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方法探究
2021-09-05杨建胜
杨建胜
摘 要:导学单在历史课程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度探知的重要手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历史课程教学要点,从预学引导开始,突出背景史料、话题导引、协作探知与拓展延伸,促进学生在有效融入课程探知的过程中深化理解识记,增强学生主动探知欲望,升华学生的历史学习实效。
关键词:高中历史;导学;话题;探知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出发,鼓励学生在自我预学中发现问题,引导他们在彼此协作探知中增强破解疑难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导学单便成为历史课程教学中值得尝试的教学方法。
导学单,顾名思义就是从培养学生的自我预学能力出发,围绕学生的整体学习认知发展需要,多给学生足够时间去深入探知,多给他们相应的话题,让他们深思,让他们在主动探索中形成深度的历史学习习惯。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课程的教学要点和学生认知难点,以思维导图的方式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认知框架体系,给学生更多拓展延伸的机会。通过导学单的方式可以活化课堂教学。一方面,能切实唤醒学生的大胆探知和尝试意识,促使学生根据相应的史料和话题主动探知,产生自学的动力;另一方面,能有效激活学生的主动探知求解的激情,使得学生在主动参与互动交流中,增强学习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让他们真正喜欢上历史。
一、 增加背景史料,丰富知识要点
历史是历史学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历史素养的重要载体。导学单可為学生提供多样的史料,它能为学生开阔眼界和思维,让他们在主动融入教材中获得深刻认知。在导学单中加入历史史料,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研读,能让学生在教材情境中获得对新知的全新理解,感受更全面的历史知识。同时,导学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史料,能给学生更多对接教材的机会,从而让学生在主动融入相应的话题中发散思维。通过这样的方式展现与历史相应的史料,能让学生在主动思考中掌握相关知识要点。
导学单中多展现相应的史料,能给学生足够的自我探索和主动尝试的机会。教师可结合学生的不一样认知,适时给学生呈现相应的背景史料,将学生置于问题的情境之中,促进他们的理解。如在《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中,教师运用背景史料增加的方式展现历史课程的要点,在新课伊始就条分缕析的展示给学生。教师从秦汉的背景史料,像“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收泰半之赋(泰半:三分之二),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赡其欲也。海内愁怨,遂用溃畔(叛)。”“汉兴,……上(指汉高祖)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乃下诏赐民十二年(指文帝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雍正初,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统谓之地丁。先是康熙季年……至是准直隶巡抚李维均请,将丁银随地起征,每地赋一两摊入丁银二钱二厘。……自后丁徭与地赋合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矣。”“2018年12月1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发布公告称,将暂停加征个别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关税,此次暂停加税的政策将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时间为3个月,涉及211个税目……”
在此基础上,可设计相应的问题“不同时期和阶段的税收具有怎样的特点?”“这样的税收对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影响?”在这样的前提下,多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背景史料,发现其中的异同,了解名人对税收的理解,像马克思说过:赋税是政府机构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结合我国的税收特点,不妨引导学生从“赋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改善民生,服务大众”角度去探寻诚信纳税、依法纳税的社会价值意义,这样也可为学生更好理解税收相关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对历史史料的分析和解读能力是学生历史素养的重要体现。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历史课程内容,多给学生相应的史料,引导
帮助学生在主动参与解读过程中产生多维度认知,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教师可结合学生的不同认知想法,多鼓励他们从教材背景史料中找出相应的切入点,从而使学生真正全身心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历史分析的能力。此外,鼓励学生在主动深入探求相应的史料中,找出前后发展变化的原因,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整体认知想法去探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增强探知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二、 预设话题导读,探解历史过程
导学单中的预设话题是学生学习和使用历史知识的重要引擎,是学生获得深层理解感知的重要手段。在导学单设计中,教师可以多给学生预设话题,多给学生留相应的思考空间,多组织他们在主动探知求解中把握解题的技法,为学生更好探究历史现象及其缘由提供必要的条件。预设话题能让学生在聚焦历史知识要点中形成多维度认知,使学生在主动探求相关的历史事件以及原因中,产生多样化的独特感知,使得学生在主动融入探知求解中获得有深度的认知,产生对问题的独特思考。
教师要多为学生设置相关的热点话题,多鼓励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看法与认知畅所欲言,这无疑可以帮助学生在细化认知和深入思考中产生独特的内心体验。这种体验能为学生形成更全面、更具深度的认知奠定基础,如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的时候,教师运用对比的方式,给学生设置相应的导思话题。教师可建议学生从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等角度进行对比,要求学生从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对中国革命影响角度,去深入思考其中的意义。教师可设置如下的思考话题: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发生的时代背景有怎样的异同?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分别颁布的文件有哪些?太平天国运动对辛亥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怎样评价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等等。很多同学在这样的话题引导下,一方面,能从运动和革命发生的时代背景出发,结合当时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探知;另一方面,能让学生主动结合当时的背景,深入探寻事件的发生过程,能使得学生在不断聚焦教材文本中获得有深度的感知,并在脑海中形成一定认知思维发散点。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整体理解探知提出疑惑,并在学生难理解处多加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