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高职院校“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成效研究
——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例
2021-09-08周海丽
周海丽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茂名 525000)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各大高校按照教育部《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由于以往大部分教师是以线上教学平台作为贯穿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的辅助工具[1],线下实时引导和督促学生学习,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安排, 师生在课堂时间同处一个空间进行交流,现在要求全面开展线上教学,师生居家进行教与学,对师生均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2],尤其是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 在校线下学习期间表现出的学习能力、 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觉性并不高[3],而线上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自我监控及自我评价等方面的能力[4],因此结合学生特点做好教学设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显得尤其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 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大学生在疫情期间普遍出现恐慌、焦虑情绪[5]以及长时间居家的厌烦情绪, 面对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和阻击战的要求,为守护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免疫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坚实心理基础, 当前研究拟依托学习通平台面向高职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并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检验其实际教学效果以及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6]。
1 研究方法
1.1 被试
来自某高职院校的1 626 名大学生在学习通平台参加为期12 周、每周2 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男生804 名,女生822 名,平均年龄19 岁。
1.2 研究工具
1.2.1 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由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心理学专业教师编制教学效果调查问卷,让大学生对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线上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估反馈,问卷由8 道题组成,主要涉及课程满意度、学习效果、学习自觉性等方面。
1.2.2 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调查问卷
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调查问卷(UPI)1966年由日本大学的心理咨询专家与精神科医生集体编制而成, 为我国高校应用最早也最为广泛的心理普查量表之一。UPI 问卷共64 题,其中第5、20、35、50 题是测伪题,第61、62、63、64 题为附加题,其余题目反映学生的苦恼、焦虑、矛盾等症状。 所有题目采用是非式选择, 肯定选择的题记1 分, 否定选择的题记0分。UPI 的筛选标准分为3 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应归为第一类:(1)UPI 总分在25 分(包括25 分)以上者;(2)第25 题做肯定选择者;(3)辅助题中同时至少有两题做肯定选择者。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应归为第二类:(1)UPI 总分在20~25 分(包括20 分,不包括25 分)之间者;(2)第8,16,26 题中有一题做肯定选择者;(3) 辅助题中只有一题作肯定选择者。 不属于第一类和第二类者应归为第三类。
1.3 研究程序
该次随机选取1 626 名高职大学生参与研究。自2020年3月2日起,每周在学习通平台参加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程开展“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的混合式教学实践,线上学习内容为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结合疫情下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前录制好的心理健康知识视频,以及省专家团队录制的《应对疫情心理问题系列微课》等,线下实践主要是与线上学习内容相一致的实践活动, 主要目的为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将知识外化于行,帮助学生以平稳的心态度过疫情,详见表1。
表1 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设计
采用两个指标检验“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的混合式教学实践的效果,指标1 是学生评估教学效果,在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 指标2 是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整体变化, 以学生入学时测量的心理健康人格调查问卷(UPI)结果为基线水平,课程结束后再次测量并将结果与基线水平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从表2 可以看到,40.22%的大学生对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是比较满意的,43.91%的大学生是非常满意的;39.67%的大学生对教学互动感到比较满意,40.59%的大学生感到非常满意;40.22%的大学生对课程设计感到比较满意,42.56%感到非常满意。 整体上,41.08%的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感到比较满意,44.28%的大学生感到非常满意。
表2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的混合式教学满意度
表3 的结果显示,50.06%的大学生自评疫情期间实施“线上学习+线下实践”混合式教学下的学习效果比较好,21.71%的大学生认为学习效果非常好。 47.29%的大学生认为疫情期间实施“线上学习+线下实践” 混合式教学下的学习自觉性比较好,28.84%认为学习效果非常好。 当前选用的学习通平台可记录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平台显示,学生的平均完成率在90.00%以上,这与学生自我报告的结果相互印证。
表3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线下实践”混合式教学下的学习情况
根据图1 的结果,48.40%的大学生认为疫情期间“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的混合式教学对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帮助比较大,16.91%的大学生认为帮助非常大。
图1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的混合式教学对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帮助
2.2 “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根据表4 的结果, 在未参与 “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前,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调查问卷(UPI)测评结果显示第一类学生的检出率是13.16%,全部课程结束后,第一类学生的检出率是10.94%,相较之前有所下降;第二类和第三类检出率均较“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前增加。 由此可见,“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对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起到一定的作用。
表4 “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前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变化
3 讨论
疫情防控期间, 面对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师生均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线上学习+线下实践”混合式教学实践基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6],“教师主导”指的是由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包括组织观看教学视频,与学生进行线上互动,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主体”指的是学生需自行制定具体学习目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独自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需参与线下实践,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当前通过实践研究考究特殊时期下的教学效果,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的“线上学习+线下实践”混合式教学实践整体上是满意的,对其教学互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以及拓展的学习资源均表示满意。 学生自我报告对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有帮助, 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调查问卷(UPI)也显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较课前有所改善。
需值得注意的是, 有部分学生对教学整体不满意,研究团队选取其中的一些学生进行访谈,学生反馈的意见包括部分教学视频不够清晰、 教学案例可增加、课后学习资源进一步拓展、增加师生互动、设计更多章节练习题等, 还有部分学生反馈网课学习效果相较线下课程更低,容易分心和走神。这些均是课程将来可继续完善的地方。
该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需设计实验组与控制组, 通过两个组的对比分析获得更为精准的结果;(2)可在课程结束后进一步追踪当前的教学实践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长期效果;(3)可将本科生和高职学生进行对比研究, 获得两个群体的学习特点,为教学设计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