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学旅行在中医药类图书馆 文化传承推广中的理论与实践

2021-09-07李蔚

兰台内外 2021年22期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研学旅行文化传承

李蔚

摘 要:通过探讨药类图书馆开展研学旅行服务的理论和实施路径,阐释中医药类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供给的国家政策环境、外部需求状况及行业现有条件基础,提出利用中医院校图书馆资源优势,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内涵,构建学科团队,开设特色课程,制订规范流程、培训高素质志愿者。推进“研学旅行”的规范化运行,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研学旅行”是有效传承推广中医药文化方法之一,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研学旅行;中医药;图书馆;文化传承;理论与实践

一、图书馆是文旅融合的重要平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于是在满足了基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精神文明的建设也有了更高的追求,文旅融合作为一种全新、有意义的旅游消费观逐渐成为当今时尚。

文旅融合是指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即文化作为旅游的内涵、旅游成为文化的载体,二者互相影响、促进、融合,形成新时代社会风向的趋势。其类型细分多种,如开发型融合、重组型融合、体验型融合等 。图书馆作为文化机构是发展和改善文化旅游的重要因素,通过数字化图书馆的藏书,图书馆已成为社会进步中前进的重要因素。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直接在线访问图书馆资料,显著提升旅游信息获取效率,这些信息将为游客在文旅融合的特色产品体验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过去的几年中,图书馆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的作用迅速提高,游客越来越多地在决定去目的地之前收集很多关于目的地的信息,这给图书馆的推广提供了诸多机会。2018年3月1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出文旅融合发展的理念,而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与各类博物馆以及文化馆均同时承担着重要的职责,是文化传播发展的重要组成和关键环节,应当为文旅融合管理的发展起到带头作用。

1.中医药图书馆普及传承中医药文化是历史重任

笔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图书馆文旅融合”进行了搜索,得到278条文献结果,以“图书馆研学旅行”进行搜索,得到66条结果,近三年内的发表文献有55篇,这足以见得图书馆研学旅行现已成为近些年图书馆领域内学术和发展的热点。而以“中医药图书馆文旅融合”“中医药高校图书馆文旅融合”“中医药图书馆研学旅行”为关键词,均为未搜索到任何结果,因此在类似主题下,中医药图书馆的研学旅行研究具有一定创新性和研究价值。

2019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挖掘和传承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精髓;推进中医药博物馆事业发展,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学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因此,推动中医药开放发展,将中医药纳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要内容,实施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推动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是我们当代重要使命。

2. 中医药图书馆有中医药特色及学科优势

中医类院校图书馆作为中医文化推广的重点文化部门,软硬件结合是其文旅融合的主要模式。通过数字化、规范化、特色化图书馆的工作流程,基于新技术、新媒体以及文旅融合政策的影响,中医特色主题可以为文化旅游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例如,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拥有丰富且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馆藏资源,其拥有122余万册纸质中外文图书、期刊,其中古籍图书3千余种,4万余册,是全国中医院校中首批唯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及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故此,其拥有专业、人才、平台的优势,极易开展中医药类主题,特别是中医药古籍主题旅游活动。其旅游主题可归纳总结为艺术性、学术性、国际交流多元性、社会服务行为等方面,图书馆可以通过建设专业的学术队伍、形成科学的资源内容体系以及优势互补地进行合作,三个方面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弘扬。因此发展中医药高校图书馆的文旅融合主题活动,不但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方针要求,同时也推动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文旅融合的进程,形成双赢的局面。

二、研学旅行在中医药类图书馆文化传承实施路径

中医药高校图书馆研学旅行,结合时间、空间、可操作性的考虑,服务对象将是以中小学生为主、社会人员为辅的人员构成,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提升学生、社会人员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行吸引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行活动。近年来,不论是传统教育机构还是旅游市场都对研学旅行产生了极大的关注度,“教育+旅游”的新生态模式对学校、家长和学生越来越有吸引力。该生态模式的活动具有组织方便、学生有兴趣、主题特色鲜明、活动场所安全有特点。要想取得良好效果,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开设特色研学旅行课程

研学旅行与图书馆入馆教育、读者参观活动目标不同,研学旅行服务需要以思想品德建设、培养素质人才为根本目的,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綜合提升。图书馆可根据研学旅行主题特色多样性,制订相应的教育目标,采用小组探讨、PBL(问题式学习)、沉浸式教育等当前国内外热门教育理念,结合域情、校情、生情,自主开发研学课程,加强古代典籍介绍,中医大家宣传、中华医藏、方药名录、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普及宣传。实现运用数字化、影像化记录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重在传承,发挥中医院校学科优势,设计出突显文化特色的馆本课程,并可让学生体验雕版印刷、古籍修复技术探究活动,形成有计划、可参考、能落地、有效果的研学目标。提升服务品质,规范研学旅行活动,及时反馈用户对研学旅行会提出的服务要求。图书馆可通过研学课程化、导师专业化、行程规范化的途径构建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体系,以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部门设置为例,可将研学服务推广的工作内容分派到各个部门,形成常态化的工作状态。结合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日常工作经验以及资源,具体可实施课程目录计划可参考下表:

猜你喜欢

理论与实践研学旅行文化传承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