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2021-09-05张鑫
张鑫
脑梗死是临床上多出现在中老年群体当中的一种脑部血管类病变,导致患者发病的原因较为复杂,一般是因多种原因使患者局部脑组织出现血流供应不足,进而导致患者脑组织因为缺血和缺氧坏死,这会使患者出现一些神经功能障碍性表现[1]。临床对脑梗死患者在发病4.5 h以内如果没有禁忌证则可以进行溶栓治疗,但大部分患者因为错过溶栓时间窗而入院接受治疗,因此并不适用溶栓治疗[2]。所以在这种背景下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患者治疗,以便于提升患者的身体康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通过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口服治疗方案联合治疗所发挥的作用,详情见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例,按照入院挂号尾数的奇偶数随机分为观察组(奇数)与对照组(偶数),各45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为(45.82±17.55)岁。对照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为(46.28±16.8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的研究病例得到确诊,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的临床资料经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所有选择的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均被确诊为脑梗死,符合中华医学会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均具备有完整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诊断依据;③患者均为到本院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2];④所有患者发病到治疗时间均在48 h以内;⑤所有患者的家属均对本文知情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 ①其他脑血管病症的患者;②因其他原因而导致的存在脑梗死等相关表现和症状的患者;③其他医院转院患者;④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⑤因其他病症而导致存在头脑症状表现的患者;⑥对本文所应用的药物不耐受或者过敏的患者。
1.3方法 在所有患者入院以后常规进行降糖治疗,积极的帮助患者控制血压水平,并进行血脂的调节,为患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进行对症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均通过用药阿司匹林(广东九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139)进行治疗,口服用药50~150 mg/次,每隔24 h用药1次。
观察组患者通过阿司匹林联合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29,规格:75 mg×7片]进行治疗,阿司匹林服用剂量为50 mg/次(注:联合用药氯吡格雷时,为防止出现出血症状,阿司匹林最大用药剂量≤100 mg/d),同时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次,1次/d。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分为基本痊愈、临床显效、临床有效和无效4个等级[3]。疗效判定标准:如果经过康复以后,患者的NIHSS和治疗之前相比下降>90%,患者的躯体偏瘫、失语、智力障碍等情况基本消失,生活基本自理,为基本痊愈;如果经过康复以后,NIHSS评分与治疗之前相比降低45%~90%之间,躯体偏瘫、失语、智力障碍等情况大大减轻,生活在人辅助之下可以自理,为显效;如果康复以后,患者的NIHSS与治疗之前相比降低18%~44%,患者的躯体偏瘫、失语、智力障碍等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有所缓解,生活需要人帮助,为有效;如果经过康复以后,患者未达到上述任何一指标,甚至存在加重,则为无效。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紫癜、皮疹等。③比较两组治疗后Hcy、CRP水平。④比较两组NIHSS、Barthel评分,采用NIHSS评分对所有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估,该量表评分为0~42分,随着分数升高则说明患者神经功能的损害越严重。应用Barthel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0~100分,评分越高患者生活治疗越好。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5/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1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286,P=0.0112<0.05)。
2.3两组治疗后Hcy、CRP水平及NIHSS、Barthel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Hcy、CRP水平及NIHSS、Barthe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Hcy、CRP水平及NIHSS、Barthel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后Hcy、CRP水平及NIHSS、Barthel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上十分严重的一种病症,这种病症是患者颅脑组织因为供血中断而发病,因为血液突然不通使得患者局部脑组织出现缺氧和缺血,进而形成坏死,导致这一部分的神经组织出现病变,所以会限制患者的临床[3,4]。临床研究认为该病症的发病机制是因为患者如脑部的血流动脉出现粥样变化,这样就会使得患者的颅脑血管出现狭窄堵塞,进而发病[5]。这种病症的多发群体为中老年群体,主要是因这类患者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都逐渐衰退,机体的新陈代谢也减慢,免疫功能降低,抵抗能力衰弱,还有很多患者都存在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状况会加重患者血管和其血液环境的改变,导致患者病变,发病严重的情况之下,还会使患者出现肝肾功能及其相关器官受累,导致患者出现心血管发病的几率大大升高,进而容易导致患者形成血栓,出现脑部的栓塞,使患者出现脑供血缺乏[6,7]。
临床研究认为,对脑梗死患者在进行治疗时主要的原则就是为患者积极的预防和治疗血栓的形成。本文基于此研究通过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进行联合用药所发挥的治疗效果,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cy、CRP水平及NIHSS、Barthe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能够说明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价值和可行性。阿司匹林这种药物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药物属于乙酰水杨酸,可以在用药时对血小板进行作用,促使血小板的环氧核酶被乙酰化,这样就能够减少血栓素的生成,同时也能对血栓素诱导血小板的聚集作用产生不可逆的抑制。阿司匹林这种药物对肾上腺素诱导的第二相聚集也会产生抑制,这种药物能够控制低浓度的胶原、凝血酶等相关物质发生自发性的聚集反应,所以在用药过程中可以有效的防止形成血栓。提升浓度,乙酰水杨酸还可以控制血管壁当中的前列腺素(PG)合成酶,这样就能在用药过程中促进前列环素合成的减少,这样也能够控制血栓的形成。而硫酸氢氯吡格雷属于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同样可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这种药物还能选择性的对二磷酸腺苷产生抑制,控制血小板发生聚集。两种药物联合应用能够发挥协同的作用,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通过以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联合用药的方案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水平的提升,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等情况,是一种优质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