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新生儿院前转运的急救与护理分析
2021-09-06王晓琴刘美娟吴婵凤林俊红
王晓琴 刘美娟 吴婵凤 林俊红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急诊科,广州 510010
危重新生儿由于病情原因,需要较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医疗机构进行继续监护、治疗,因而需要进行转运[1-2]。在危重新生儿的转运过程中,稳定患儿的病情是成功转运的关键[3],因此,需要对患儿开展急救与护理。本研究对2 083例院前转运的危重症新生儿的急救与护理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危重症新生儿2 083例为观察对象,其中新生儿内科1 033例、新生儿外科1 050例。
1.2 方法 危重症患儿的转运及急救与护理措施参照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制定的《新生儿转运工作指南(2017 版)》[4]进行。(1)多中心致电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转运中心,沟通新生儿需转入院治疗、患儿病情,包括围产期、出生情况、治疗干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家属情绪态度等,确认转入需求。(2)指导多中心复查患儿血气、血糖、体温、血压等情况,给予及时对症治疗,纠正异常项目指标,确保转运前病情相对稳定。(3)调度中心通知转运医生、护士、转运司机,准备新生儿转运车上设备仪器、抢救物品,确保消毒备用,检查仪器物品。根据路程准备氧气量,预热暖箱和患儿衣物被服。(4)至对方医院后,认真全面评估患儿全身情况、皮肤、管道、用药情况,填写新生儿转运记录单,与床边护士认真交接。确保患儿病情相对稳定,与患儿家属沟通病情、转运风险、后续NICU 治疗概况和费用后,家属配合同意签字。(5)转运前进行身份识别时核查手腕带松紧度适宜,合理选择静脉输液血管,当地医院已置留置针管的与当地医院护士交接置管时间、曾使用药物,用生理盐水推注检查是否通畅,如需输注血管活性药物者准备多一条输液通道,转运过程中需肢体约束的患儿不固定在输液部位,15 min 观察1 次输液部位的情况,防止药液渗漏。全程使用暖箱转运,需氧疗的氧疗无中断,监护无中断。转运过程中根据护理策略措施临床路径,评估,践行护理措施,监测病情。(6)到达医院,暖箱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开启绿色通道,快速紧急处置,危重评估。15 min内完成血糖、体温、血压、呼吸、心率、血气等监测。后续追踪患儿NICU 治疗和预后情况。(7)非计划拔管的预防护理。气管插管前,剪一条长13 cm、宽2 cm的胶布,从中间剪开到另一端前5 cm,成一端为两条较窄的胶布。气管插管后使用该胶布固定,其中未剪开的一端粘在患儿的面颊上,剪开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同侧面颊下方、面颊上方,螺旋形缠绕气管导管,起到双重固定的作用。搬运患儿、帮助患儿更换体位时,注意先摆正头位再转动躯干,动作轻柔,注意保护导管,避免压弯、牵拉。限制患儿上肢,使其远离管道,防止拔管。(8)低血糖的护理。转运前检测血糖,血糖值正常的患儿输液维持不变;若存在低血糖,则按照美国新生儿低血糖管理指南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新生儿内科、新生儿外科的病种分布以及危重新生儿的转运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危重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分析 转运的危重新生儿中,新生儿内科、新生儿外科的性别、通气情况、转运新生儿类型、日龄、转运路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1。
表1 转运危重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分析[例(%)]
2.2 危重新生儿转运结果分析 新生儿内科、新生儿外科的转运成功、到院后病死、放弃治疗、治愈/好转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体见表2。
表2 危重新生儿转运结果分析[例(%)]
2.3 观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新生儿内科转运过程中意外拔管率、皮肤损伤发生率与新生儿外科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3。
表3 危重新生儿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例(%)]
3 讨 论
将危重症新生儿转运至有救治条件的医院作进一步的监护和治疗利于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发生[5]。专业医院进行转运能够为患儿院前转运提供专业的救治和护理[6]。危重症患儿本身病情复杂、变化迅速,需要开展现场救护,院前转运的过程中,开展救护措施利于减少患儿死亡[7]。此类患儿的急救与护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在接到转运电话后,指导多中心复查患儿相关指标,掌握患儿的身体状态,并指导进行对症治疗,促进患儿病情相对稳定,为转运前做好准备。(2)至对方医院后,需全面评估患儿的病情,以确认是否能转运,并做好交接工作、与患儿家属沟通工作等,完善转运前的各方面评估及手续准备。(3)转运前认真评估手腕带松紧度、静脉输液置管及用药情况,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儿应置多一条输液管。4)在转运的过程中,维持患儿适宜的体温利于稳定病情,确保安全转运[8]。全程使用暖箱转运,能够预防低体温发生,维持患儿适宜体温。需氧疗的氧疗无中断,监护无中断,全程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随时进行救护。(5)转运途中由于车辆颠簸,引起的机械振动会影响患儿的血流,且存在呕吐物误吸、脏器扭转、意外拔管等风险[9-10]。需妥善固定气管插管、静脉输液管、胃管等,并密切观察患儿面色、氧合、输液部位情况等,随时准备现场紧急处理,确保患儿安全准运。(6)到达医院后,及时将暖箱转入NICU,开启绿色通道,及时快速为患儿开展救治工作,完善转运后的交接,并在后续追踪患儿NICU 治疗和预后情况。本研究转运的危重新生儿通过开展急救与护理后,危重新生儿转运成功率为100.00%,无中途死亡,内科、外科患儿最终治愈/好转率分别为99.52%、99.33%,达到较满意的救治效果。新生儿内科转运过程中的不良事件主要为意外拔管、皮肤损伤,其中新生儿内科转运途中的意外拔管率、皮肤损伤发生率与新生儿外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危重症新生儿院前转运过程中开展急救与护理利于稳定患儿病情,使患儿得到安全转运,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使患儿得到及时救治,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