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果糖二磷酸钠联合磷酸肌酸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观察

2021-09-03杨慧敏

哈尔滨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磷酸肌酸磷酸钠果糖

杨慧敏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郑州450000)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由于病毒侵犯心脏导致的局限或弥漫性心肌细胞、心内膜、血管以及心包藏层的炎症反应局,该疾病病理特点是心肌细胞出现变性、坏死。本研究分析本院小儿VMC患儿临床资料,旨在为患儿提供治疗临床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小儿VMC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选取对象标准:①符合VMC诊断标准者[2];②入院前未使用抗病毒药物;③年龄小于14岁;④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冠心病等心脏其他疾病者;②合并VMC患儿;③合并有严重肝肾肺等脏器衰竭、损伤者;④对本次试验药物过敏者;⑤不能配合试验者。其中观察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为4~14岁,平均(8.21±2.13)岁;病程0.5~4d,平均(1.89±0.58)d。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为4~14岁,平均(8.49±2.26)岁;病程0.5~4d,平均(1.25±0.64)d。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因、透析时间等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用药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相同基础治疗,如抗感染、维生素C等。对照组使用果糖二磷酸钠静脉滴注,5~10g/次,qd,滴速在5~7mL/min。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用药上给予磷酸肌酸针静脉滴注,50mg/kg,qd。两组用药均连续治疗14d,治疗完成后复查各项指标。

1.2.2 指标检测方法:采集所有患儿治疗前及治疗14d后清晨空腹静脉血6mL,3000r/min离心15min,抽取血清液放于-80℃环境汇中待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采用免疫抑制法进行检测,心脏肌钙蛋白I(cTnI)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羟胺法检测,还原性谷胱甘肽(GSH)采用微板法检测。

1.3 疗效评价: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心脏超声、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均显示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较之前好转,心脏超声及心电图有改善,心肌酶谱下降一半。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出现好转,心脏超声及心电图未见好转,心肌酶谱显示无改变,甚至整体病情出现加重。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4d后,两组患儿心肌损伤标记物(cTnI、CK-MB)、氧化应激指标(SOD、GSH)水平变化;比较治疗14d后两组患儿疗效差异及治疗14d内两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差异。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差异:治疗14d后,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差异 [n(%)]

2.2 比较两组心肌损伤标记物差异:治疗14d后,两组患儿cTnI、CK-M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心肌损伤标记物差异(±s)

表2 比较两组心肌损伤标记物差异(±s)

?

2.3 比较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变化:治疗14d后,两组患儿SOD、GSH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变化(±s)

表3 比较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变化(±s)

?

2.4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治疗14d内,两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较轻,可自行缓解,总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差异 [n(%)]

3 讨论

果糖二磷酸钠用于治疗心绞痛、急性心梗、心衰和心律失常的常用辅助药物,它能改善葡萄糖脂代谢过程中各种催化酶活性程度,并发挥保护红细胞和抗溶血的功能,阻止白细胞生成氧自由基,伤害心肌,同时该药品能够加强钾离子内向流动,帮助细胞高效利用葡萄糖,支持能量转换,保证心肌正常收缩,保持心脏正常血运,减少心肌缺血缺氧[4]。磷酸肌酸是存在于肌肉中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为人体ATP提供能量。当心肌缺血时,磷酸肌酸钠能够抑制溶血,维持正常细胞结构,并稳定心肌正常电生理,减少心肌过氧化损伤[5],同时它具有维持细胞能量供应,维持缺血心肌细胞正常代谢的优点。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好,提示果糖二磷酸钠联合磷酸肌酸针治疗VMC更佳。这是因为磷酸肌酸进入心脏停搏液中可保护心肌。磷酸肌酸钠也能改善缺血情况中的心肌代谢紊乱,对修复异常心肌有利。

cTnI存在于心肌细胞中,通过调节钙离子浓度控制收缩蛋白舒缩活动,是心肌细胞中特有的收缩蛋白。当心肌细胞受损时进入血液循环,使血清cTnI含量增加,在5~10d之内可以发现其数据升高,可用与评估小儿VMC心肌细胞损伤程度。CKMB是心肌损伤的特异及敏感性标志物,在心肌损伤发生后2~12h内急剧上升,可维持2~3d。两组患儿治疗后cTnI、CK-MB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数据低于对照组,提示果糖二磷酸钠联合磷酸肌酸针治疗小儿VMC效果优于单独果糖二磷酸钠。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SOD、GSH较对照组明显上升,提示果糖二磷酸钠联合磷酸肌酸针有提高人体抗氧化酶系作用,能增强细胞抵御氧化损伤,恢复心肌细胞的正常功能。

综上所述,果糖二磷酸钠联合磷酸肌酸针治疗小儿VMC有很好的疗效,能帮助患儿缓解心功能下降程度,保护心肌细胞发生氧化反应损伤,安且药物剂量安全,可在临床使用。

猜你喜欢

磷酸肌酸磷酸钠果糖
果糖的危害
混合有机配位剂对DTSPAM去除水中Cd2+性能的影响
乳果糖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高血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治疗
带您认识果糖
六偏磷酸钠对制备超细生石膏粉体的助磨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果糖基转移酶及低聚果糖生产研究进展
磷酸肌酸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
晋祠金人台铁人保护修复研究
磷酸肌酸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分析
磷酸肌酸钠注射液致1例荨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