的《渔翁》和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加深学生对“渔翁”意象的理解。

4.同一作者“联”

古代诗歌史上有很多重要的诗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某个诗人,搜集其在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联诗成组。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某个诗人的诗歌特点形成整体的认识。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思维不断走向深入。

5.相同类别“联”

古诗有不同的分类原则,在不同分类原则的指导下,所分的类别也不尽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按照古诗的不同类别来组诗,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某—类诗的总体特点。以宋代的哲理诗为例,学习过程中可以将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和苏轼的《题西林壁》组合起来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宋诗蕴含哲理的整体特点。同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联结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和卢梅坡的《雪梅》,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宋诗蕴含哲理的特点。

在联诗的过程中,教师便成为课程的开发者,由一首诗带出一组诗,由一组诗带出一类诗,进而走向一种文化意象。学生的关联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升,可谓是一举多得。

四、生活之中“用”古诗:用出理解

只有将古诗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关联起来,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其价值,才能真正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1.教学生运用古诗的方法

在古诗教学中,要及时向学生渗透这样的意识:古诗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古诗就在我们的身边。学生会逐渐地增强对古诗的亲近感,感受到古诗并不是陌生的,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了这样的基础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作文、日记当中运用古诗。比如,看到春天柳枝飘摇,婀娜多姿,就可以直接引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古诗中的句子既可以运用在文章的开头,也可以用在中间或结尾。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合适的情景下改写并运用古诗,可以改动诗句中的个别字词,并将其合理运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

2.给学生提供运用古诗的机会

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运用古诗的机会。例如,教学《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这样的送别诗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送别或离别的场景,在那样的场景中,你会想起哪句古诗?再比如,在学校组织的春游、秋游等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即景诵诗。这样的教学活动打通了古诗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为学生创设了运用古诗的机会。

3.评价学生运用古诗的水平

在学生尝试运用古诗之后,教师还要用欣赏的眼光评价学生运用的水平。这种评价以“赏”为主,赏中有指导,赏中有激励。可以赏学生的作文、日记,也可以赏学生的口语表达;可以教师赏,也可以学生互赏,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这样的赏评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运用古诗的兴趣,逐渐养成运用古诗的习惯。

在古诗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读出自己的理解,用出自己的精彩。虽然“教无定法”,但让学生爱上古诗,养成主动积累、运用古诗的习惯,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应该成为古诗教学的一种追求。

猜你喜欢

古诗想象过程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快乐的想象
一生
劳劳亭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雪花的形成过程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