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埃尔·格列柯艺术的多元性与超越性

2021-09-05黄贤辉

美与时代·下 2021年7期
关键词:埃尔多元性

摘  要:埃尔·格列柯是16、17世纪之交西班牙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他的艺术既有拜占庭传统,又融合了文艺复兴的古典主义,但更多地注入了风格主义的表达。作品中的人物造型变形,身形弯曲、拉长,色调变幻而怪异等艺术特质明显拉开了与文艺复兴的距离。其艺术具有多元融合的特质,同时又超越了时代的审美,故而埃尔·格列柯的艺术具有多元性和超越性。其艺术所具有的现代品质,较之真正的西方现代艺术的发轫,早了三个世纪。正因为如此,其艺术的特质、具备的现代品质,尤其是对现代艺术家、现代艺术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深研。

关键词:埃尔·格列柯;样式主义;多元性;超越性;现代品质

格列柯出生于克里特。属于爱琴海流域的克里特,是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深厚的古典艺术的积淀。在此环境之下,格列柯早先接受了传统绘画的教育,对后拜占庭艺术时期的艺术,特别是圣像画,有着直观的体认。1567年,他前往意大利威尼斯,期间,格列柯受到文艺复兴的薰染,且对当时的样式主义尤为关注;1570年至罗马;1577年转赴往西班牙,在托列多直到过世。西班牙是其艺术历程的最后一站,埃尔·格列柯在此创作出名世佳作:1584年的《脱掉基督的外衣》、1586–1588年的《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1596年的《托列多风景》、1608–1614年的《揭开第五印》等。这些成熟期的作品凸显其艺术多元性和超越性的特质。

一、埃尔·格列柯艺术的多元性

埃尔·格列柯艺术的多元性是指其艺术无论在理念和技法层面都没有遵循一家,因袭某一范式,而是融合希腊艺术、拜占庭艺术、文艺复兴、样式主义等,创生出属于自身的艺术一脉。尤其是成熟期后,拉开了与古、今和他者的距离,即便是在样式主义手法的运用上也不同于蓬托莫、帕尔米贾尼诺等意大利样式主义画家,而是有其鲜明的思想表达和情感传递。其艺术风格自成一家,个性明显。

(一)中世纪拜占庭艺术影响

在中世纪拜占庭艺术中,一些圣像画突出庄重的格调,人物塑造生硬,镶嵌画人物形体拉长,没有空间透视的表达,这些都同自然、真实的对象相去甚远。格列柯早先就画过一些具拜占庭风格的圣像画,这给他一生的创作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格列柯在拜占庭圣像画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主观发挥,力求在表现对象中注入自身的情愫,突出刻画对象的内心。尤其是在格列柯描绘圣母的作品中,圣母大多脸型瘦长,眼神充满忧郁。这一图式表达有着特定的成因和缘起。在其后的艺术创作中,格列柯逐渐消解了圣像画与肖像画的界限,如约作于1585年的《圣家族》,圣母的脸部的造型特点依旧。与中世纪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很大的差异,宗教题材融入世俗情怀,赋予人间真情。作品人物造型、色彩表达自由、大胆。

(二)意大利文艺复兴、样式主义艺术的影响

格列柯的意大利之旅对其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他被米开朗基罗艺术所流露的早期巴洛克特质深深触动,如打破古典静态构图、画面的动感氛围的营造等。在威尼斯期间,他深受威尼斯画派提香和丁托列托的影响,也受到威尼斯画派一以贯之的色彩的独特发挥的启发;到罗马后,格列柯又被样式主义风格所触动,开始借鉴运用样式主义那形体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格列柯被丁托列托那充满激情、不安分的作品所打动。丁托列托善于营造戏剧性的场景,画面有特异的空间组合,包含激情的笔触,这些最终汇成丁托列托作品呈现的骚动不安的效果。米开朗基罗、丁托列托等人的影响在格列柯阶段性的作品中都能找到印证。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三杰”中在绘画领域特立独行的一位行者,其作品具有了巴洛克艺术的先兆。如《创世纪》中,环境氛围的情节性营造,人物突出的动态特征等,有别于同时期其他画家多用的静态的、古典式的构图。属于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丁托列托,作品中运用了样式主义手法,如《最后的晚餐》,作品营造出光怪陆离的、梦幻般的场景,特别是突出的动感的塑造,与米开朗基罗的手法如出一辙,而与稍早先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迥异其趣。但倘若将丁托列托1592-1594年创作的《最后的晚餐》与格列柯1584年创作的《脱掉基督的外衣》相比,两者在图式呈现上具有诸多的相似性,那就是,以基督为中心,人物神情各异,但都处于一种不安而强烈的动势之中,借以传递一种不可言状的意图所指。须指出的是,格列柯的《脱掉基督的外衣》比丁托列托的《最后的晚餐》早出10余年。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说明格列柯艺术超越性。

二、埃尔·格列柯艺术的超越性

格列柯受到威尼斯画派以及米开朗基罗和丁托列托等人的影响,但是没有因袭模仿和机械沿用,而是有着自己的发挥和拓展,如运用抽象性色彩,情绪化的笔触,拉长、变形的人物造型,对透视法、构图的大胆取舍,等等。這些手法运用到其后的创作中,使得其艺术在同时代中有着超越性,具前瞻性审美与表达,这是尤为难能可贵的。而这一切成因,不是外在附加的,而是源自于内心层面的精神流露。格列柯成熟期的作品,笔到之处充满了精神性、表现性的特质,这些现代品质是其艺术超越其所属时代审美和表现之所在。

(一)运用抽象性色彩,情绪化的笔触,拉长、变形的人物造型手法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情感的载体,是内心精神世界的外显物化。艺术唯有真情才能触动人心,格列柯作品的艺术特质正在于此。格列柯以抽象性色彩,情绪化的笔触,拉长、变形的人物造型等,在画面中呈现一种跃动感,作品给人以强大的情感的脉动。追根溯源,这来自埃尔·格列柯内心深处。他的思想充满矛盾,以悲剧性的眼睛描绘现实,重视刻画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正如美术史论家芬克斯坦所说:‘在埃尔·格列柯看来,周围的整个世界在崩溃。”“他笔下的人物和风景常常是变形的,这正是他激动不安的心情的反映。”[1]被誉为“哲学性画家”的格列柯的很多作品都在运用抽象性色彩,情绪化的笔触,拉长、变形的人物造型手法来描绘一种神经质的紧张感和信仰的紧绷状态。应当说,格列柯通过他的作品折射出16世纪下半叶西班牙动荡不安的社会和人们的精神危机。

在色彩运用上,格列柯适度运用抽象性色彩,喜用色阴郁、狂躁,常用黄色、蓝色、绿色和粉紫色,形成真实与虚幻的视觉对比效果。如约1586年创作的《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画面中巧妙地运用特定情节和表现把天堂和尘世这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除了前景的银白与金黄色之外,全画是以深蓝、红并配以强烈的灰褐色来衬托的。主体人物身上闪亮的甲胄和天空灰黑的调子,构成了真实与虚幻的视觉对比。

格列柯1584年创作的《脱掉基督的外衣》中,基督所披的红色长袍似火焰就般跳动,而周围萦绕着一组灰色、绿色、黄色等冷调子,尤其是阴影部分一片灰冷的蓝调子。画面最右边那位躬身凿刻的士兵,面色处理成青灰,愈发怖人,衬托出特定的悲剧氛围。

情绪化的笔触可以格列柯1596年创作的描绘所在地的风景画《托列多风景》为代表。原本大自然之境在格列柯眼里与常人所见不同,见诸笔端,技法上依靠情绪化的笔触来传达,表达更强烈。树木在狂风中摇曳,房屋在面目狰狞的乌云下显得如此渺小与无助。作品与同时期出现的风景的表达有着很大的不同,没有唯美、没有歌颂、没有春光明媚、没有田园抒情,有的是疾风暴雨、恐怖和无助。在格列柯那里,情绪化的笔触描绘除了情绪化的风景,说到底,是其心境的写照。须知,其后,17世纪中叶的荷兰小画派,直至19世纪法国的巴比松画派等出现的风景画仍以自然主义的真实再现为基调。由此可见,格列柯的情绪风景在艺术上的前瞻性表达和探索,意义非凡。

如前所述,拉长、变形的人物造型,在格列柯艺术创作中一以贯之,在其创作中有着一定的图式渊源,但是走得更远,富有深意。如《三位一体》《接开第五印》皆为如此。特别是《揭开第五印》拉长、变形的人物造型尤为突出,以动态的构图,夸张的肢体语言,密集的视点营造出舞台剧般的效果,呈现特异的空间,以笔触表达情感,使得作品在整体上具有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带来动人心魄的效果。在《揭开第五印》中,“天与地连成一片,交织在一起,分隔两个世界的纸片状的云朵是画家典型的成熟风格”[2]。

(二)突破文艺复兴以来的透视法则,在空间表现上开拓新思路

西方绘画在由传统到现代的艺术沿革中,就表现空间关系而言,走了一条平面到空间再到一定程度上的回归平面的路径。而其中,对空间的表达受文艺复兴期间形成的焦点透视之法影响尤甚。而文艺复兴之后,需要走出一条别样的路径,巴洛克艺术之前的样式主义画家们都在做着各自的推陈出新的探究,格列柯就是其中一位割舍文艺复兴奉行的透视法则的画家。他对空间的认识和表现有着自身的体认,如1577-1579年间《脱掉基督的外衣》中,“格列柯放弃了文艺复兴时期极为重要的透视法所塑造出的纵深感,而将全部激动人心的力量放在人群平面的向心挤压上”[3]121。正是由《脱掉基督的外衣》始,格列柯一改过往一直表现空间的透视手法,代之以更多的主观表达。貌似平面化的处理,更加突出了人物之间的个体描绘,使画面效果更具视觉观赏感。

1608-1614年间创作的《揭开第五印》,也没有亦步亦趋地恪守文艺复兴奠定的焦点透视法则,没有把精力放在真实空间的表达和人物因空间产生的身体比列的探究上,而是突出展现如燃烧着的火焰般的人体,作品天、地、人浑然一体,充满忧郁与悲怆。作品有着本不属于那个时代的表现主义画风。

三、格列柯艺术的现代品质及其影响

以《脱掉基督的外衣》《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托列多风景》和《揭开第五印》等为代表的,具有表现主义的画风在当时可谓离经叛道之举,然而这正是格列柯艺术特质和超越性之所在。“他超前的思想和画风,在当时是非主流的,过了三百多年后才在毕加索那里现出了影子。”[3]12120世纪初,现代艺术风起云涌之际,其艺术对立体派的巴勃罗·毕加索等人有着直接影响,进而被公认是表现主义及立体主义先驱。

毕加索的《亚维农少女》就是受到了格列柯《揭开第五印》的启发,从而突破了古典艺术由来已久的写实造型、文艺复兴数百年形成的空间透视传统,走上现代艺术征程。须知这些探索和运用在3个世纪之前,在格列柯那里即已展开。立体主义追求几何形体的美,改变传统绘画观察和表现的方式、方法,在造型和透视等方面与传统艺术泾渭分明。毕加索从格列柯绘画造型变形手法中获得启发,当然在实践层面更极端化,将立体主义引向造型的几何化。此外,立体主义的产生还深受塞尚结构观念的启示。当然,影响到立体主义的还有非洲雕刻艺术和现代科技等。在多种影响因素下,毕加索、波拉克等人开始思考如何摆脱传统的架上绘画塑造平面的幻觉透视空间,着手寻觅空间概念的新路径。最终使包括立体主义在内的从传统艺术之隅走向现代艺术之域。可以说比野兽派离传统更远,观念和手法也更新奇,立体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西方现代艺术迈向新高度。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持久影响的立体主义,其成因是复杂而多方面的,而其中就空间、造型的新表达,特别是立体主义的代表作《亚维农少女》的创作历程而言,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格列柯绘画尤其是《揭开第五印》的启发,这是毕加索自己阐述过的。如此,就格列柯艺术之于立体主义,立体主义之于西方现代艺术的劳绩而言,格列柯艺术的现代品质及其影响不容小觑。

四、结语

优秀的艺术家,其可贵之处在于艺术理论和创作实践具有前瞻性,能够突破时代所限,而具有超越性,此其一;其二,倘若其艺术对于后世带来思考和影响,则是其艺术价值所在。而兼具这两点,是难能可贵的,格列柯正在其列。格列柯艺术从拜占庭艺术、文艺复兴艺术、样式主义艺术中获取营养,又极大程度地融入自身的体认和情感表现,最终汇聚成超越时代、具有鲜明个性特质的表现主义画风。虽然在其有生之年,他的艺术风格被视为非主流,尤其是其故后,一度被人忘却。但在20世纪初,格列柯的艺术所具有的现代性品质终被重新审视,其本人也被现代学者视为一个具有强烈个人艺术表现的艺术家。格列柯艺术的现代品质及其影响有待进一步深研。

参考文献:

[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12.

[2]房龍.西方美术简史[M].丁伟,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7.

[3]马晓琳.西方美术史[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黄贤辉,硕士,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埃尔多元性
《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的图像学解读
埃尔·格列柯与样式主义
埃尔·格列柯与现代绘画艺术
“表现性”与宗教主题:从格列柯到塞尚
从大卫·贝利的时尚摄影看摄影艺术的多元性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
略论中学历史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软法的多元性思考
贝多芬作品风格形成及分析
坚持“四性”,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