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强国”背景下涉海ESP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2021-12-24杨岑郭遂红

关键词:海洋评价英语

杨岑 郭遂红

摘要:

通过分析“海洋强国”战略实施途径,提出发展涉海高等教育、培养涉海外语人才应成为“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涉海ESP课程特点以及对广东海洋大学60名学习“海洋科技英语”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学习动机、学习方式、课程评价、学习成效四方面分析了涉海ESP课程教学现状,进而在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评价、校外实践四方面提出了保障涉海ESP课程教学成效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海洋强国; 涉海ESP课程; 教学目标; 教学形式;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H 3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895X(2021)04-0328-07

DOI: 10.13256/j.cnki.jusst.sse.2021.04.005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pathways of Marine Power Strategy,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marine higher education,especially talents with marine knowledge and foreign language capabilities should be an integral part of Marine Power Strategy.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English courses,this paper conducts a survey of the course “Marine Technology English” among 60 students from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course from perspectives of motivation,learning strategies,course evaluations and learning effect,proposing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in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aims,teaching methods,course evaluations and extra-curricular practices.

Keywords:

Marine Power Strategy; Marine English Courses; teaching aims; teaching methods; course evaluation

海洋以其蘊藏的丰富生物、矿产、化学、淡水资源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新空间。联合国海洋公约提出了“海洋是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理念[1]。20世纪70年代,我国学者便提出了“海洋经济”概念,90年代海洋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成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海洋强国”战略,以满足国家海洋管理、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国防建设的需求。2013年,国家发布了《〈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白皮书》,明确指出:“中国是陆海兼备的大国,海洋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和资源保障,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国家未来。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2]“强于世界者必盛于海洋,衰于世界者必先败于海洋”,“以海立国、以海兴国”是21世纪中国崛起的必然选择。此后,对“海洋强国”战略实施路径不乏研究:有学者从海洋经济层面提出构建海洋金融体系,以实施“海洋强国”的新思路[3];也有学者从科技及国防层面探索更加微观的实施路径[4]。然而,这类研究主要关注实施“海洋强国”战略路径的“硬实力”,对涉海文化、教育等“软实力”的研究非常罕见。经济、科技、海防等事业的发展最终依赖于高质量的涉海人才,而涉海高等教育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石,理应纳入“海洋强国”战略体系中。特别是在海洋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中国亟需与世界在海洋开发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共建科学海洋管理体系,共享海洋智力成果,这就需要培养专业知识过硬、外语基础扎实的“复合型”涉海外语人才,以人才促发展,推动中国在海洋经济、生态环境环保、海洋科技、海洋防卫、海洋安全等方面与世界的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研究以国内涉海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教学研究现状为切入点,结合涉海ESP课程特点,通过问卷调查考察现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旨在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的涉海ESP课程学习动机如何?2)主要采用何种方式学习涉海ESP课程?3)涉海ESP课程的评价方式是什么?4)学生如何评价该课程的学习成效?通过数据搜集及分析,提出改进涉海ESP课程的建议,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国内涉海ESP课程教学研究现状

国内涉海ESP教学研究始于21世纪初,起步较晚,研究数量相对匮乏,且主要是基于某一理论框架,构建涉海ESP课程教学模型[5-7],或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量化或质性手段,探索涉海ESP课程具体教学策略[8-9]。然而,基于某一理论的教学模式缺乏对涉海ESP课程教学现状的深入调查分析,导致教学模型过于空泛和理论化,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基于调查分析,研究涉海ESP课程教学策略往往在调查设计上针对性不强且不够全面,对数据的分析也不够深入。因此,有必要针对涉海ESP课程特点,对教学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通过数据收集与分析,提出改良涉海ESP课程教学效果的实施途径,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二、涉海ESP课程特点

涉海ESP属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分支,具有专门用途英语共性。社会语言学家Strevens把专门用途英语定义为:“ESP的目的和内容主要或全部不是由普通教育目标来确定的(如英语作为一门常规学校课程那样),而是由学习者对英语的功能和实际应用需求所决定的。”[10]由此可见,ESP特别强调学习者的专门需求,其内容应与学习者的专业、职业以及实践活动密切相连,旨在培养以语用能力为基础的解决特殊问题的能力。秦秀白概括了ESP教学的真实性原则,即:教材内容来自于“真实语料”,课内外活动体现专门用途英语的“社会文化情境”,体现“任务真实”[11]。刘法公概括专门用途英语的三大特点:学习者有更明确的学习目的;更突出在专业学科内使用英语的能力;内容的特殊化[12]。总之,涉海ESP课程具有ESP课程的共性,因此具有以下特点:教学目标真实;教学内容特殊;教学对象学习目的性强;重视学生产出能力。

(一)教学目标真实

涉海ESP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基于实际的交际需求,服务于真实的涉海活动,与学生的专业及实践活动密切相连,如:在特定的场合,面对特定的目标群体,完成目标明确的翻译、管理、旅游、接待等真实涉海任务。这与通用的三维(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教学目标是有区别的。涉海ESP课程并非单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应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系统性、连贯性、逻辑性知识完成真实涉海任务的语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特殊

涉海ESP课程涵盖大量专业词汇和涉海语料,课程呈系统化、体系化,每个单元的完成都是为下一个单元做准备,课程内容滚动向前,服务于终极任务。图1以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科技英语》为例展示涉海ESP课程内容。

本课程共6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学习都是为下一单元做铺垫。学生首先需要了解海洋资源,掌握热点海洋科技,还需要深入了解海洋污染及治理措施,最终学习如何进行海洋开发管理。涉海ESP课程每个单元内容都涵盖大量专业词汇及专业涉海知识,学习难度较通用英语而言大大增加,采用传统的面面俱到精读课模式,学生无法掌握体系化、系统化的专业知识,语言学习的负荷也大大增加。因此,教师需要调整教学策略,筛选整合教学材料,使学生掌握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的语言、观点、结构等。

(三)教学对象学习目的性强

由于ESP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具有专门需求的外语学习者,且学习内容与其职业发展密切相关,学习者本身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目的性强,迫切希望所学知识能迅速转化为实践能力,能帮助其解决特殊问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尽可能创造学习者未来可能遇到的真实场景,帮助其尽可能多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特殊问题,加快知识成果向实践能力的转化。

(四)重视学生产出能力

涉海ESP课程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专业学科内英语的使用能力,因此特别重视学生的实际产出能力。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与学生职业密切相关的涉海任务场景,学生需要掌握系统化、体系化的专业涉海知识、语言、技能,完成真实的涉海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基于教学材料精心设置产出任务,培养学生的实际产出能力。

基于涉海ESP课程以上特点,拟以“海洋科技英语”课程为载体,调查笔者所在院校60名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而提出适合涉海ESP課程特点的教学策略。

三、涉海ESP课程教学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本研究基于涉海ESP课程特点,主要希望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式、课程评价、学习成效调查涉海ESP课程教学现状,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涉海ESP课程的建议。

(二)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60名广东海洋大学2018级本科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英语基础较好,68%已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属于中高水平外语学习者,符合ESP课程授课对象的要求。他们已修完一学期“海洋科技英语”课程且对该课程有一定心得体会,因此具有一定代表性。

(三)调查形式及内容

本调查采用问卷形式,题型主要为多选题,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式、课程评价方式、学习成效等方面设计问题,以期反映涉海ESP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良策略。

(四)调查结果分析

1.涉海ESP课程学习动机

对60名已修完一学期“海洋科技英语”课程的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进行学习动机调查。需要说明的是,“海洋科技英语”属于专业选修课,共24学时,1.5学分。在课时和学分上都少于专业课,问卷主要调查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以及学习该课程的目的,调查数据及分析见表1。

由表1可知,69%的学生学习动机较弱,占调查人数的绝大部分。他们认为涉海ESP课程学分低、课时少,没有专业课重要;绝大部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学分(68.3%)及了解涉海文化知识(55%),极少有学生(6.7%)意识到学习涉海ESP课程与未来职业发展的联系,缺乏运用所学知识服务涉海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学习涉海ESP课程仅仅为了通过考试,学习过程必定是被动、机械的,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体现主体地位,也就不能形成真正的语用能力。

2.涉海ESP课程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能够客观、清晰地反映出涉海ESP课程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问卷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主要的学习方法(多选),数据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涉海ESP课程仍沿用传统精读式教学模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记忆专业词汇(100%),完成翻译练习(85%)。培养交际能力的口头报告产出活动占比非常少(35%),真实的涉海活动模拟练习以及校外涉海实践工程更是不曾接触。涉海ESP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解决特殊问题的能力,教学活动应以真实的涉海任务为基础,而目前“记忆专业词汇+翻译练习”的学习模式,不仅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语言学习负荷,导致学生的学习过分偏重语言而轻视实践运用,而且削弱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因而所学知识只能成为“惰性知识”,无法形成运用体系化、专业化的知识解决特殊问题的能力。

3.涉海ESP课程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是评估特定的教育活动价值和效果的过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与学习效果呈正相关,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课程评价应多维度、全方位地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其全面发展。问卷要求学生基于实际情况,选择教师授课所采用的评价方式(多选),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涉海ESP课程评价仍以终结性评价模式为主(选择期末考试人数占比100%),特别注重学生的笔头能力(课堂小测验100%,作业100%)。培养交际能力的口头报告展示占比很小,基于真实涉海活动的涉海主题报告展示、校外实践项目成果未被纳入评价体系。这样的评价模式更关注学生的应试能力,未对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完成特殊任务的实际产出能力。

4.涉海ESP课程学习效果

通过进行学习效果调查,涉海ESP课程对学生在语言、知识、文化、技能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客观的反映,使教师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某方面能力的培养。问卷要求学生从多角度选择修完“海洋科技英语”课程的收获,具体数据见图3。

由图可知,96.67%的学生掌握了涉海专业词汇,超过一半的学生掌握了翻译技巧和涉海文化知识,这与涉海ESP课程培养学生专业词汇记忆能力、翻译能力相吻合。认为涉海知识应用能力、涉海活动服务能力有所提高的学生人数较少,仅有6.67%的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职业发展联系起来。以上数据表明,学生的获得感仅停留在语言层面,在知识运用层面的获得感较低,真实任务的参与感、体验感、成就感无明显提升,因此不能将所学知识与未来职业发展联系起来。要培养学生基于真实涉海任务的产出能力,需要在知识运用层面、任务实践层面发力,提高学生的体验感、参与感、获得感、成就感,以保障学习效果。

四、涉海ESP课程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策略

涉海ESP课程教学质量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石。探究涉海ESP课程保证学习成效的有效策略,培养“外语+专业”的复合型涉海外语人才,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沿海地区总体开发,深化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实现“海洋强国”战略使命。具体而言,应基于以上调查所反映的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评价、校外实践等方面探究对策,发挥涉海ESP课程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积极作用。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校企合作设置教学目标

通过对学习动机的调查发现,学生学习涉海ESP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学分,学习过程机械化、被动化。极少有学生意识到涉海ESP课程与今后职业发展的联系,学习缺乏真实的参与感、体验感,学习效率低下,未形成以语言为工具解决特殊问题的能力。涉海ESP属于ESP的一个分支,其教学目标应基于实际的交际需求,服务于真实的涉海活动,与学生的专业及实践活动密切相连,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在教学目标设置上,应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翻译、旅游、管理、接待、贸易等真实涉海职业活动与涉海英语教学目标紧密结合,让学生真实地意识到,所学知识对今后的职业发展有重大作用。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未来我们考虑将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农业博览会、国际龙舟赛以及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涉海活动的英语翻译、接待工作与“海洋科技英语”课程教学目标挂钩,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目的不再是为了获得学分,而是为了运用涉海语言、知识、技能服务于真实的涉海经济活动,提升涉海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以“选择性”教学为主,增加培养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的教学活动

通过对学习方式的调查发现,传统的涉海ESP课程主要沿用精读模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记忆专业词汇,完成翻译练习,语言学习负荷大,积累了大量的“惰性知识”而缺乏实践运用的机会,培养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的教学活动非常少,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由于涉海ESP课程具有专业词汇量大、涉海语料丰富、课程系统化等特点,不适于采用传统的面面俱到的精读模式进行教学,要通过“选择性”教学对教学材料进行筛选、整合,略掉学生完成涉海任务暂不需要的语言知识,补充完成任务所需其他多模态学习材料,培养学生完成真实涉海任务的语言、知识、文化、技能等多方面能力,而不仅仅是语言的学习。同时,应增加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的教学活动,如口头报告展示、涉海主题模拟展示等,让课堂成为学生的“练习场”,让学生意识到课堂学习是在为将来参加真实的涉海活动做准备。通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团队合作,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文化、技能完成真实的涉海任务,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将大大提升,形成学科内使用英语解决特殊问题的能力。

(三)建立“产学结合”的评价体系,把专家“引入课堂”

调查显示,涉海ESP课程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的笔头能力和应试能力,缺乏对语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建立“产学结合”的评价体系,就是要把专家“引入课堂”。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农业博览会等涉海活动主办方,涉海外贸、翻译公司等用人单位对涉海外语人才有更契合实际、更符合行业规范的评价标准。基于口头报告、涉海主题模拟展示、校外实践工程等真实涉海任务的完成质量,用人单位可以与教师合作,从语言、语用、交际等多维度共同制定评价标准。专家的参与评价能够增加学生的表现欲和参与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以評促学,以评为学。

(四)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加快成果转换

通过对学习成效的调查发现,很少有学生认为涉海ESP课程提升了涉海知识应用和服务能力,极少有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对未来职业发展有帮助。而涉海ESP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系统化、体系化的专业知识,以语言为载体运用知识、技能解决未来职业中遇到的特殊问题,因此需要重视实践能力和产出能力,而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基地能够加快学习成果转换为实践能力。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未来我们拟与挪威最大的石油勘探公司之一——PGS公司、奥盛公司、海大船舶服务公司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实践工程,提供英语翻译、外贸、接待等服务,并将用人单位的评价记录在案,作为评价体系的一部分,在提升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及服务能力的同时,为实现石油勘探、海洋开采、海洋运输等涉海经济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五、结束语

“海洋强国”战略是海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的必然选择。涉海高等教育,特别是涉海外语人才的培养,对实现“海洋强国”战略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涉海ESP课程亟需从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评价、校外实践等方面探索改进措施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效果。通过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学目标,采用“选择性”教学形式,增加培养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的教学活动,建立专家引领的“产学结合”的评价体系以及设置校企联合培养基地,从而培养新时代复合型“外语+专业”涉海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 勾维民.海洋经济崛起与我国海洋高等教育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5(5):14-1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白皮书[EB/OL].(20130416)[20210901].http:∥www.gov.cn/jrzg/201304/16/content_2379013.htm.

[3] 劉东民,何帆,张春宇,等.海洋金融发展与中国的海洋经济战略[J].国际经济评论,2015(5):43-56.

[4] 张海文,王芳.海洋强国战略是国家大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J].国际安全研究,2013(6):57-69.

[5] WU X H,LIAO L H,DEBACKER T K.Implementing task-based instruction in ESP class—an empirical study in marine engineering English[J].Journal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2016,7(5):936-945.

[6] 徐德荣,姜珊.基于建构主义的“涉海英语口译”课程设计[J].东方翻译,2015(5):30-34.

[7] 郭艳玲.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CBI涉海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1):312-313.

[8] 田海鹰.海事专业EGP与ESP教学实证调查和探索[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32(5):72-76.

[9] 邱俏宏.基于需求分析的涉海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转型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32(3):76-80.

[10] STREVENS P.ESP after twenty years:a re-appraisal[C]∥TICKOO M.ESP:State of the Art.Singapore: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1988:205-210.

[11] 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79-83.

[12] 刘法公.论专门用途英语的属性与对应教学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25-27,30.

(编辑: 朱渭波)

猜你喜欢

海洋评价英语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