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强国背景下的海洋音乐教育探析

2021-09-01赵少英

关键词:涉海强国海洋

赵少英

(广东海洋大学 中歌艺术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历史一再表明,向海而兴,背海而衰。进入21世纪,世界的目光投向了海洋,海洋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中国作为海洋大国,在建设海洋强国时代背景下,进入了向海图强的新时代,国民的海洋意识逐渐被唤醒,民众认识海洋、重视海洋、探索与开发海洋的热情也逐渐高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再一次吹响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号角。回顾历史,从《山海经》到《海国图志》,从精卫填海到大禹治水,从哪吒闹海到八仙过海,从鉴真六渡扶桑到郑和七下西洋,中国人的荣耀在历史上来自海洋;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从英军进攻广州城到八国联军占领紫禁城,从南京条约到庚子赔款,中国人的耻辱也同样来自海洋;展望未来,中国人的尊严还得从海上找回来。因此,建设海洋强国必然成为中国人的战略选择。而建设海洋强国,就需要大力发展海洋教育。其中,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最具系统性和泛众性的文化形式,彰显着时代的主流价值,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启迪,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在传播思想和弘扬文化方面更具有速度快、影响广的天然优势。因此,笔者认为,借助学校教育平台,发挥音乐教育优势,传播海洋文化,提升国民海洋意识,这是建设海洋强国时代具有长远战略性、现实紧迫性和教育开拓性的要求。

一、我国义务教育中海洋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海洋音乐作为音乐的一种创作方向,是以“海洋”为明确表现主题的艺术创作活动,具体“包括与海洋有关地方、人文的音乐,与海洋有关题材、形式的音乐等。”[1]我国有着约300万平方千米辽阔的海域和长达1.8万千米的大陆海岸线,拥有6 500多个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和1.4万千米的海岛岸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地涉海人民在风土习俗、语言声腔、文化信仰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差异性,造就了我国种类繁多、异彩纷呈的渔歌、渔民号子、妈祖音乐、文人音乐及现代创作的海洋音乐作品,为人们展现了瑰丽多姿的大海图景,歌颂了勇立潮头、百折不挠的海洋精神,是我国海洋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认识海洋、情系海洋的重要途径。

作为我国海洋文化重要载体的海洋音乐,理应在建设海洋强国的时代大潮中,充分发挥其“口耳相传”“一呼百应”“遍地开花”“铺天盖地”式的社会传播效应,在推动全民海洋文化的传播、海洋意识的培育、海洋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但是,当前我国义务教育中海洋音乐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为进一步厘清海洋音乐教育的基本情况,笔者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人教版)一至九年级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涉及海洋音乐的数据见表1。

表1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人教版)教学内容

如表1所示,我国义务教育中海洋音乐教育基本情况是:一至九年级音乐教材中虽然设立了“大海的歌”“海滨音诗”“夏日泛舟”“华夏古韵 ”等海洋音乐作品专题学习模块,但从总体上看,平均所占比例只有5.6 %,数量极其有限。如“唱歌”模块总曲目174首,涉海音乐只有12首,占6.9 %;“音乐欣赏”模块总曲目302首,涉海音乐只有13首,占4.3 %;在其他模块共计104项教学内容中,涉海音乐只有5首,占5.3 %。由此可见,海洋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只是“蜻蜓点水”,“海味”不足,未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我国大、中、小学校教育中反映海洋的内容历来就偏少,以九年制义务教育为例:此阶段教材中涉及海洋文化、海洋政治、海洋社会等方面的内容都极其有限,只是在地理、历史、生物、政治课程中有些许涉及,音乐教育中关于海洋音乐的内容更是缺乏(见表1数据统计)。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数千年积淀下的“黄土地情结”的影响。我国自古是一个农业大国,传承的是五千年的农耕文化,国民重陆轻海、守业敬土,偏于内向发展。民众海洋观念极其淡薄,海洋意识严重缺乏,对于海洋的认知还限于“兴渔盐之利”与“通舟楫之便”。即使在今天,国人都知道我国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黄色陆地国土”,却对我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海洋国土”置若罔闻,国民“近陆而远海”的观念依然存在。这一局面的形成与我们所受的学校教育也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体现在音乐教育中表现为“陆上”音乐资源充沛丰富,而海洋音乐则付诸阙如。正是由于学校教育中海洋内容的缺乏,进而使得政府在文化、教育、艺术等领域的公共政策制定中大多缺少关于海洋的考量。如此,青少年缺乏对海洋观念、海洋知识、海洋文化的基本了解,国民对海洋的关注和了解程度较低,必然在心理上远离海洋,海洋观念和意识淡薄,海洋文化软实力滞后,这与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要求极为不符。

二、加强海洋音乐教育的意义

在建设海洋强国的时代背景下,讲好海洋故事,传播海洋文化,推进海洋教育是我国向海图强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将赞美海洋、讴歌海洋的海洋音乐引入学校教育,有助于传播海洋文化,培育青少年的海洋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

(一)海洋音乐是传播与发展海洋文化的重要形式

海洋文化是涉海人民世世代代在认识海洋、利用海洋、开发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因海洋而生成和创造的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重要的构成部分,是实现海洋战略目标的重要载体。为此,要深入挖掘中华民族悠久的海洋历史和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海洋教育资源,因为“我国利用海洋的历史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海洋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加强我国海洋历史和传统海洋文化研究、宣传,并转化为教育内容和海洋文化资源,培养国民热爱海洋的感情,让全民感受到我国不仅是一个有悠久农耕文明的陆地国家,也是一个有悠久海洋文明的海洋国家。”[2]尤晓敏等[3]认为,没有海洋文化的认同,海洋强国的建设将缺乏内在精神动力。对海洋文化认同的研究也是提升民族凝聚力,产生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途径。

音乐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音响和情感融会贯通的结合体,“乐由情起,情由乐生,行由情发”,这种“以声表情”是人与人之间最具情感共鸣的沟通和交流方式。我国海域辽阔、海岛众多,海洋历史悠久,海洋文化丰富,各地涉海人民创造出了异彩纷呈、种类繁多的渔歌、渔民号子、妈祖音乐等海洋音乐,这既是涉海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脉,更是传播海洋文化的活水源泉。“海洋音乐是建设未来的海洋强国文化不可缺少的内容,是海洋强国战略的题中之义。”[4]耳熟能详的《大海啊故乡》《请到天涯海角来》《鼓浪屿之波》《大海》《水手》《外婆的澎湖湾》《东海渔歌》《水草舞》《海霞组曲》《海滨音诗》《丰收渔歌》《祖国南海》《海之歌》等海洋音乐作品,承载着海洋文化丰富的真、善、美内涵,可以让学生领略吐星出日、海天溟蒙的海洋美景,感受旖旎多姿的渔家风情,在带给学生审美享受的同时,能够催生他们对海洋的情感,激发他们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动力;古琴曲《渔歌》 《醉渔唱晚》 《泛沧浪》《渔家傲》《渔樵问答》等,传达了古人“志在驾舟于五湖四海”的人文精神,蕴含着“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以及“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的朴素的海洋观;而《众人划桨开大船》《跨世纪的远航》《我爱沙滩,我爱大海》《祖国的海洋》《西沙,我可爱的家乡》《归航》《出海歌》等歌曲中所蕴含的变革图强的思想、探索冒险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格以及全面开放的理念等,都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学生的心灵,开阔着学生的视野,唤起青年人对大海的向往和追求。

(二)海洋音乐是培育莘莘学子海洋意识的重要抓手

在海洋文化中,海洋意识是其精髓之所在。海洋意识是人们对于海洋的心理感知和价值认知,包括人类与海洋的关系、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海洋环境的保护等方面。丰富的海洋文化需要强烈的海洋意识来支撑,而浓厚的海洋意识也有助于海洋文化的发展。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唤醒沉睡在中华民族血液里的蓝色基因,这就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普遍的文化认同,这种精神动力和文化认同需要在海洋文化发展、海洋教育普及中慢慢培育。“海洋意识既是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向海洋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构成国家和民族海洋政策、海洋战略的内在支撑。建设海洋强国,必须首先从确立正确的海洋意识开始。”[5]2015年12月,国家海洋局印发了《全国海洋文化发展纲要》,提出要普及海洋知识,提升全民海洋意识,初步形成全社会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良好社会氛围的发展目标;2016年2月,国家海洋局等单位联合印发了《全民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初步建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民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体系,公众广泛参与的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工作格局。

“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启于历史悠久的耕海牧渔和扬帆远航,成于近代艰苦卓绝的海洋开发实践,也必然兴于中国特色海洋强国建设进程中。”[2]海洋音乐以乐辅德、以乐益智、以乐促体、以乐怡情。我国早期的海洋艺术歌曲《海韵》,饱含“五四”时期有志青年对自由思想的向往和探索;《渔光曲》用质朴惆怅的歌词和宫调式旋律描绘出渔民艰苦凄凉的生活场景,是当时著名的进步歌曲;《白云故乡》彰显了国民抵御侵略、向往和平的精神主旨;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大海》《水手》《小螺号》《踏浪》《外婆的澎湖湾》《海恋》等,以清新隽永、沁人心脾的旋律,承载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海洋文化与海洋意识;《军港之夜》《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我们是光荣的海军战士》《强大的舰队在海上行进》《人民海军向前进》《万里海疆》等铿锵有力的海洋军旅歌曲,展现了我们英勇的人民海军巡防海疆、保家卫国的威武气概,启迪国民热爱海洋、军民一心保卫祖国的海洋国土意识。这些历久弥新、百听不厌的海洋音乐,以其“日学而不察,日用而不觉”的内在力量,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直达人心,将宣扬“爱我海洋、守我海防”的海洋权益观“唱”进心里,弘扬中国海洋精神,树立“以海明德”的育人观,潜移默化地培育着学生知海、亲海、爱海的海洋意识,真正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革命思想外化于形,内化于心。

(三)海洋音乐是培养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素材

在漫长的历史衍变中,聪明智慧的涉海人民创造了风格迥异、题材广泛的渔歌,吆唱出了一领众和、铿锵有力的渔民号子,奏出了庄严肃穆、气势恢宏的妈祖音乐,古代文人骚客们也为气势磅礴、涵容万族的大海谱写出了意境悠远、意蕴深刻的文人音乐,近现代的音乐家们更是以饱满的创作激情为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海洋歌(乐)曲。这些不可多得的海洋音乐,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劳动,滋养着涉海民众的精神与情感,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集中地歌唱海洋、赞颂海洋事业,深化公众对海洋在人类生存中所起的举足轻重作用的理解,促使人们进一步强化海洋意识,激发人们更加认识海洋、热爱海洋、管好和用好海洋的自觉性。在这个过程中,海洋人敢于直面困难的精神、开放的观念以及兼容、开拓的品格,也将由于优秀海洋歌曲的承载而广为传播、深入人心。”[6]为此,我国大中小学要抢占海洋音乐教育的制高点,以海洋音乐教育为突破口和切入点,积极探索弘扬中华优秀海洋音乐艺术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坚持蓝色引领。“没有优秀的教育,就没有优秀的民众。我们要想有优秀的海洋国人,必须有优秀的海洋教育。”[4]新时期的海洋音乐教育,要立足于丰富多彩、优美动听的海洋音乐作品,让广大学生在吹拉弹唱、愉悦身心的音乐活动中,既可感受到祖国疆域之辽阔、山河之娇媚、边关之多情,又可发挥海洋音乐导向性、传播性、感染性的特点和优势,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认识和了解涉海人民的生活环境、风土人情,从而了解涉海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生活、精神追求和审美旨趣,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悟祖辈勇敢闯浪斗海的创新精神和顽强意志,培养认识海洋、亲近海洋、情系海洋的海洋意识,增强乡土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操。

三、加强我国义务教育中海洋音乐教育的思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广大青少年具有强烈的海洋意识和强大的海洋精神,而这就要求我们明确音乐审美教育与海洋意识教育的耦合,在中小学教材中适当增加海洋音乐作品的占比。

首先,要有序推进海洋音乐“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活动。海洋音乐是我国各个时代涉海群体生产生活的艺术写照,是海洋文化中最具显示度、传播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咸水歌”在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市、东莞市一些学校被重新唱响;“汕尾渔歌”在广东潮汕地区被编入中小学乡土教材;惠东县全面推进“惠东渔歌进校园”项目;浙江省沿海许多中小学已将“舟山渔歌”“嵊泗渔歌”“东岙渔民号子”引进课堂,并且编写了《渔歌进课堂》校本教材。这些丰富多彩的海洋音乐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充实、深化了学校音乐课堂教学,对于扩大学生艺术视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热爱海洋的道德情操,构建文化自信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次,在中小学教学中适当增加海洋音乐作品的占比。我们要明确音乐审美教育与海洋意识教育的耦合,发挥海洋音乐文化“感国运之变化、发时代之先声、兴民族之伟业”[7]的时代价值。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成长周期,明确层级化的海洋音乐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小学阶段,通过对海洋歌曲的演唱、唱游、欣赏等教学手段,培养小学生对海洋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在中学阶段,通过学习、演唱、赏析中外经典海洋音乐作品,以及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艺术内涵及人文精神的研究,让学生们在感性的愉悦中获得理性的认知,培养青少年热爱海洋、讴歌海洋的人文情怀;在高等艺术院校音乐学专业中补充和扩大海洋音乐相关专业设置,及时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海洋文化艺术专门人才;在普通高校选修课及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海洋音乐赏析、海洋歌曲演唱、合唱等活动,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方式,将海洋意识如“春风化雨”般植入人心。

再次,要通过海洋音乐强化中小学生的海洋意识。2013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研究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要努力将“建设海洋强国”目标和音乐教学活动相结合,把增强海洋意识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方面,培养青少年热爱海洋的感情,形成亲海、爱海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海洋音乐教育,对于传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传统智慧,了解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内涵和前景,领会我国倡导“和谐之海”、“和平之海”和“合作之海”的历史渊源、思想精髓和人文情怀,培育学生“陆海并重、以海兴邦”的海陆一体化的国土观,弘扬海洋精神,助力国家“一带一路”“文化强国”建设,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猜你喜欢

涉海强国海洋
铭记五四精神 争做强国少年
“海洋强国”背景下涉海ESP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涉海翻译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研究①
战略管理导向下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体系研究
秦晋争霸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首届“中国涉海类博物馆馆长论坛”在港顺利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