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新支柱产业的发展概况与发展对策分析*

2021-09-04李强

品牌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支柱产业粤港澳大湾

文/李强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该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四类产业发展为新支柱产业,目标是在新一代通信技术、蛋白生物医药、高端医学诊疗设备等领域培育一批重大、和民生紧密相关的产业项目。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对粤港澳大湾区新支柱产业的培育、成长和壮大带来历史性契机。

一、新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及其类别划分

(一)新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是不是支柱产业,首先看有没有社会需要,支柱产业社会需求比较大。第二看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如何”(张其仔,2010)。此外,支柱产业应该还要满足以下三条:一是促进就业;二是利于推进一国的产业升级;三是绿色环保并且节能减排。从上述条件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四类产业能够较完美的满足上述要求,因此大力发展新支柱产业对新形势下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各部门对新支柱产业的扶持力度也是前所未有。2018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科创板精准定位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重点放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只有集中科技力量突破了关键技术瓶颈,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不被其他国家卡住命脉,才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强国之列,在国际谈判中拥有更足的底气。

(二)新支柱产业的具体含义和划分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上市推荐指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细分行业主要包括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电子信息、下一代信息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智能硬件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和云计算行业。

一是集成电路产业。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的硬件基础,也是我国被其他发达国家“卡脖子”的关键环节,集成电路产业链主要包括设计、制造、封测等环节。集成电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它能够影响到各行各业的正常运转,因此对国家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如果集成电路产业受制于人,则依赖集成电路产业的无论软件硬件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其下游应用包括通讯、计算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各个方面。

二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广义的人工智能是指应用计算机不断感知、模拟人脑思维,使计算机达到人类的智商甚至在某些方面能够超越人类智能。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认为如果将逻辑推理能力赋予计算机系统,那么计算机也将具备人类的智能推理能力;2010 年后,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层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谷歌的阿尔法狗围棋人工智能程序在围棋界大杀四方,让世人见识了人工智能的强大,此外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金融、交通、零售等领域也有各类应用场景,人工智能目前已经进入了爆发增长期。

三是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颠覆了传统 IT 部署模式,云计算通过互联网向用户交付的服务器、存储空间、数据库、网络、软件和分析等计算资源,极大地优化了资源配置效率。纵观云计算的发展历程,政策驱动、技术革新以及需求提速三方面的因素促进了云计算的加速普及。中国云计算用户体量现在也逐渐呈现追赶美国之势,用户对云计算的态度也从怀疑、试探转变为接纳、拥抱,客户的市场培育实现了长足发展。

2.生物技术产业

生物技术产业在一国的产业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衡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际实力的重要指标。生物产业涉及的范畴极其广泛,其主要包含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和生物服务七大领域。总体上看,生物技术产业的核心是生物医药和生物医学工程两大部分。

生物医药的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部分。上游主要是原材料的生产加工,主要是大宗原料药、特色原料药、动物原料、微生物原料、细胞原料和中药材等基础原材料,这些原料经过中间环节的流通,进入产业链中游,医药产品的生产环节,主要包括化学药、生物药和中药三种。最后进入下游医药流通和应用环节,包括零售和医疗机构。

3.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表1列出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主要分类和内容。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机器人制造、智能装备制造、飞机制造等六大领域。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核心零部件自给率偏低,一些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迟迟得不到有效突破;在“科技日报”列出的35项卡脖子技术中,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就占据了40%以上的比例,因此,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攻坚势在必行,它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命运。

表1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主要包含内容

4.新材料产业

新材料品种多且分散,应用领域覆盖面广泛。图1展示了人类生活生产的发展与新材料的关系,可以发现新材料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现代文明进步,它伴随着人类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可以说人类从石器时代走到如今的新材料时代,与新材料科学的发展紧密相关。国家“十三五”规划对新材料非常重视,提出了重点发展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等关键技术的指导方针,而发展这些技术,必须依靠相关大量专业相关人才源源不断的科技研发和努力才能够实现。

图1 人类生活生产的发展与新材料的关系

新材料有如下几个明显特征:

一是高壁垒和难替代性:由配方、专用装备和配套工艺形成难复制的材料生产体系,且短期内难以实现突破;材料本身由于高性价比或自身特性短期内难以被其他材料取代。

二是新材料产业属于重资产产业:新材料的生产过程需要大量有形资产的投入,包含原材料、设备采购、人工费用等。与其他轻资产如互联网公司相比,重资产的模式可形成一定的壁垒,不易被效仿。同时,新材料的生产线需要不断更新,产生高折旧率及相关的维护费用;产品的迭代和新产品的研发,也需要不断的资金投入。关键应用领域门槛高:半导体、军工、医药等产业材料,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客户测试。

三是新材料产业研发周期长:从“材料开发-产业化-客户送样测试-小试-量产”等环节,通常需要10年至20年的时间。而且如果产品市场拓展较慢,企业空有高毛利但很难产生净利润。半导体、显示等高端应用,材料的性能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很关键,客户不会轻易改变材料供应商,在材料测试的选择上也是非常谨慎;而且测试周期通常在3年至5年。医用材料同样需要长期的临床验证和医疗资质认证。且有些材料的推广应用,需要配合应用场景体系或者其他响应的改进,这又在某种程度上延迟了材料的产业化进程。表2列出了当前我国新材料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国产化不足,人才不足和政策环境不适应等。

表2 新材料产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总体上来看,我国虽然在一些领域的规模上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但不能凭眼前取得的成就沾沾自喜,必须意识到我国在核心技术上依旧非常被动,严重依赖于美日德等科技发达国家,关键核心技术和主要装备依赖度非常高。具体而言,新兴信息产业在集成电路、芯片、操作系统、光刻机等领域的基础性技术还有待突破;生物医药产业不仅缺乏像辉瑞、葛兰素史克等医药研发龙头领军企业,也需要在医学影像设备零部件方面进行突破;新材料产业需要在锂电池隔膜、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和航空钢材方面进行突破。高端装备制造业则短板更多,例如智能装备制造、飞机制造等核心零部件的制造工艺上需要突破国外技术封锁的重围。

(三)粤港澳大湾区新支柱产业的比较优势分析

在四大新支柱产业的发展上,粤港澳大湾区仅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领先,而在另外三类新支柱产业上,有优势的分别是长三角区域、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区域。因此粤港澳大湾区仍然需要加大科技研发,利用本身的资金、人才、政策优势,在保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对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生物技术等3类新支柱产业,带领国内实现技术上的突破,造福于社会。

1.粤港澳大湾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粤港澳大湾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实力不俗。首先,粤港澳大湾区内拥有全国最多的半导体元器件类上市公司,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近年来,思科、富士康、华为、腾讯、中兴等创新龙头企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相继在大湾区内开始实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广州拥有泰斗微电子、润芯、京信通信等领军企业。深圳拥有华为、中兴、海能达等众多全国知名企业。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内还拥有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关的上市公司上百家,这些都是湾区内发展该产业的有利因素。

2.粤港澳大湾区的生物技术产业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物医药产业也正在蓬勃发展,生物医药一直是广东省多个城市发展的重心,深圳和广州分别是第一批和第二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截至2019年,大湾区内在A股、新三板、港股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分别有36家、25家和53家,涵盖医疗器械、化学制药以及中药等。

目前,广州、深圳、珠海、中山等地的生物医药产业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广州拥有175家药品生产企业和上千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上市公司企业30余家。培育了广药集团、香雪制药、达安基因、金域医学、万孚生物等各领域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珠海则已形成了以药品制造业为主体、医疗器械为支撑的特色产业体系,拥有丽珠集团、联邦制药和健帆生物等一系列行业内著名的生物医药公司。随着瑞思普利、绿竹生物等新型生物医药企业纷纷加入,珠海生物医药产业力量更加壮大。深圳的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近3000亿,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第一梯队,不仅在公司数量上领先其他城市,还在医疗器械生产总值、上市公司市值和利润上稳稳排在全国前3名,随着拥有迈瑞医疗、尚荣医疗、理邦仪器等著名细分领域引导企业,在生物医疗器械产业链占据靠前位置。

3.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方面,粤港澳大湾区虽然实力不如京津冀地区,但是也正在积极布局和追赶。例如,粤港澳大湾区内拥有32家工业机器人企业,深圳9家、东莞9家、佛山4家。同时,也有企业眼光超前,通过整合的方式收购了境外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例如佛山的美的集团,以292亿元的价格拿下了库卡机器人有限公司94.55%的股权。后者是世界上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之一,其在全球拥有超过4000项的相关专利技术。通过收购,美的集团实现了在机器人领域上的一次大的跨越。此外,广州在轨道交通制造产业也有建树,目前正在筹备组建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联盟,旨在提升轨道交通制造的档次,并且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车辆装备制造、智能电力设备制造、智能控制系统制造、特种设备制造等方面进行零部件工艺重点攻关。以上这些都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上的努力。

4.粤港澳大湾区的新材料产业

就目前大湾区地域范围来看,香港、澳门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新材料产业规模很小,主要是以创新研发及总部运营为主。而珠三角九市则形成了从研发到制造、再到应用的产业链完善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各地新材料产业重点布局情况如图2,从图2可以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新材料产业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各个城市均有属于自己的优势赛道,这也为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产业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2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新材料产业布局

大湾区新材料产业发展上主要有3大优势:首先,具有较强的研发和转换实力。粤港澳三地科技研发、转化能力突出,拥有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大科学工程,创新要素吸引力强,具备创建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的基础实力。其次,是资本环境。新材料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难度、高门槛和长研发周期、长验证周期、长应用周期的特点,从启动研发到真正应用好一个新材料需要很长时间,对资金要求高,企业融资渠道非常重要。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金融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融资便利。第三,是拥有广泛的应用市场。新材料与电子信息、先进装备、新能源、节能环保、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紧密结合,大湾区在这些方面汇聚了大量知名企业,集中了中国制造业巨头,如华为、广汽集团、比亚迪、TCL集团、中兴通讯、美的集团、格力电器、迈瑞医疗等,涉及通信设备、新能源、智能家电、高端装备、高端医疗器械等诸多先进制造业领域,凸显了粤港澳大湾区在先进制造业上的强势地位,为湾区内新材料应用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二、粤港澳大湾区新支柱产业的发展对策分析

(一)重视基础科学,改革研究目标导向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不掌握核心技术,就会被卡脖子、牵鼻子,而真正的核心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市场换不到的,而所有这一切,又都与人才有关。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这四类新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其中很关键的一点是需要有源源不断的高技术人才投身到产业建设当中去,否则一切都是水中捞月、雾里看花。

在我国当前的大学教育中,计算机、生物学、机械制造、化学、材料学等大学专业和新支柱产业的契合匹配度较高,但是除计算机专业外,其他相关专业人才流失让人触目惊心。目前,网络上将生物学、化学、材料学和环境这四个专业归类为所谓的“天坑专业”,毕业生纷纷吐槽这些专业难、就业累、待遇低而转行,所以急需改变就业环境,吸引相关人才投身产业建设。

另一方面,相关专业的科学研究目标,也被从业人员诟病。当前,国内各大高校的科研被论文和课题牵着鼻子跑,生物和材料等专业的很多研究已经完全不是以实用为目的,科研人员以研究目标能发论文、中课题为自己的终极任务,课题是否实用,能否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已经不那么重要了。纵然写论文的作者也知道自己的研究的确没有实用价值,也要将毫无实用价值的研究进行到底。例如,学校里搞得如火如荼的“改变世界的神奇材料”,它纵然有一万个优点,到了工业界也会因为一个致命的缺点而不能应用。而这个不能用的原因论文里不能表述出来,因为会影响论文的顺利发表。因此很多理论研究成了自娱自乐的工具,纵使在文章里被吹嘘的天花乱坠,前景极为广泛,但是它却永远也不可能应用到实践当中,枉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时间。

(二)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打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第一、湾区内各地方政府联合起来进行协商,牵头制定地区新支柱产业发展规划。各地的新支柱产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互相协同、避免冲突,政府可以牵头,协同高校、企业、研究所等机构,为地区间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第二、降低经营成本,让实惠落到企业身上。新支柱产业企业作为市场化主体,切实落实优惠政策才能够激发企业的研发创新动力,加快向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转型。政府一方面可继续减税降费,降低制造业企业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可加大对有创新潜质的高科技企业的资金、税收等各类政策扶持力度。如可减免一定年限的企业所得税、增加研发资金补贴等措施,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第三、打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降低企业科技研发的后顾之忧,增强对研发成果的保护。在经济发展之初,“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尊重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未有效形成。为此,一是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打击侵犯专利产权的行为,这样能够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申请专利,为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以及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建立知识产权帮扶体系,指导企业、高校和研究所等单位运用知识产权保护自身专利权利不受侵犯,培养这类单位维权的意识。

(三)激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试点科研机构职称评定方法改革

第一,一方面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为更好激发企业加大科研投入的动力,政府可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资金补贴等方式加强引导;另一方面,政府也应适当提高研发经费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统筹安排财政资金,加大对企业研发的支持力度。

第二,加强粤港澳之间在科学技术研究、产品成果分享等方面的合作,企业加大和高校、研究所等研究能力较强的机构合作。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让高校等科研机构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协助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另一方面也能加快科研成果市场化转化,让高校的研究更加贴合实际,更具实用价值。可以尝试试点相关专业在职称评定上不完全以论文和课题作为评判依据,鼓励相关专业将研究重心转移到企业的科技攻关项目上,以解决企业在科技研发上的贡献或带来的经济效益作为另一种评定标准。在每年科研项目的招标选题上,应逐渐加大企业急需解决的各类实际问题的比重,降低一些看似重要却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的问题的研究(这类研究可以批量生产论文,但是对社会经济贡献甚微)。

(四)加快建设科技金融体系,积极拓宽各类融资渠道

第一,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体系建设,为新支柱产业的企业拓宽各类融资渠道。众所周知,新支柱产业的发展需要依靠人才、资金和政策的紧密结合才能顺利进行。科技研发所需要的大量资金,使得众多企业苦不堪言。以小米公司为例,创始人雷军认为芯片是手机科技的制高点,2014年开始就投入巨资研发芯片,在投入了78亿人民币研发芯片后,澎湃S1终于横空出世,但是后续投入巨量资金研发的澎湃S2经历了多次失败后,依旧难产。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公司平均营收规模小于京津冀、长三角,而相较于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大公司,中小型科技公司的融资难度将更高,充足的研发资金支持是众多新支柱产业面临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此外,粤港澳大湾区高科技产业比例实际上“更高”。如果要进行类比的话,长三角更像东京湾区,汽车、机械、化工等传统产业较为发达,但从这些传统产业中,又衍生出了新业态。企业所需的资金单纯依靠政府支持,也不现实,所以需要开辟和拓展各类融资渠道,利用市场的力量,完成对企业研发的资金供给。

因此正如旧金山湾区一样,粤港澳大湾区可以通过以下渠道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一是通过制定更优惠的税收政策,带动更多风投机构、私募投资机构在粤港澳大湾区集聚,发挥深圳、香港在金融融资方面的重要功能,引进更多的国际创投资本,积极培育更多的“科技独角兽”企业。第二,要依托大湾区内拥有两大证券交易所的独特优势,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深交所和港交所应当探索建立更有利于高科技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科技公司上市和再融资的机制,帮助解决更多新支柱产业类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猜你喜欢

支柱产业粤港澳大湾
诗画里的中国 首届京粤港澳青少年儿童诗歌节暨第三届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儿童艺术交流周
2022DMP大湾区工业博览会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房地产重回支柱产业
编读往来
粤港澳大湾区:差异就是最大的价值存在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代营粮食蔬菜种植业的条件分析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