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2021-08-30严文丽
严文丽
摘要:语文教学,教师作业布置与批改任务繁重。尤其是学生对作文有畏难情绪,作文是其语文学习路上的“拦路虎”。教师可在作业布置和批改方式上推陈出新,让学生爱上语文。
关键词:生字词 练习与测试 日记检查 周记、作文批改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均与它密切相关。这门学科如此重要,但是现在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对这门学科存在畏难情绪。老师主要是怕繁多的语文作业的批改。作为一名小学高年级语文老师,他(她)的办公桌上作业本会时常堆积如山,有生字本、词语本、大字本、语文练习本、作文本、周记本、日记本。除了备课、上课,其余的在校时间恐怕都得伏案工作,甚至晚上、周末都得把学生的作业带回家批改,非常辛苦。在这大量的批改任务中,最让老师头痛的就是批改作文了,很多老师会把它当作难啃的骨头,今天改几本,明天改几本,一次作文要改一两个星期。另外,批改时还不能分心。而作为一名学生,最怕的不是写不完的练习题,而是写日记、周记、作文。很多学生面对作文题,脑子里空空如也,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几个字。一篇作文短短几行,语言干巴、词不达意、内容空洞、标点错漏。有些学生虽然愿意动脑思考,无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素材,语言组织能力有限,写出来的作文也很乏味,没有真情实感。有些学生为了达到作文要求的字数,不是动脑筋丰富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表达方面的润色加工,而是在开头、结尾、文中加上一些空洞的议论或口号,将作文程式化。面对语文教学过程中这些困扰师生的问题,如果我们不去想办法解决,让师生不再畏惧语文,让学习语文变得快乐,那么语文将永远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拦路虎。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减少抄写量,改被动记忆为主动记忆
生字、新词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如何才能让学生乐学、爱学,学有所成呢?通过语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减少机械抄写量和次数,增加汉字听写次数,只表扬不批评,变被动机械记忆为快乐主动记忆是行之有效的。如我们在教学每篇课文生字的时候,趁热打铁让学生抄写两三遍,再组词,然后自己检查订正,老师巡视点评,这样交上来的作业就不用老师再去费心仔细检查对错了,学生书写马虎的也会很少。词语教学也是这样,抄写两三遍,然后激励学生自己检查纠错,老师巡视监督指点,省去老师批改时逐字逐词检查的过程,侧重对汉字书写的规范、美观程度进行打分。一篇课文中那么多生字词学生就写这么几遍能掌握吗?遗忘了怎么办?我们可以在一课结束后或一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汉字听写比赛,赛后让学生对着答案互换批改,老师巡查了解情况。改完后,进行分数段统计,对满分同学,书写规范、美观的同学及时进行精神或物质奖励。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逐渐加强,对汉字抄写的抵触情绪会慢慢消失,变不愿读写为主动读写;老师也省去了批改时逐字逐词检查的程序,既提升了工作效率,也免去了批改过程中产生的诸多不良情绪,教学中对学生的批评会有效减少,师生关系会变得融洽,从而使教学进入良性循环。
二、备课备作业,降低作业难度,一课一巩固。
(1)教师备课时增加备作业项,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的疑虑。
(2)每课“练习与测试”学生完成后,教师要先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然后抽时间进行讲解,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用红笔订正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勾出作业中正确的题,最后交上来由教师浏览评分。这样,既讲评了作业,又让学生参与了作业批改;既提升了教师的作业批改速度,也锻炼了学生自查自纠的能力。
(3)完成语文练习簿上的“一课一练”时,可以从讲过的题目中选取几题,让学生先抄后做,以便对所学内容进行再次复习巩固。这样的作业老师批改起来不会那么费劲,正确率非常高,只有极少数学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他们订正起来也没有很大的难度。
三、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练笔热情
写日记是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应该从三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每天记日记的习惯。但是,这无形中增加了老师的作业负担。怎样才能既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又不至于给语文老师增加过重的作业负担呢?笔者认为可以实行日记检查制度,免去教师的批改环节,减轻教师自身负担。对于学生写日记,字数不作硬性要求,有话可长,无语可短。内容要求真实,不胡编乱造,要写出真情实感。教师在检查时要留心,在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可将优秀的日记作品展示出来让全班同学赏读,表扬写得好的同学,激励那些希望写出好文章的孩子。对于抱着糊弄态度写日记的孩子,不要采取严厉的惩戒方式,可以先言语批评,然后抽取一两篇无私密内容的作品,请他(她)本人在班里大声朗读,或请其他同学代读,读后请同学评议。在品读中让他(她)体会到自身所犯错误,存在的不足,自发产生认真写好日记的念头,在今后的日记写作中慢慢端正态度。这种检查品鉴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当天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课时灵活安排。如果时间紧、任务重,可以大致检查后收上来。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采取哪种检查方式,最后都要将日记收上来,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决定选择性批阅或者不批阅。这样日日收日记让学生有一种日记意识,帮助学生慢慢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而且像这样日复一日坚持下去,学生的习作水平也会有所提高,不至于发生写作文时一个字也写不出来的情况。
四、生生互鉴,师生合作,变苦为乐
对于每周一次的周记,教师可以抽早读或中午写字的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换品读并修改、批注、评分,让他们也当一回小老师,从中享受到写作的乐趣。学生品鉴,批改好以后由小组长统一收取,再由老师阅读评分。师生合作这种批改方式,既可以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可以相应减轻老师的工作量,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有益无害。
五、欣赏佳作,示范批改,以改促写
习作是每单元教学任务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传统的习作批改要求教师写眉批、段批、总批,再加上学生习作中的诸多错误要做修改,一个班五六十人,工作可谓繁重而又伤脑筋。据多年的教学观察,笔者发现学生拿到作文本后很少有仔细品读老师的批改并自觉改正错误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什么样的批改方式才更有效?我们不妨借用日记和周记的批阅方式,在每次习作任务完成后安排两堂课,先欣赏优秀作品,再选一篇典型作文师生共同修改,最后同桌互相批改并给出评语。学生互批之后,再让学生看看同学的批改,对自己的作文进行适当修改,最后由组长统一收上来,教师选择批阅评分。虽然这样的批改表面看花费了几节课时间,但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练习,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我们这种批改方式不就是在锻炼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吗?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了,我们老师不必事必躬亲,应该放手让学生去锻炼自己。
作业是语文学习中复习、巩固、提高的重要一环,不但要布置,而且要精心设计,要少而精;不但要批改,而且要想办法让批改更有收效。而今,我们的语文教学正在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让学生和老师在作业过程中享受到学习和工作的乐趣,让他们由怕语文、厌语文到爱语文,自觉地投入到语文的学与教中,是我們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