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脏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精准肝脏外科中的价值分析

2021-08-30袁道明韩冬杨如辉

影像技术 2021年4期
关键词:CT检查免疫功能

袁道明 韩冬 杨如辉

摘要:目的:探讨肝臟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精准肝脏外科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4月期间80例肝癌患者分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CT检查;观察组40例,采用肝脏三维重建技术成像,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围术期状况、炎症水平及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5.00%)(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肝门阻断时间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gG、IgM、I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4+及CD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脏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精准肝脏外科中可显著改善患者围术期状况,降低炎症水平,提高免疫功能,从而提高临床效果。

关键词:肝脏三维重建技术;精准肝脏外科;CT检查;免疫功能

中图分类号:R657.3文献标识码:BDOI:10?郾3969/j.issn.1001-0270.2021.04.07

The Value of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Liver in Precise Liver Surgery

YUAN Dao-ming, HAN Dong, YANG Ru-hui

(Dongguan Changan Hospital,Guangdong 52356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liver in precise liver surgery. Methods: 80 cases of liver cancer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9 to April 2020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40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40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linical effect, perioperative condition, inflammatory level and immune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95.00%)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5.00%)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peration time and porta hepatis block tim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levels of IgG, IgM and Ig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level of CD8+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levels of CD4+ and CD3+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liver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precise liver surger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erioperative condition of patients, reduce the level of inflammation, improve the immune func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ect.

Key Words: three 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liver; precise liver surgery; CT examination; immunity

肝脏病变行手术前,需要根据影像学手段确定病变部位,以便于开展手术治疗。临床常采用二维CT检查[1],对病变部位密度分辨率高,可显示软组织结构,并连续扫描出肝脏冠状及矢状面。但不能扫描出血管、肝脏内复杂通路的位置,因此手术过程可能会加重肝脏及周围组织的损伤,从而引起机体应激反应,降低免疫功能[2]。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肝脏三维重建技术在临床已被广泛使用。此技术能定位脏器解剖位置,同时能通过三维技术模拟出肝脏结构[3]。但将其用于精准肝脏外科对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的效果并未明确。基于此,本研究将探讨肝脏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精准肝脏外科中的价值,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患者、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4月期间80例肝癌患者分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41-63岁,平均年龄(51.99±5.62)岁;肝脏Child- Pugh分级A级32例,B级8例;TNM分期:Ⅰ期24例,Ⅱ期16例;肿瘤直径3-6cm,平均直径(4.28±0.19)cm。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41-63岁,平均年龄(51.47±5.57)岁;肝脏Child- Pugh分级A级30例,B级10例;TNM分期:Ⅰ期25例,Ⅱ期15例;肿瘤直径3-6cm,平均直径(4.25±0.14)cm。上述资料两组患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未曾做过腹腔手术者;②首次行肝脏手术;③肝脏肿瘤未发生转移。

排除标准:①并发心肝肾等脏器病变;②出现明显的门脉高压者;③考虑切除术后肝脏残余部分较小者。

1.2 方法

对照组:CT检查。采用螺旋CT机(厂家:沈阳希姆;型号:All-Link)256排薄层对肝脏三期行扫描处理,嘱咐患者做CT检查前四小时禁饮禁食。先给予常规碘过敏试验,试验阴性者可进行下一步增强检查,主要采用CT256排检查;于肘前静脉处使用高压注射器,将80-100毫升的非离子增强对比剂以2.5-3.0ml/s的速度注入,膈顶至肝脏最下缘处于对比剂注射后25-35秒行肝脏动脉期扫描。

观察组:肝脏三维重建技术成像。首先,在三维重建软件中导入增强CT的薄层扫描图,读取CT值,将肿瘤、肝内管道、肝实质等相互解剖关系、立体结构在三维空间内形成,并根据CT图像行肝动脉、门脉、静脉、胆道及肿瘤边缘的手工勾畫以提取肝脏解剖信息,从而达到对肝下腔静脉第一、二肝门解剖的重建,生成肝脏立体三维影像。其次,在三维状态下,进行肝脏体积的测量,并对肝脏进行分割,确定能切除范围;将切除范围确定后,根据此系统确定肝脏解剖及结构,制定手术方案,后模拟手术,由医生记录虚拟手术整个过程。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围术期状况、炎症水平及免疫功能。

①临床效果[4]:术后,根据患者肝脏病灶处动脉增强显影情况评价为完全缓解(肝脏病灶动脉显影消失),部分缓解(肝脏病灶动脉显影缩小范围大于30%),稳定(肝脏病灶缩小范围未达到30%),进展(肝脏出现新病灶/病灶范围大于20%)。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总人数×100%。

②围术期状况: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肝门阻断时间。

③炎症水平:术前及术后,采集患者晨起静脉血,离心后将上层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其IgG、IgM、IgA水平。

④免疫功能:手术前及手术后,采集患者静脉空腹血液,采取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血清溶液中CD8+、CD4+及CD3+T细胞值。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5.00%)(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围术期状况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肝门阻断时间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炎症水平对比

术后一个月,观察组IgG、IgM、I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对比

术后,观察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4+及CD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现如今,手术治疗仍然是肝肿瘤的主要方案,CT影像技术是术前常规检查的必要手段,以确定肿瘤部位,达到精确定位病变位置,从而实施手术的目的[5]。但二维CT技术仅能观察结构相对简单的肿瘤侵袭范围,对较为复杂的边界界定、血流阻断安全时限的耐受度等方面监测还需更为立体的影像学检查[6]。三维重建技术是将二维CT成像导入三维机体,对肝动脉、门脉、静脉、胆道等进行描绘,以模拟出肝脏立体形态,模拟手术切除方案[7],并能明确肝脏解剖位置,为实体手术操作做出详细的规划。

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5.00%)(P<0.05);手术时间及肝门阻断时间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肝脏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精准肝脏外科中可显著改善患者围术期状况,提高临床效果。肝脏三维重建技术是将二维CT图像导入行立体描绘,重建肝脏第一、二的门脉解剖及走形,有效勾画出肝动静脉,以保证对肝脏管道的信息,计算肝脏在保证功能的情况下能切除的最大范围[8]。对肝门组织、下腔静脉、胆囊等组织进行分割,并在此立体构像下分析出肝脏重要管道空间结构及肝门受累情况,设计手术方案[9]。同时根据手术方案模拟操作,确定手术入路,并在虚拟手术过程中实时进行手术方案的调整。最后根据肝脏三维图像切割范围及情况确定手术方案,能有效减少实体手术过程中存在的突发状况[10]。且在此种构造下能有效确定肝脏重要管道,能避开某些血管,减少术中出血量[11]。因术前对患者肝脏进行立体描绘,因此能避免对肝脏不必要的损伤,提高机体愈合情况,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从而提高临床效果,这与蒋雷等(2020)[12]的研究一致(观察组:92.57%,对照组:73.85%)。手术过程均按正常操作步骤完成,对手术时间及肝门阻断时间不影响。

本研究中,观察组IgG、IgM、I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肝脏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精准肝脏外科中可显著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因为三维技术是利用二维CT技术成果,将其进行三维引导成像,改变原有形态,模拟出立体的肝脏图形[13],并在此图形下观测肝脏病变位置,进行数据分析、手术方案的制定,从而对肝脏病变组织有一定立体想象,并在模拟手术中对组织各部分进行观测,以降低术中出现的突发情况。同时能减少术中对微小血管的损伤,在保证治疗效果的情况下,缩小了切除范围[14],降低术后病原体对机体感染的几率,减轻机体炎性应激反应,改善免疫水平。

本研究中,观察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4+及CD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肝脏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精准肝脏外科中可显著改善患者免疫水平。分析原因可能是二维CT技术在手术前行肝脏检查过程中并不能直接观察到脏器微小、狭窄区域血管走向,而肝脏三维重建技术是利用二维CT成像技术对肝脏的摄影进行分析,能清晰展示出肝静脉及回流区域情况,更为直观地观察到管道结构,从而提供手术方案指导。同时在术前根据三维图像模拟手术过程,可进行更为密切的手术规划,既能确保大部分切除肝脏病变,又能保证对肝脏切缘的满意程度,能有效分清肝门区域血管与胆管的重叠,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术中对肝脏及周围组织的损伤情况,从而改善術后恢复情况,减少机体免疫应激反应,改善免疫水平。这与侯建存和张雅敏(2018)[15]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肝脏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精准肝脏外科中可有效改善患者围术期状况,降低炎症水平,提升免疫水平,从而提高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 1 ] 李博,林杰.肝脏三维重建技术较传统CT成像技术对肿瘤体积可提供更准确的术前评估[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24(11):1726-1732.

[ 2 ] 张鹏,祝文,方驰华,等.Application of multimode imaging technology in real time navigation in anatomical liver resections[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9,39(5):480-486.

[ 3 ] 李博,李昆仑.Comparison of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different techniques in precise hepatectomy[J].肝胆外科杂志,2017,25(1):60-62,65.

[ 4 ] 叶军,韩山山,冯志强.肝脏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TIPS手术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9,25(3):234-236.

[ 5 ] 赵鹏翔,邢雪.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癌切除术中应用价值的Meta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9,22(4):284-290,295.

[ 6 ] 张雄杰,张能平.三维重建联合腹腔镜行肝精准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9,22(10):781-784.

[ 7 ] 何承勇,沈美铖,文铁.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癌症杂志,2020,35(2):230-233.

[ 8 ] 宋研,张建淮,禹亚彬,等.三维重建可视化技术在精准肝脏外科研究生教学和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20,33(10):1403-1406.

[ 9 ] 方驰华,张鹏,周伟平,等.三维可视化技术用于1665例原发性肝癌精准诊治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20,58(5):375-382.

[10] 李曜,周伟平,王志恒,等.三维可视化技术与公式法测定肝脏肿瘤体积的对比研究[J]. 腹部外科,2019,32(1):17-22.

[11] 韦明奇,张灵,王继龙,等.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中肝中静脉处理的应用价值[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0,19(11):1217-1223.

[12] 蒋雷,陈燕凌,蔡欣然,等.三维重建仿真肝切除系统指导肿瘤右半肝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肝脏,2020,25(4):29-31,38.

[13] 范应方,方驰华.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胆外科临床应用的争议与共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8,38(02):137-141.

[14] 谭凯,杜锡林,刘周,等.应用CT自带图像后处理软件测量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分阶段肝切除术相关残余肝体积的常见错误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20,35(4):288-291.

[15] 侯建存,张雅敏.三维影像技术引导下复杂肝癌精准肝切除术的评估与实施[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8,45(2):77-79.

猜你喜欢

CT检查免疫功能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镇静对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全肠外营养对早产儿营养、免疫功能及行为发育的影响分析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重度烧伤患者不同阶段营养支持效果探讨
X线钡餐造影和CT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中应用的对比观察
辣椒素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CT与X线诊断比较分析
细菌溶解产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观察
CT与MRI诊断小胰腺癌的准确率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