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2021-09-05张燕乔晶晶马云

海南医学 2021年16期
关键词:丁苯肝肾神经功能

张燕,乔晶晶,马云

榆林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陕西 榆林719000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其发病原因可能是因为局部脑组织血流中断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发生变性坏死,诱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神经功能严重受损,引起意识障碍、偏瘫、患侧肌力降低、言语不清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威胁其生命安全[1-2]。有研究提出,神经元缺血性损伤的病理机制主要是缺血后发生的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因此临床可通过阻断炎性反应、保护神经细胞功能来对此病进行治疗[3]。丁苯酞作为一种新型抗脑缺血药逐渐应用临床,可通过增加脑缺血区脑血流量,改善脑缺血区的微循环,保护线粒体,减少对神经功能的损伤发挥治疗作用[4]。七叶皂苷钠有抗渗出、抗炎、增强血管张力、改善机体微循环、减轻血管渗透的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脑功能恢复,已广泛应用在各种神经性疾病的治疗中[5]。但丁苯酞与七叶皂苷钠联合应用在脑梗死患者中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观察丁苯酞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肝肾功能、脑神经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以为临床寻找更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信封法将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榆林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治疗且符合以下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0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30例;年龄37~76岁,平均(56.57±4.21)岁;病灶位于颞叶1例,小脑7例,额叶4例,基底结节区37例,脑干5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28例;年龄38~75岁,平均(56.54±5.19)岁;病灶位于颞叶1例,小脑9例,额叶3例,基底结节区35例,脑干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1)符合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6]者;(2)首次发病者;(3)发病3 d内意识清醒且能配合治疗者。排除标准:(1)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传染性疾病者;(2)合并严重心肝肾器质性疾病者;(3)患有顽固性高血压者;(4)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糖、血压、水平衡及电解质平衡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00041,100 mL:丁苯酞25 mg与氯化钠0.9 g)治疗,静脉滴注,100 mL/次,2次/d,1周为一个疗程。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山东绿叶制药生产的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国药准字H20174019,10 mg)治疗,注射用七叶皂苷钠(10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1次/d,连续治疗7~10 d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与评价(检测)方法(1)临床疗效:依据文献[7]评价临床疗效。基本痊愈:患者治疗后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效:患者治疗后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有效:患者治疗后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患者治疗后功能缺损评分未出现明显变化甚至增加情况;有效率为基本痊愈、显效、有效例数之和占总例数比例。(2)脑神经功能受损情况:采用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的脑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共11个条目,轻度卒中记1~4分,中度卒中记5~15分,中-重度卒中记16~20分,重度卒中记21~42分,总分42分,得分越高,脑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3)肝肾功能指标:采用EIL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指标,如肌酐(creatinine,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等;(4)炎症因子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指标,如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5)血脂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血脂指标,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6)不良反应:转氨酶升高、电解质紊乱、恶心呕吐。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0,P=0.014<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肝肾功能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Cr、BU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LT、T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肝肾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肝肾功能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组别 例数NIHSS评分(分) Cr(μmol/L) BUN(mmol/L) ALT(U/L) TP(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5417.24±3.175.47±1.26a70.16±7.0150.16±5.22a5.36±0.643.64±0.13a16.61±1.7113.91±1.09a67.15±6.2161.24±6.33对照组5417.26±3.397.54±1.29a70.29±7.0665.47±5.25a5.39±0.414.15±0.16a16.19±1.4114.17±1.07a67.23±6.1562.59±6.18 t值0.0328.4360.09615.1960.29018.1791.3931.2510.0671.121 P值0.9750.0010.9240.0010.7720.0010.1670.2140.9470.26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介质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RP、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介质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介质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组别 例数CRP(mg/L) IL-6(p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5424.19±2.336.83±1.27a13.26±1.257.41±1.02a对照组5424.57±2.3415.29±4.57a13.29±1.279.74±1.35a t值0.84613.1070.12410.119 P值0.4000.0010.9020.001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比较(±s,mmol/L)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比较(±s,mmol/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组别 例数TC TG LDL-C HDL-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546.91±0.214.51±0.27a2.98±0.252.21±0.14a4.01±0.212.84±0.36a0.97±0.211.47±0.19a对照组546.94±0.235.14±0.36a2.97±0.362.46±0.12a4.06±0.183.05±0.25a0.96±0.231.37±0.22a t值0.70810.2880.1689.9631.3283.5210.2362.528 P值0.4810.0010.8670.0010.1870.0010.8140.013

2.5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转氨酶升高,2例电解质紊乱,3例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1.11%(6/54),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转氨酶升高,2例电解质紊乱,2例恶心呕吐,发生率为9.26%(5/54),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1,P=0.750)。

3 讨论

脑梗死是指部血液循环障碍、缺氧、缺血引起的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其常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因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形成溃疡,血液中纤维素或其他有形成分黏附在受损动脉膜上,在附壁形成血栓,机体在出现血流量减少、血压降低、血流速度减慢、血管痉挛情况下血栓会逐渐扩大,腔内斑块破裂,堵塞管腔后引发脑梗死[8-9]。脑梗死发作后患者中枢神经细胞受损,周围半暗带区域发生不同程度缺血性反应,还可能引发再灌注损伤,因此给予早期积极治疗十分关键[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丁苯酞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脑梗死效果较佳。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Cr、BUN、ALT、T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Cr、BU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治疗后ALT、T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丁苯酞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脑梗死可显著降低对患者脑神经功能的损伤,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肝肾功能。可能是因为丁苯酞是一种新型脑保护药物,d1-3正丁基酞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主要通过抑制机体炎性反应、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自由基的生成、改善线粒体功能、降低细胞内钙释放速度、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进一步抑制神经元的凋亡及谷氨酸的释放,对神经元进行有效的保护,修复神经功能[11-13]。七叶皂苷钠是一种从中药中提取的三铁皂苷,其中β-七叶皂苷钠具有体内生物活性,有改善血管微循环、抗炎、改善血管渗透性、稳定细胞膜、清除自由基、增强血管张力等作用,常应用在各种神经性疾病的治疗中,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14-17]。七叶皂苷钠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机制主要是:(1)对抗磷酸组胺及缓激肽炎性介质;(2)清除自由基;(3)类皮质激素样抗炎、消除肿胀、抗渗出;(4)稳定细胞膜,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毛细血管的通透性[18-21]。两者合用可发挥协同作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肝肾功能。有研究提出,炎症反应是脑梗死发病过程中重要病理过程,对患者脑神经功能及脑组织有着较大的影响,且炎性细胞因子在高浓度下可能参与神经损伤[22-24]。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RP、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丁苯酞联合七叶皂苷钠在脑梗死中疗效较佳,可显著降低机体炎症反应,进一步改善血管内皮受损情况,在稳定斑块后可有效阻止血栓扩大,降低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丁苯酞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脑梗死,可有效降低机体血脂水平。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丁苯酞联合七叶皂苷钠不会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丁苯酞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脑梗死疗效较佳,联合用药可有效发挥其改善患者肝肾功能、降低机体炎症反应的作用,患者脑神经功能可得到显著改善,且联合用药较为安全,可推荐临床上应用。

猜你喜欢

丁苯肝肾神经功能
杞菊地黄丸治疗飞蚊症肝肾阴虚证的疗效观察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效果观察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
两腿一分补肝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