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性宫颈癌术前CT及MRI诊断的应用价值及准确率分析
2021-09-03王溪根李奕钊
王溪根 李奕钊
(1.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深圳;2深圳武警医院PET/CT中心,广东深圳)
宫颈癌是妇产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有原位癌与浸润癌两种类型,其中原位癌多发于年龄在30~35岁,浸润癌多发于年龄在45~55岁,发病率较高且逐渐趋于年轻化,其发生多与多孕多产、HPV感染、滴虫感染、多性伴、沙眼衣原体、吸烟、初产年龄小及单纯孢疹病毒Ⅱ型等有关,是女性身体健康的头号杀手[1]。全世界每年新增的宫颈癌患者大约46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明显较高,且死亡率也相对较高,对患者日常生活与身体健康有严重影响,甚至会导致患者情绪异常,需要尽早进行诊断与治疗来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2]。实施手术之前对宫颈癌进行准确分期有助于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但在判断宫旁浸润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CT与MRI在临床广泛应用,两种诊断方式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够实现多序列且全方位的成像,可对浸润性宫颈癌进行准确分期,将淋巴结的远处转移情况、宫旁浸润及原发肿瘤情况充分反映出来[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将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浸润性宫颈癌患者90例进行观察,年龄最小45岁,最大76岁,均值60.65±3.3)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3年;肿瘤类型:14例鳞腺癌患者,25例鳞癌患者,51例腺癌患者;已产人数40例,未产人数50例。
1.2 方法
1.2.1 CT检查:检查前叮嘱患者保持膀胱充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之后进行检查。叮嘱患者取仰卧位,首选对其实施平扫,之后再实施增强扫描,取80~100mL碘佛醇注射于患者的肘静脉内,保证注射速度在3~4mL/s之间,对相关阐述进行设置,将螺距设置为1.0~1.2mm,层间距设置在0.8~1.5mm,层厚设置为1.0~1.5mm,重建层厚设置在7.0~8.0mm,矩阵为256×256。待患者的腹主动脉CT值达到170~180HU之后实施动脉期扫描,65s延迟之后对患者实施实质期扫描,180s延迟之后观察膀胱与输尿管的成像情况,重点观察是否存在肾积水、肾积水程度、宫颈肿物的位置、形态与大小及病灶与周围组织脏器之间的关系[4]。
1.2.2 MRI检查:检查前叮嘱患者保持膀胱充盈,若患者佩戴避孕环则要取出之后再实施检查,叮嘱患者取仰卧位,选择体表线圈,对患者实施矢状面、冠状面与斜横断面检查,矢状面SE的序列T1WI中,TE参数为15ms,TR参数为364ms;矢状面快速SE的序列T2WI中,TE参数为106ms,TR参数为2890ms;矢状面脂肪抑制序列T2WI中,TE参数为102ms,TR参数为38040ms;斜横断面序列T2WI中,TE参数为85ms,TR参数为4890ms;以上序列的层厚均设置为4mm。取20mL对比剂喷酸葡胺注射于患者的肘静脉之后实施冠状面与矢状面的T1WI增强扫描,对比剂的注射剂量为0.2mL/kg,注射速度保持在20mL/s,之后注射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注射。根据增强扫描所得的图像明确肿瘤的大小、具体位置及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对分期情况进行判断[5]。
1.3 观察指标:统计分析两种诊断方式对浸润性宫颈癌分期的诊断符合率及对不同类型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诊断方式对浸润性宫颈癌分期的诊断符合率:术后经病理诊断,90例浸润性宫颈癌中0~Ⅰ期有23例,Ⅰ~Ⅱ期有37例,Ⅱ~Ⅲ期有13例,Ⅲ~Ⅳ期有17例。两种诊断方式对浸润性宫颈癌分期的诊断符合率相比,MRI对0~Ⅰ期、Ⅲ~Ⅳ期及总体的诊断准确率较CT高;MRI对Ⅰ~Ⅱ期及Ⅱ~Ⅲ期的诊断准确率与CT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详见表1。
表1 两种诊断方式对浸润性宫颈癌分期的诊断符合率[n(%)]
2.2 两种诊断方式对不同类型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术后经病理诊断,90例浸润性宫颈癌中子宫体侵犯有25例,阴道浸润有28例,盆腔淋巴结转移有37例。两种诊断方式对不同类型疾病的诊断准确率相比,MRI明显优于CT(P<0.05),详见表2。
表2 两种诊断方式对不同类型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n(%)]
3 讨论
宫颈癌的癌细胞主要包括鳞癌、腺癌与鳞腺癌,其中以鳞癌最为常见,癌细胞扩散之后会缩短患者的生存期,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随着医疗水平不断发展,对癌细胞的检出率越来越高,死亡率与发病率也相对较低,但患者整体生活质量较差,对其正常生活有严重影响,预后效果相对较差[6]。为保证预后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早期预防并控制浸润性宫颈癌,通过有效方式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由于浸润性宫颈癌患者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会出现不规则流血现象,在就诊时已进入中晚期,导致癌细胞扩散,威胁到其生命安全,加之患者存在不典型症状,极易被忽略,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可尽早明确患者病情,为其赢取充足的救治时间,并且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进而有效延长生存期[7]。
临床诊断浸润性宫颈癌的主要方式有CT与MRI,其中CT诊断的成像相对清晰且组织分辨率较高,通过增强扫描进行诊断可明确患者病情,可及时发现存在的组织坏死与组织溃烂情况,还可了解病灶与附近组织之间的关系,能够直接将直径在5cm以上的肿瘤检测出来,且具有较强的后处理功能,但该种诊断方式的图像分辨力相对较低,对于直径在5cm以下的肿瘤则难以检测,尤其是直径在4cm以下的肿瘤,因此诊断符合率相对较低[8]。MRI诊断可实现对病灶的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图像的分辨力相对较高,可明确诊断出患者的病情程度、具体病灶特征及病灶周围组织的受损情况,对直径在5cm以下的肿瘤也可轻易检测出来,检测方式安全有效且准确率较高,误诊率与漏诊率相对较低,可根据患者病情的主要特征将其与正常的子宫肌层进行区分,检测结果较为准确且符合率更高。另外,MRI在诊断宫颈癌的过程中图像大部分呈现为类圆形,且边界较为模糊,序列T1WI与T2WI主要表现为稍高信号或者等信号,与正常的宫颈组织相比,T2WI序列的肌外层信号主要表现为低信号,肌内层则是明显的低信号,黏膜层的则为明显的高信号,与正常组织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且采用MRI诊断还可对肿瘤及其侵犯病灶的具体情况进行明确,且对软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力与对比度[9]。
综上所述,CT及MRI在浸润性宫颈癌术前诊断中均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但MRI诊断准确率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医生尽快明确病情,为制定治疗方案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