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减轻穴位埋线进针时疼痛感120例临床观察

2021-09-03吴金苗通讯作者苏兆贤马战胜

哈尔滨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乳膏进针利多卡因

吴金苗 乔 敏(通讯作者) 苏兆贤 马战胜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8)

穴位埋线是近期新兴的一种中医诊疗方法,在针灸中医经典理论的指导下,在相应的穴位上埋入医用肠线,通过将其留置,持续性的对穴位进行刺激,产生一系列治疗效果,是目前针灸领域较为常见的一种外治法[1-2]。其作用主要体现在补虚泻实、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以及协调脏腑方面[3]。目前,临床上将穴位埋线法应用于妇、儿、外、内科等多个领域,主要有痛经、三叉神经痛、头痛、坐骨神经痛、胃脘痛、脑性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胆囊炎、银屑病以及精神发育迟滞等,效果较好[4]。但是穴位埋线需要通过穿刺将医用肠线埋入,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疼痛,给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不利影响,增加患者心理负担,降低其临床依从性[5]。随着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增强以及临床治疗需要,减少穴位埋线前的穿刺疼痛和恐惧感显得尤为重要[6]。临床研究显示,表面麻醉可以有效的穿刺疼痛进行缓解,缓解紧张情绪[7]。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是由丙胺卡因和利多卡因两种药物同比混合形成的一种复方药物,对临床各种浅表皮肤的麻醉具有较好的效果,且具有较好的渗透性,麻醉效果可以对完整皮肤进行渗透。故本文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减轻穴位埋线进针时疼痛感的影响,为缓解穴位埋线进针疼痛提供临床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2月—2020年1月穴位埋线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45例,女性15例;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34.21±3.16)岁;BMI(21.16±1.36)kg/m2;疾病类型:失眠39例,肥胖18例,其他3例。观察组中男性43例,女性17例;年龄20~53岁,平均年龄(34.51±3.08)岁;BMI(21.05±1.41)kg/m2;疾病类型:失眠41例,肥胖17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无疼痛感觉障碍者;②意识清醒,可以配合护理和治疗的患者;③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协议书者。

1.2.2 排除标准:①对利多卡因药物过敏者;②过敏性皮肤;③合并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患者;④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⑤依从性差,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解释、安慰和穴位埋线知识教育,所有患者穴位埋线操作均有同一针灸科医师进行,确保进针手法一致。药物使用前,采用75%乙醇对涂抹处皮肤进行擦拭,再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国药准字20063466;同方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涂抹于穴位埋线部位,涂药量为0.2g/cm2,药物厚度为2~3mm,涂药面积为5cm4cm,之后使用贴膜将其覆盖。对照组患者采用护手霜代替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其他操作方法同观察组。30min后将医用贴膜撕去,棉签擦去乳膏,再用碘伏或者75%乙醇进行局部消毒后,最后进行穴位埋线操作。

1.4 观察指标:①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进针前后的疼痛评分进行评估,疼痛等级:7~10分为重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0分为无痛[8]。②测量并记录两组患者进针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③炎症因子水平测定:于进针前、后分别抽取患者静脉血5mL,离心后提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和TNF-α水平,试剂盒购于上海康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1.5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无效:穴位进针时患者有回缩上肢动作、呼吸急促或者加快,心率加快不少于20次/min,重度疼痛者。中效:进针后有一定的面部表情变化,回馈有局部刺痛感,心率增加在10~20次/min,中度疼痛者。显效:进针后无表情变化,无疼痛或者轻度疼痛感,心率加快小于10min/次。有效率为显效率和中效率之和。

1.6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0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进针前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较:与进针前相比,对照组患者进针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进针前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进针前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进针前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较(±s)

注:与进针前相比,@P<0.05;与进针前相比,#P>0.05

?

2.2 两组患者进针前后疼痛评分比较:与进针前相比,对照组患者进针后VAS评分升高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进针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进针前后疼痛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进针前后疼痛评分比较(±s)

注:与进针前相比,@P<0.05;与进针前相比,#P>0.05

组别 n 时间对照组 60 进针前进针后对照组 60 进针前进针后VAS评分(分)2.15±0.21 4.52±0.57@2.10±0.25 2.15±0.24#

2.3 两组患者缓解疼痛疗效评价: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率为93.33%,对照组为6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值=18.634,P值<0.001),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缓解疼痛疗效评价 [n(%)]

2.4 两组患者进针前后炎症因子变化比较:与进针前相比,两组患者进针后血清IL-6和TNF-α均明显升高,对照组升高较观察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进针前后炎症因子变化比较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1例轻微疲倦,嗜睡1例,对照组出现轻微头晕1例子,出汗1例,两组不良反应均经休息、运动及饮食等自我调节自行缓解,均于安全范畴,安全性较高,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穴位埋线是一种复合性的中医治疗方法,具有诸多优势。首先随着时间的增加,穴位埋线对人体相关穴位的刺激强度也随之增加[9]。在埋线初期,其刺激性作用相对较强,可以对脏腑阴阳的偏亢部分进行调节克服;到了穴位埋线的后期,刺激性相对较弱,又可以对机体脏腑阴阳的不足之处进行弥补[10-11]。正是这种相互互补的治疗过程,促使其达到“阳秘阴平”的状态[12]。另外,穴位埋线疗法运用了较为特殊的医用羊肠线和针具,进而达到较为强烈和持久的一种针刺效应,具有“通其经脉,调其气血”和“制其神,令其易行”的作用[13]。最后,此针还具有候气和催气的作用。此疗法在穴位中存在的羊肠线会长久对机体产生刺激,调节机体五脏六腑功能,与《内经》中“深纳而久留,治疗顽疾”的主旨思想相符合[14]。总的来说,穴位埋线的治疗主要体现在补虚泻实、气血调和、疏通经络以及协调脏腑的功效[15]。穴位埋线临床应用较为丰富,其中对疼痛治疗应用较为广泛。现代医学研究显示,穴位埋线治疗会对穴位局部产生一定的损伤,从而刺激无菌性炎症反应的产生,在体内形成一种柔和而持久的非特异性冲动刺激,进而对机体感觉神经末梢的感受器进行持续性的刺激,形成一种神经冲动,向中枢神经系统传导,致使机体痛阈值提高,最终起到减轻疼痛的效果[16-17]。但由于针具和羊肠线要穿刺入体,会给患者带来过激反应以及恐惧情绪,这些均可能不同程度的干扰针刺难度,降低依从性,故降低穴位埋线时的进针疼痛感知是临床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是一种低溶混合物,由2.5%丙胺卡因与2.5%利多卡因组成,效果可直达真皮层,在各种浅表皮肤小手术中起到有效的镇痛作用[18]。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两种药物的结构较为相似,其中,丙胺卡因可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容易分解,应用受限,两者复合物具有麻醉效应叠加的效果,持续作用时间长、安全、起效快[19]。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局部涂抹后,可以渗透皮肤到达浅表血管表面,松弛血管平滑肌,同时神经细胞敏感度降低,进而降低神经末梢痛觉感受器的疼痛兴奋度,止痛作用较好。机体受到创伤刺激后,机体会产生一定量的炎症因子,有研究显示,当足量的炎症因子进入血液系统后,可间接或者直接性的对机体中枢神经功能产生影响,严重者可引起中枢性炎症反应,损伤脑功能。而文中穴位埋线后,会持续性的对机体产生刺激,容易加剧炎症反应。文中结果显示,进针前给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可以一定程度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发生情况。IL-6是一种临床较为重要的细胞因子,机体受到外界损伤时,IL-6的分泌量增加,对机体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进行调节,还可参与大脑记忆、学习等多项功能[25]。TNF-α在机体炎症反应中也也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是针刺创伤后被释放的一种重要炎症因子,可对下游炎症因子起到诱导作用,进而产生级联放大反应,参与中枢胶质细胞激活、趋化因子释放和细胞因子调控,激活中枢以及外周免疫系统,引发较为严重的神经炎症反应,进而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严重者可能引发脑组织损伤和认知功能障碍。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可以有效的改善针刺穴位埋线后的机体炎症反应发生情况[19-20]。

本研究结果表明,进针前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观察组患者进针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以及VAS评分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患者进针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VAS评分明显高于进针前。说明了穴位埋线进针前30 min给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可以有效减轻进针时的疼痛,疼痛缓解较好,使患者整个过程处于一种放松状态,提高穴位埋线治疗的依从性,对穴位埋线疗法工作的开展具有较为积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进针部位,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进针时的疼痛感,提高临床穴位埋线疗法的依从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乳膏进针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通过LncRNA H19/miR-671-5p 分子轴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疤痕止痒软化乳膏在瘢痕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利多卡因通过miR-146b-5p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研究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脉冲染料激光仪联合疤痕止痒软化乳膏治疗增生性瘢痕
卤米松乳膏联合维生素E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
布替萘芬乳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分析
利多卡因抑制ERK信号通路激活降低甲状腺癌细胞TPC-1的增殖能力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