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专语文教学渗透人文精神教育探赜

2021-08-30吴雪

成才之路 2021年25期
关键词:中专学校教育方式人文精神

吴雪

摘 要: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而语文是中专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将二者进行充分融合,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要清楚中专语文教学的本质,将课堂知识与人文精神进行合理融合,对教材中包含人文精神的内容进行细致筛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中专学校;语文教学;人文精神;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5-0070-02

中专教育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然而,当前一些中专语文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对人文精神在教学中的渗透重视程度不高,使得语文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想要将人文精神在中专教育中加以发扬与传承,就要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审美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养。本文基于中专语文教学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问题和中专语文课程中的人文精神,对中专语文课程中的人文精神的渗透策略进行探讨

一、中专语文教学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問题

对当前的中专语文教学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在中专语文教学工作中渗透人文精神存在如下问题。

1.教师的人文素养不高

一些教师只注重教学水平的提高,忽略了自身人文修养的提升,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不足,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足,给课堂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带来了不利影响。

2.教育思想较为落后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对成绩极为重视,但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能力等具有人文特点的素质培养工作,导致部分中专学生出现分数高但自身综合能力较弱的问题。

3.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

虽然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人文精神渗透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给语文知识的讲解分配较多课堂时间,只留很少的时间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课程时间分配不合理,使得人文精神在中专语文课堂上的渗透工作很难顺利进行。

二、中专语文课程中的人文精神分析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语文学科是集中体现人文精神的学科,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

1.理性看待事物的精神

在中专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理性看待事物的精神,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拓展自己、提升自己,让学生从“自在的”状态过渡到“自为”的状态。例如,教师在教学《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帮助学生进行分析,使学生懂得反思自身的重要性,不断审视自己,改正自身的缺点。又如,在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引导,使学生了解承认自身的错误并不可耻,要学习廉颇,懂得认错。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对一些事物进行思考时能够更加理性,为学生之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基础。

2.以人为本的精神

中专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课文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了解到在不同的时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和重点是不同的,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人性观、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因此,中专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知识时,可以从一些文章中了解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有效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例如,在《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中,齐威王虽然拥有至高的权力,但却善于听取邹忌等贤士的意见,学生可以从中感悟到应该高度珍视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

3.努力向上的精神

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时,要帮助学生形成努力拼搏的信念,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调整好自身情绪,拥有乐观的精神。例如,在《沁园春·长沙》中,毛主席通过描绘长沙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学习这首词,学生可以从中学到积极向上的精神,树立远大的志向。

三、中专语文教学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策略

1.将课堂知识与人文精神渗透进行合理融合

当前,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中有很多长辈都较为疼爱甚至是溺爱孩子,极易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等不良品质。为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时,要更加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有优秀的品格,在心理上、身体上都有良好的发展。语文这门学科的综合性较强,其作用不仅是传授关于语言和文字的知识,还具有塑造学习者思想意识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将语文这门学科的优势充分加以利用,在教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采取合适的方式将人文精神渗透进语文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主要意义、作者思想进行思考,并有所感悟,从而不断审视自身,改正自身在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使学生在之后的生活中能够主动承担义务,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讲解一些具有正能量的文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例如,《老人与海》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上了年纪的捕鱼者,连续数天都没有捕到鱼,于是决定远航捕鱼,在大海上与一条大鱼搏斗,最后获得胜利,捕到了一条很大的海鱼。教师在课堂上应引导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细细的品读,让学生自行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了解老人身上所具备的品质,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坚强和勇敢的意义。然后,教师可以对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文本思想的印象,将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心里。

2.对教材中包含人文精神的内容进行细致筛选

中专语文课本中的内容丰富多样,有许多文章都可以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渗透人文精神时,要对教学内容和所要讲解的文章进行细致的筛选,尽量选取具有人文特点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塑造良好的品格,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例如,汪曾祺在《多年父子成兄弟》这篇文章中描述了自己与父亲之间的关系,文中并没有大篇幅地歌颂父亲,而是用一种十分轻松的写作方式讲述了自己与父亲之间和谐的关系,写出了父亲对自己的尊重,用较为诙谐的文字,使人感受到作者父亲的开明豁达以及对作者的爱。教师应在教学中使学生明白“父亲”不只是一个词汇,其中更有深刻的内涵。当孩子降生到这个世界时,虽然父亲没有经历过母亲生产时的疼痛,却承担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责任,在孩子的人生中起到了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作用。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更多地在这种教学资料中渗透人文精神,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与方法、积累大量的语文词汇和优美的句子的同时,对父母在自己人生中所扮演的角色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更加尊重自己的父母。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将课文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使学生对课上的语文知识有更好的理解,还要在讲解文本的过程中使用合理的方式渗透人文精神,增强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的认同感。

猜你喜欢

中专学校教育方式人文精神
中专学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阳光体育运动”视域下中专学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分析
农业院校环艺课程教育方式与考核改革的构建
高中英语的高效作文教学法之我见
基于应用语言的英语文化导入教育方式
浅析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用户信息素质教育
摄影作品
中专学校健美操教学目标与内容的优化研究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