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对策研究

2021-09-03司林海张阳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工作融媒体高校

司林海 张阳

摘要:现阶段,海量传媒信息充斥着大众日常生活所处环境,受科技领域创新发展、时代进步等社会因素影响,信息传播领域使用的多元载体逐渐向高度融合方向长远发展。媒介样式的不断演进、升级,均会为意识形态探索到传播新路径。从原始口语相传至手抄海报传播,从载体印刷至信息化电子传播,直至目前互联网、自媒体平台传播,媒介样式已经过至少五次的时代跨越变革。大众传媒构建信息氛围、环境,可对我国大众常规性认知规律以及行为习惯产生直接干扰、联动影响。鉴于此,高校怎样基于融媒体领域长足进步大环境,正确、有效地推进校园意识形态工作,应成为校方重点聚焦的现实性课题。

关键词:融媒体;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对策;

高校内部推行的意识形态工作将直接决定高校主体怎样培养人才资源、向谁培养人才资源等关键问题,也是将“立德树人”根本性教育目标高质落地的核心性辅助工作。新形势下,我国各地高校将直面更为严峻、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大态势。这就需要高校领导坚决拥护、立足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着眼全局高效完成校园内部意识形态工作,并正确认知、深刻领悟该工作衍生出的诸多积极现实意义。侧重强化、巩固马克思主义基础引领的指导地位,深度学习、合规参考党组织就该工作的实效性历史经验,将该工作可触及的互联网阵地主动抢占,以此为该工作的有序开展创建优质内外部环境。

一、融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特征

(一)信息传播途径多元且迅速

融媒体时代,新闻消息不仅可依赖过往传统模式的电视节目、广播电台、杂志等载体媒介发布,还可运用网页、微信、微博等新一代互联网传播方式。当各媒体将新闻热点实时播报,可实现拓展消息传播多窗口;且对比录制、印刷等以往传播方式将更为直观、迅速,能以相对“立体”的形式及时完成新闻传播、消息扩散任务,并渗透于大众各细节性日常生活以及碎片化时间中。

(二)新闻时效与深度达成并存

传统媒体中,就时效性来讲,直播节目较其他传播渠道明显胜出,电视、广播次之,报纸最弱。但报道深度则呈现出排序相反的反比局面,侧面印证新闻时效与深度同时兼具一定难度的结论。而站在融媒体视角,因各类信息技术的不断趋向成熟、完善,信息资源的采集、提取、传播路径发生了深刻多样化变革。一是互联网具备针对某一事件多渠道获取信息的功能能力,加强了新闻消息挖掘深度;二是当前传播形式的多元性使然,时效性大幅上升,使得二者高效达成了并存目标。

二、融媒体时代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一)意识形态工作传播形式被冲击

高校推进该工作惯用集体模式的学习、宣讲、交流、收听以及个体谈心等单一性传播方法。该方法受限于时间、空间,且因集中统一特征明显,导致其持有高强制性与被动型,往往以单向性的刻板说教、生硬灌输为主。例如,意识形态工作的细化分支教育工作,教师通常采取自上而下的意识形态课堂课程知识解说手段,指导学生纯熟掌握时下我国社会主义基本意识形态知识要点。在此期间,学生仅需发挥个体“被动接受”“知识储备”的“工具”作用。这一传播方法因教师、学生的“面对面”性质,具有针对性高、教学反馈及时等优势特点。但因社会进步,融媒体时代中,这种传播方式“高势位”特征明显。学生自体差异被严重忽视,使其欠缺意识形态知识学习的自主积极性,令教育染化无法持久;此外,融媒体理念中大众话语权呈平等式显现,加之知识消息作为双向性传播,“交互式”民主的传播方法受到学生认可、青睐。对此,当高校实施该工作时仍沿用传统“单向灌输”这类不切时宜的传播手段,学生形成排斥、抗拒的学习心态将具备高可能性。

(二)意识形态工作传播载体日益疲软

高校实行该工作的常用传播载体包括思政课堂、校内报刊、校园广播等,即使该类载体可对学生的行为约束、信念坚定、知识获取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但因融媒体的创新发展与践行应用,高校意识工作传播载体逐渐展示出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因融媒体的便利性特点,对标高校该工作实施中所选用的载体较为低效。如今,大众使用移动端设备就可简单、及时获取需求信息。而高校课堂、校报等载体,则需消耗诸多人力、时间等各类资源,且“一手信息”难以获取。

三、融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工作主体责权模糊

高校内部开展的意识形态工作可细化为宣传、文艺、教育、新闻、理论等,是一项高复杂性的工程任务。当下,高校在推进该工作进度中,分工、责权模糊问题层出不穷。导致常态化、长效性作业机制未健全构建,以及互相推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等现象屡见不鲜。

(二)工作主体合力欠缺

意识形态工作因自体持有的系统性特点,需高校各部门协同协作,产生合力,才可确保工作综合成效。但一些高校在实施该工作时却呈现出“各行其是”这一不良问题。归根究底,该问题的核心歸因为校方将该工作片面性设定为思政教师的教学目标。此外,高校各部门间的配合缺失,在工作任务下发、活动开展宣传等作业中,较易就会出现工作重复、信息矛盾等情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各地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基层阵地作用、效用,深刻、透彻地认识、了解社会新形势大背景中意识形态工作的深远性内涵价值。科学设计出融媒体下该工作在深度实施中所需的系列应对措施,不断实现该工作的创新改革与实践突破。

参考文献:

[1]何媛君.融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析[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20(5).

[2]苑素梅,宋学珍.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嬗变与重构[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6).

[3]王团真.融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策略[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6).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工作融媒体高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网络政治动员新思想阐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建国以来高校校园流行文化变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意识形态工作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