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NKI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随机对照试验的可视化分析

2021-08-31薛文静杨一格柴若宁石树青石晶晶张雪松胡元会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16期
关键词:发文图谱检索

薛文静,杨一格,柴若宁,石树青,石晶晶,师 帅,张雪松,胡元会

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造成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1],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的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心力衰竭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使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2]。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8》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人[3],其中心力衰竭450万人,且心力衰竭为多数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直接原因。因此,防治心力衰竭是我国目前极为重要的医疗卫生任务之一。为了进一步明确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热点及趋势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防治,本研究应用CiteSpace 5.6 R1软件对1992年—2020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绘制知识图谱,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梳理,直观地展现信息全景,识别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趋势[4]。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及检索策略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数据源进行检索,一次检索主题词为“心力衰竭”or“心衰竭”or“心功能不全”or“心脏功能衰竭”or“充血性心衰”or“心力衰”or“心功能衰竭”or“充血性心力衰竭”or“心衰”;二次检索以“中西医结合”为主题词在检索结果中进行检索;三次检索于摘要下检索“随机对照”or“随机”or“RCT”在检索结果中进行检索。发表时间为1992年—2020年。检索日期为2020年4月10日。

1.2 文献筛选及处理 以纯文本的格式导出检索结果的全记录与引用的参考文献。检索到相关文献839篇。排除Meta分析、系统评价、综述、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不符合的文献共53篇,最终纳入分析文献786篇。将最终纳入文献导出后,以“download_***.txt”的格式命名,新建一个project文件夹,用 CiteSpace 5.6 R1软件自带格式转换器将文件转为可运行格式,进行可视化分析。时间切片:1992年—2020年,根据不同的节点类型设置不同的参数,绘制知识图谱。

2 结 果

2.1 年发文量分析 1992年以来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随机对照试验的年发文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1992年—2002年年发文量较少,均不超过25篇,2003年开始波动性上升,于2015年达到峰值,之后出现回落。但年发文量始终保持在45篇以上。2020年文献收录量尚在变化中,其趋势仍需观察。但发文量整体仍然呈现增长的趋势,这也反映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受到人们的持续关注。详见图1。

图1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年发文量变化

2.2 文献作者共现分析 本研究对纳入的786篇文献作者和论文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参数设置时间跨度为1992年—2020年,单个时间分区为1年,节类型为作者,演算时阈值为50,不进行裁剪,绘制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作者共现图谱(见图2),显示发文量≥2篇的作者有22名,连线数为6条。表明该研究领域存在大量分散作者,至今未出现有影响力的核心作者。其中刘如秀发文量最多,共发文3篇。此外,由图2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随机对照试验中部分发文量2篇以上的作者有协同一致的研究方向,但未形成稳定的研究团队。对有关联的作者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并以图表结合方式清晰展示该领域的主要文献作者情况。详见表1。

图2 文献作者合作关系图谱

表1 部分作者协同研究方向

2.3 机构合作分析 科研机构是科学研究的主要阵地,通过对科研机构的共现分析,可了解某一研究领域力量的分布情况,以及主要研究机构在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对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单位进行分析,参数设置时间跨度为1992年—2020年,单个时间分区为28年,节点类型为研究机构,演算时阈值为50。结果显示:研究机构较为分散,未形成稳定高产的研究团队,多个机构之间相互关联但不密切。将发文量≥3篇的主要研究机构归纳分析,详见表2。

表2 发文量≥3篇的主要研究机构分布

2.4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频次高的关键词常可确定一个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5]。将时间跨度的参数设置为1992年—2020年,单个时间分区为1年,节点类型为关键词,演算时阈值为50,剪切方式选择pathfider,绘制得到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见图3,N=100,E=112)。根据绘制图谱发现涉及的相关疾病主要关键词有:冠心病(33次)、肺心病(26次)、扩张型心肌病(10次);采取中医的主要治疗方法有:益气活血(9次)、温阳利水(7次);临床运用到的主要中成药为:参附注射液(9次)、生脉注射液(7次)。结合以上关键词分析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中,冠心病是心力衰竭的主要致病原因;中医协同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辨证思路是益气活血、温阳利水。将图中所示关键词整理后进行统计分析,按中心性排序排名居前5位的关键词(见表3)有:中西医结合疗法、充血性心力衰竭、脑钠肽、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按出现频次排序排名居前5位的关键词(见表4)有: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疗法、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

表3 中心性排名居前5位的关键词

表4 出现频次排名居前5位的关键词分布

图3 关键词共线图谱

绘制核心关键词时区图谱,进一步分析1992年至今各个时间段的研究重点及研究趋势,由图4可知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从着力于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开始转向对心力衰竭重症的研究。

图4 核心关键词时区图谱

2.5 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图谱是在关键词共现基础上得到,通过聚类成员的共同特征对聚类进行识别和解释,实现对研究热点的探测[6]。本研究在关键词共线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关键词聚类图谱,以便于了解关键词涉及的主要研究领域。聚类标签采用LLR算法从关键词以及摘要中提取而得[7],共提取了9个聚类(见图5),通过这些聚类进一步分析可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随机对照试验领域的知识结构状况。Mean Silhouette 值是用来衡量网络同质性的指标,其结果越接近1,网络的同质性越高。Modularity表示网络的模块度,其值越大表示聚类结果越好,本次聚类Mean Silhouette值S=0.637 3,Modularity值Q=0.765 3,聚类结果较好。根据聚类ID排序,反映了该聚类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向。虽然#8聚类规模有6个,但轮廓值为0.978。说明虽然规模比较小,但研究主题比较集中。#0聚类模块最大,轮廓值也最大为1,整体观察该类文献显示,中西医合剂的开发及其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详见表5。

表5 关键词各聚类主要内容

图5 关键词聚类图谱

对得到的聚类绘制时序图谱(见图6),时间线视图主要侧重于勾画聚类之间的关系和某个聚类中文献的历史跨度。同一聚类的节点按照时间顺序被排布在同一水平线上,文献的时间置于视图的最上方,越向右表明时间越近[8]。以时间为轴纵向分析各个时间点该领域研究热点。温阳利水法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2007年—2010年,并持续作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从气血角度考虑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集中于2013年—2016年。其中肺心病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这两个聚类标签一直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

图6 关键词聚类时序图谱

2.6 关键词突显 对关键词进行突发性探测,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历史,探究近期的研究前沿。分析得出在1997年—1998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主要与肺心病相关。2008年—2011年治疗方面研究方向主要为益气活血、生脉注射液。2019年至今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对重症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随机对照观察。详见图7。

图7 1994年—2020年突显关键词探测

3 讨 论

本研究运用CiteSpace 5.6 R1软件,对1994年—2020年的786篇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26年间的研究,发现该领域发文量呈增长趋势,发展情况较好。研究作者方面存在大量分散作者,至今未出现有影响力的核心作者,部分作者间有协同一致的研究方向,但未形成稳定的研究团队。主要研究机构也较为分散。大多数研究机构是独立研究的,机构间的合作交流匮乏,不利于科研成果产出、转换及进一步研究的开展。通过对关键词进行分析,可得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中,冠心病是心力衰竭的主要致病原因,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目前,研究的治疗方向主要集中在益气活血、温阳利水;对重症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随机对照观察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治疗目标为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心力衰竭的发作,提高病人生存质量[9]。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其特殊的优势,在延缓疾病进程的同时,具有不良反应小、多靶点干预、减轻西药不良反应、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等优势[10]。如今,常规西药治疗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渐渐成为心力衰竭治疗的趋势,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方面上取得的成功,我国学者对中医参与治疗急性重症心力衰竭也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取得进展。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需优先解除缺氧、呼吸困难等威胁生命的症状,稳定血流动力学、维护脏器功能为主。目前,临床较经典的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方案仍旧采用利尿、扩管、强心等,容量负荷的管理尤为重要[11],可以较快地缓解症状稳定病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前提下,天津中医药大学开展了结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安慰剂组,参附注射液治疗组显著改善了心功能分级,有效率为78.38%[12]。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病人心功能不全及临床症状。宋金玉等[13]研究芪苈强心胶囊联合米力农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以射血分数、6 min步行试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作为结局指标,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重症心力衰竭能够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明显改善心功能。柳立红等[14]进行了大剂量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左心力衰竭伴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观察,发现生脉注射液组有效率为88.5%,常规治疗组为63.6%,生脉注射液组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

中医学认为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机为心之气血阴阳虚衰,脏腑功能失调,心失所养,心血不运,心脉瘀阻[15]。早期以气虚为主,晚期以阳气亏虚为主,瘀血、水湿为标。急性心力衰竭当用回阳救逆法益气固脱并兼以逐水宣肺平喘等。中医药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优势体现在治未病、多靶点、个体化,但仍有不足之处,如对于突发疾病的应对机制有所欠缺。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互补可以更好地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因此,目前研究方向应更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药物机制,并明确应对心力衰竭危急重症的最优方案,降低心力衰竭病人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减轻医疗卫生负担。

猜你喜欢

发文图谱检索
基于图对比注意力网络的知识图谱补全
绘一张成长图谱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在IEEE 数据库中检索的一点经验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图表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