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动脉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25-OH-D3及PR3抗体变化与疾病活动性关系研究

2021-09-02丹,熊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大动脉炎亚群淋巴细胞

刘 丹,熊 伟

大动脉炎是一种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该症发病大多较缓慢,偶有自行缓解者[1]。因受累血管的部位、程度和范围不同,大动脉炎患者症状轻重不一,主要有全身不适、发热、严重胸痛等症状[2]。目前研究认为,免疫紊乱是大动脉炎发病的基础,尤其是细胞免疫在大动脉炎发病机制中占据重要地位[3]。T淋巴细胞亚群与25-羟维生素D3(25-OH-D3)在很多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中起免疫调节作用,但二者在大动脉炎中的研究临床鲜有报道[4]。此外,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ANCA)是目前用于诊断原发性小血管炎最重要的血清学检测指标,蛋白酶3(pmteinase 3, PR3)是ANCA的主要靶抗原之一[5]。近年,随着对ANCA及其相关血管炎认识的逐步增加,检测PR3抗体及其临床意义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关注[6]。本研究对大动脉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25-OH-D3及PR3抗体变化与疾病活动性关系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诊治的大动脉炎87例为观察组;男53例,女34例;年龄(49.87±7.41)岁。纳入标准:符合美国风湿病学协会的大动脉炎诊断指南[7];新诊断未诊治或糖皮质激素服用剂量≤7.5 mg/d的大动脉炎患者;临床资料真实无缺失。排除标准:巨细胞动脉炎、白塞病及结节性多动脉炎等自身免疫性血管炎;先天性、感染后、外伤后的心脏和(或)大血管病变;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感染及肿瘤;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合并过敏性疾病。根据美国Kerr评分[8]判断疾病活动性,将大动脉炎患者分为活动组48例(Kerr 评分≥2分)和非活动组39例(Kerr评分≤1分)。并选取同时段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年龄和性别与大动脉炎组相匹配的健康者80例为对照组;男46例,女34例,年龄30~72(49.81±7.44)岁。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观察指标 2组均抽取晨空腹静脉血3 ml并离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5-OH-D3、PR3水平。①血清25-OH-D3:正常值为30~100 μg/L,20.0~30 μg/L为不足,<20.00 μg/L为缺乏[9]。②依据标准曲线,换算浓度,抗PR3阳性临界值>20 Ru/ml。③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阳性标准为异型淋巴细胞>10%[10]。

2 结果

2.1大动脉炎组与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25-OH-D3及PR3抗体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大动脉组CD8+、25-OH-D3水平降低,CD4+、CD4+/CD8+、PR3抗体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大动脉炎组与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25-OH-D3及PR3抗体水平比较

2.2活动组与非活动组T淋巴细胞亚群、25-OH-D3及PR3抗体水平比较 与非活动组比较,活动组CD8+、25-OH-D3水平降低,CD4+、CD4+/CD8+、PR3抗体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活动组与非活动组T淋巴细胞亚群、25-OH-D3及PR3抗体水平比较

2.3影响大动脉炎活动的危险因素分析 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基础疾病≥2种、糖尿病、高脂血症、T淋巴细胞亚群、25-OH-D3及PR3抗体水平是影响大动脉炎活动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P<0.01)。将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淋巴细胞亚群、25-OH-D3及PR3抗体水平是影响大动脉炎活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见表3。

表3 影响大动脉炎活动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4大动脉炎各参数与Kerr评分的相关性 CD8+水平与Kerr评分呈负相关(r=-0.467,P<0.05),CD4+、CD4+/CD8+、25-OH-D3及PR3抗体水平与Kerr评分呈正相关(r=0.426、0.498、0.024、0.459,P<0.05、<0.01)。

3 讨论

大动脉炎是一组特发性大血管炎性疾病,受累血管可由外膜发展至内膜,病变多侵犯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弹性动脉,如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及其相应的分支,也可以广泛性侵害血管系统[11]。大动脉炎初始阶段典型的特点是动脉周围组织的滋养血管发生炎症,出现变质、渗出、增生的损伤过程,并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如辅助性T淋巴细胞、杀伤性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12]。在慢性阶段,最重要的特点表现为大动脉内膜的纤维化和严重钙化。当受累器官缺血、梗死也会引起患者脏器功能降低或丧失,严重可致残或甚至死亡[13]。

尽管目前已对大动脉炎的病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但有关其具体病因仍尚不明确。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大动脉炎是机体在受到感染、药物等诱因作用下,激活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使大动脉壁有抗原性;而机体免疫活性细胞无法识别,并与之接触后产生抗大动脉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大动脉管壁,发生自身免疫性血管损伤的病理过程[14]。T淋巴细胞亚群是具有特殊标志的人胸腺输出细胞,执行细胞免疫功能和免疫调节功能。其中CD4+又称辅助性T细胞,能协助B细胞分泌抗体和调节其他T细胞的免疫应答。CD8+细胞表现为细胞毒性,是主要的细胞毒效应细胞。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动脉炎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活动组高于非活动组,表明大动脉炎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情况。这与既往研究相似,考虑其原因与CD4+细胞水平升高,对B细胞分泌抗体具有促进作用,可抑制细胞毒效应细胞有关[15]。

25-OH-D3的半衰期约有数周,是测量人体维生素D水平的主要循环代谢产物。现临床已证实25-OH-D3对T细胞活化具有抑制作用,可减少炎性因子的产生,并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发挥免疫调节[16]。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动脉炎组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且25-OH-D3水平与病情活动呈显著正相关,提示临床通过监测25-OH-D3水平变化可观察大动脉炎的疾病进展。既往文献报道,25-OH-D3中的维生素D成分对B细胞增殖具有抑制效果,并可减少浆细胞产生及免疫球蛋白分泌,诱导B细胞凋亡,进而参与大动脉炎疾病进展[17]。

PR3是一个相对分子质量约29 000的中性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定位于人19号染色体上。PR3主要储存在多形核白细胞的嗜天青颗粒和单核细胞的过氧化物酶阳性的溶酶体中,在炎症中起关键作用,其参与炎症的机制包括活化趋化因子、炎性因子以及使抗炎因子失活等。当机体受到炎症刺激时,PR3可在细胞表面表达[18]。既往对于大动脉炎与PR3抗体的研究较为少见,主要集中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19-20]。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动脉炎组PR3抗体水平高于对照组,表明PR3参与了大动脉炎的发生与发展。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显示,PR3与大动脉炎患者疾病活动性有关,提示采用ELISA检测PR3抗体水平有利于大动脉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T淋巴细胞亚群、25-OH-D3及PR3抗体在大动脉炎中变化明显,且三者水平变化是导致大动脉炎发生活动性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从而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大动脉炎亚群淋巴细胞
年纪轻轻就得了脑卒中,别忽视大动脉炎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影像学检查在大动脉炎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大动脉炎冠状动脉受累的危险因素分析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疣状胃炎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研究进展
寿胎丸治疗反复自然流产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Th17/Treg失衡60例
大动脉炎患者血清人类软骨糖蛋白-39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