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共同体建构的范式探析

2021-09-07邹施凯杨晓翔

江苏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案例分析

邹施凯 杨晓翔

【摘 要】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在12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填谷”“建峰”“创特”和“共建”四个重要阶段。“填谷”时期以兼容重组促进公平均衡,“建峰”时期通过化级为部打造优质均衡,“创特”时期借助理念引领培树特色均衡,“共建”时期通过辐射城乡开拓高位均衡。集团化办学不是削峰填谷,而是要填谷建峰,以“填谷”来帮扶薄弱学校,以“建峰”“创特”来发展集团优势,以“共建”打造区域品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学校共同体;集团化办学;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3-0045-03

【作者简介】1.邹施凯,江苏省东台中学(江苏盐城,224200)党委书记、原校长,二级教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杨晓翔,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江苏盐城,224200)党委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苏教名家”培养对象。

共同体是指人们在共同条件下结成的集体,延伸到教育领域就诞生了不同类型的教育共同体,如教师学习共同体、学生学习共同体、课堂学习共同体和学校共同体等。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可以是联合学校内部教师的形式,也可以是跨校、跨区域、跨省的教师联合研学。在狭义上,学生学习共同体以班级、学校、社区为单位,但在互联网时代,学习共同体的规模可以无限扩大,其边界也不断被弱化。这些共同体的建设都能够有力推动资源开放和教育公平。同样地,学校这一重要的社会组织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也逐步探索形成了“学校共同体”的运作方式。学校共同体不仅是一种正规的组织运作模式,也是一个良好的平台,可以较好地联结其他类型的教育共同体,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充分整合与共享,推动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于2009年由城区四所初中合并组建而成。作为较早创建的集团化学校,集团在办学过程中经历了“填谷”“建峰”“创特”和“共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许多集团化管理的难题与困境。在12年的办学实践中,集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初步发展为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笔者试图通过梳理集团在不同阶段的现实困境和教育作为,完整地呈现一个集团化办学的历程和样例,为其他学校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提供一些借鉴。

一、填谷:兼容重组,促进公平均衡

2009—2012年,是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办学初期,各分校之间在硬件设施资源、教师资源、学生生源、课程与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差距较大,集团内部出现了教育资源、教育质量不均衡的现象。因此,集团根据学校、学生和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决定实施兼容重组策略,借助集团优势力量,提升薄弱校区的能力,促进集团校教育公平的均衡发展。集团重组主要从校园重组、教师重组和学生重组三个层面着力。

首先,在校园重组方面,集团决定停止其余三所初中的招生工作,保留東台市实验中学原有的老校区,新建集团中心校区,最终形成新、旧两个平行校区。其次,在教师重组方面,集团按学科进行电脑派位,各校区教师重新洗牌,按需分工。同时,集团还重视通过东台实验中学深厚的校园文化凝聚不同学校的教职员工。最后,在学生重组方面,集团实行平行、随机分班,努力营造校区均衡、班级均衡的良好生态。

集团化办学,师资均衡是校区间教育教学质量公平均衡的重点和难点。为妥善解决这一棘手问题,集团规定包括中层以上干部在内的所有教师每隔三年必须进行校区间的正常流动,并将制度化的流动纳入相关绩效考核。这种制度规定在保证各校区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努力使广大教师摒弃固守某个校区的思想,培养个人在集团中的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建峰:化级为部,打造优质均衡

2012—2015年,是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突破基础发展,迈向优质发展的关键期。集团通过初期的资源重组和制度保障,创建了相对稳定的办学样态,如何在公平均衡的基础上发展优质,形成品牌,是集团管理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集团化办学体量大的特点决定了应采取与其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粗放式的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有效的控制,大多凭借管理者的经验作出决策,这种模式一般只适用于人员规模较小的组织。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组织的管理体制和人员结构逐渐从集中型发展为相对分散型,这种管理方式很可能造成“管理不顺、责权不清”的问题,无法满足集团管理和发展的要求。为此,集团探索出“化级为部”的精致化管理模式。

精致化管理,贵在“精巧”。集团化“大年级”为“小级部”,将同一年级拆分为四个独立平行的级部,年级部是有规模的“小学校”,级部主任是有责权的“小校长”。精致化管理,实在“细致”。中层以上干部,每人负责一个班级,兼任该班指导员;每人结对一个需要帮扶的学生,担任该生的心理辅导员,努力让管理的视角深入到需要关心的每一个学生。精致化管理,重在“内化”。教育集团全力打造以“进”为核心价值体系的校园文化,鼓励各级部之间“进德争先、进学争优、进业争佳、进力争强”。

“化级为部”的精致化管理模式在探索科学治理的实践中应运而生,它理顺了集团校和各年级的职责权利,降低了集团的管理重心,真正做到让所有教师“在做对时有人鼓励,在犯错时有人提醒,在发展时有人指导,在困难时有人关怀”。“化级为部”,让集团由原先的无差别管理走向如今的精准化管理。这种关注个体差异的管理模式有效促进了学生发展的质量。在这一阶段,集团素质教育成绩喜人,获得“江苏省最具影响力的初中”称号,以介绍集团化办学经验的论文也获评江苏省新世纪园丁征文大赛特等奖。

三、创特:理念引领,培树特色均衡

2015—2018年,是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通过精致化管理,总体教育质量有所提升的又一重要时期。集团管理者趁势制订了更具挑战性的发展目标,即走特色发展之路。

这一时期,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形成了“另起一行,我是第一”的教育思想和“课比天大、教师第一”的教学主张。“另起一行,我是第一”,不是盲目争第一,也不是刻意回避矛盾,而是指要帮助学生寻找适合的发展路径。这一教育思想是“因材施教”的时代解读,是“适合教育”的实践表达,是实现“让小草长成最好的小草、让乔木长成最高的乔木”教育理想的必由之路。为创新多元育人模式,集团出台“新三好”评价体系:在学校做“合格·特长”的好学生、在家庭做“勤俭·孝敬”的好孩子、在社区做“公德·责任”的好公民。该评价体系成功获评江苏省品格提升工程项目。“课比天大、教师第一”,是集团的教学主张,集团以“六大名师”创评活动为载体全面打造教师队伍。集团“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获评江苏省“四有”好教师团队。

集团化办学,不仅要营造兼容情怀和精致的运行格局,更需要在集团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兴趣培养和特色发展,充分挖掘学校的文化内涵,努力打造独具个性的办学特色,形成百花齐放的特色均衡。

四、共建:辐射城乡,开拓高位均衡

2018—2021年,是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共建高位均衡的发展期。在这一时期,集团发展态势良好、稳定,面临辐射带动城乡、开拓高位均衡发展的新使命。

近年来,为放大集团化办学的优势,城东、唐洋、富安和溱东分校陆续加入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使学校共同体的队伍更加壮大,实现更广泛的人员交流和资源共享,全面拓展全市初中高位均衡发展的共建之路。

集团想要通过吸纳更多共同体成员校,以此辐射带动城乡、开拓高位均衡发展,一方面要借助省、市名师工作室、乡村培育站和学科课程基地建设,为共同体成员校的教师搭建平台,让他们充分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为成长助力。另一方面要融入共同体成员校,倒逼集团领导和名师团队在办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创新和提升。在发展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集团人始终把“负担”加在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致力“为关怀而教、为未来而学”。在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实践中,集团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家国情怀的责任担当者,具有核心素养的全面学习者,具有体育特长的终身运动者,具有审美情趣的优雅生活者,具有动手能力的问题解决者。

不管是小规模的集团化办学,还是发展更庞大的教育共同体,集团化办学追求的教育均衡,不是削峰填谷,而是要填谷建峰,以“填谷”来帮扶薄弱学校,以“建峰”“创特”来发展集团优势,以“共建”打造区域品牌。集团化办学,不仅要在教育教学硬件方面均衡发展,更需要教育人的担当精神与无私情怀,切实发挥龙头校和名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管理机制协同、课程与教学资源共享、学校文化共建,共同走好初中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共建路”。

猜你喜欢

集团化办学案例分析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
公办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的制度化分析
依托职教集团实现中高职衔接贯通模式
铁岭市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集团化办学的对策研究
“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跃升的校企合作症结及其破解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