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三级医院科研项目分析与相应措施*
2021-08-30袁建明吕彩霞王晶晶糜菁熠
袁建明,吕彩霞,王晶晶,糜菁熠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科教科,江苏省无锡市 214062)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研究是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教兴院”的发展理念被国内各大医院推崇与认可。科研工作不仅是衡量一家医院、一个学科发展的“金标准”,也是现行考评机制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晋升、选拔的主要条件[1]。因此,对医院科研项目尤其是高水平科研进行科学分析,提出科研管理有效对策和建议,有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和医生个人的全面发展[2]。笔者拟通过对江苏省某市三级医院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分布情况进行科学统计分析,提出推进医院科研管理的相关对策和建议,促进全院“医、教、研”一体化、快速化、科学化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与数据收集
以江苏省某市三级医院 2015—2019年每年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数量为来源,以年龄、学历、职称、学科为类别分别累积计算各阶段、级别项目数在总项目数中构成比。
1.2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对科研项目的数量、级别、分布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2015—2019年该医院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共计3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约占项目总数的 5.4%;省部级项目 6项,约占项目总数的 16.2%;市厅级项目 29项,约占项目总数的78.4%,每年均有立项。从 2015年开始,除2018年市级项目有所下降,其余每年市级项目逐年递增,但2018年获得一项国自然和1项省自然,2016年该医院国家级项目获得零突破,详见表1。
表1 2015—2019年市级以上项目总体情况(项)
2.2 项目分布情况
2.2.1 年龄段分布。将获批项目负责人分成 4个年龄段,且按获批项目负责人当年实际年龄进行χ2检验,结果显示36~45岁年龄段所获项目数占总数构成比与其他3个年龄段所获项目数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项目负责人年龄分布情况
2.2.2 学历分布。如表3所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科研项目数占总数94.6%,而本科学历人员2人共获科研立项 2项,约占 5.4%。经χ2检验,结果显示研究生以上学历所获科研项目数与本科生所获项目数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表3 项目负责人学历分布情况
2.2.3 职称分布。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获得资助项目总量占总数73.0%,分别是中级、初级职称人员获得资助项目数量的大约4倍和9倍。经χ2检验,结果显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所获科研项目数与中级以下人员所获科研项目数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4。
表4 项目负责人职称分布情况
2.2.4 学科分布。骨外科学分7个二级学科,均为该院重点学科,获资助项目占全院所获项目91.9%,在其他获科研立项科室中,康复医学科共获得2项资助,基础医学专业获1项,经χ2检验,结果显示骨外科学所获科研项目数与其他科的获科研项目数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表5 2015—2019年项目学科分布排名
3 讨论与建议
3.1 科研项目分布特点及原因分析
本研究中该医院近5年科研立项总数为37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仅 2项,省级6项,市级29项。无论项目总量还是国家、省、市各级项目数量离三级医院考核要求[4]都相距甚远。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其分布情况主要有以下特点。
3.1.1 年龄分布。从年龄分布上来看,2015—2019年,科研项目主要集中在36~55岁中青年医学人才段,约占 67.5%,但总量只有25项,包括2项国自然;35岁以下青年人才科研项目总数仅占 24.3%;56岁以上中年以上人员科研项目数量更少,仅占8.1%。
原因分析:一是35岁以下的低年资的青年医生入职时间较短,承担了科室主要临床诊疗任务,因为没带组资格,手下没人分担临床各项具体事务(如写病历、查房、病人出院随访等),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可用于科研时间太少;二是35岁以下医生大部分刚成家立业,有的处于婚恋当中,有的孩子还小,生活中琐事需要分出不少精力,完成临床诊疗工作已是疲于奔命,因此没有多余精力用于科研;三是56岁以上的中年医生大部分学历起点低,提升学历途径少、难度大,导致科研基础薄弱,加上年龄大、资格老,职业生涯已接近尾声,觉得科研已不是自己的主要任务。
3.1.2 学历分布。从学历分布来看,2015—2019年,科研项目主要分布在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94.6%,而本科学历人员科研项目仅占5.4%。从统计中发现,2项国家级项目和6项省部级项目第一负责人学历均为博士,硕士共有13人,获得17项课题。本科学历仅有2人获得2项市级课题。
原因分析:一是本科学历人员在学校学习期间没接受系统的科研培训,科研基础过于薄弱,科研素养欠缺;二是绝大部分本科学历人员思想上不重视科研,主观上认为科研对自己作用不大,只要完成临床本职工作即可,对科研缺乏主动态度,少部分人偶尔发表一些论文也仅是为了满足职称晋升需要;三是大部分本科学历人员由于对科研了解不足,有一种莫名的畏难心理,对科研缺乏探索精神。
3.1.3 职称分布。从职称分布情况来看,2015—2019年期间,全院具有高级称职11人共获得27项,占总数73.0%,而中级以下职称8人共获科研项目10项,占27.0%,统计分析得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人员获得资助项目总量分别是中级、初级职称人员获得资助项目数量的4倍和9倍。由此可见,该院科研项目主要由高级职称人员申报获得,中级职称以下人员的科研项目占少数,中级职称以下人员科研能力十分薄弱,需要大力挖掘培养。
原因分析:一是很多项目申报条件要求必须是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导致副高级职称以下人员没资格申报,所以获得项目总数必然较少;二是中级职称以上人员由于工作时间长、经验足,临床积累典型病例多,前期科研基础相对扎实,所写标书质量高,容易获得批准;三是高级职称人员由于年资较高,在科室均有自己的诊疗小组,手下有一些低年资的医生帮忙处理临床事务,因些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科研活动;四是副高级职称以下人员由于临床任务重,科研基础弱,典型临床病例积累少,写标书经验不足,申报机会少,最后所获项目总数相应就少。
3.1.4 科室分布。从2015—2019年该院所获项目在全院科室分布情况看,骨外科学7个二级学科共获得资助项目在全院所获项目中占比高达91.9%,康复医学科共获得2项资助,占比为5.4%,基础医学获资助1项,占比为2.7%,全院其他科室没有获得资助。统计发现,近5年的项目主要分布在骨外科学二级学科,其他科室仅占8.1%,这种情况在其他医院十分罕见。
原因分析:一是因为该医院是江苏省首家三级骨科医院,骨科是该医院的特色专科,也是市重点专科,在省内骨科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特别是手外科是我国六大手外科中心之一,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周边地区的手外伤疑难杂症均前来求治。临床医生接触的典型临床病例多,前期科研基础扎实,理论功底强,有全国手外科领域著名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的科研团队,人才梯队结构合理,又成立了市级骨科研究所和2个院士工作站,因此骨外科学在申报各级项目上均能有所收获。而其他科室相对来说基础薄弱,特别是科研基础,由于前期积累少,因此不易立项。这是该医院科研项目具有如此特点的主要原因。二是该医院虽设有市级骨科研究所,可用于骨科相应研究,但可用于其他科室科研平台基本没有,有很多想做科研的医生无处做实验,如内科、外科、妇儿科、眼科、医技科室等都没有设立相关实验室,落后的平台给医务人员做科研增加了很多困难,所以骨科以外科室人员申请项目的积极性就极大降低,直接导致立项数量的不足。三是该医院是骨科特色专科医院,一直以来非常注重骨科领域的高层次院校对外合作,而忽略了其他科室的发展需求。在骨科之外的高层次专业合作非常少,导致其他科室发展极为缓慢、学科平台得不到提高,吸引不了高层次人才,造成了恶性循环,所以骨科以外专业科研项目近5年一直没有起色。
3.2 对策与建议
3.2.1 加强思想教育,重视科研力度。思想是行为的动力,是力量的源泉。医院党政办和科教科要加大对全院医务人员思想教育,经常发起思想动员。尤其是对年轻医生和高年资医生,都要进行教育,不断提高其对科研的认识,高度重视科研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性,改变过去对科研的认知偏差,深刻认识到科研和临床不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而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两个部分,是医院发展的两翼,只有两者同时发展进步,才能促进医院更好更快地发展,两者缺一不可。
把重视科研提升到一个战略高度,要让全院医生充分认识到现在医院发展不是以前只靠技术就可以打天下,而是知识大爆炸的信息化对决,知识更替速度惊人,一天不学习就会落后于时代。科研就是医学中的信息技术,引领着医疗技术不断向前发展,没有科研的发展,医学将没有生命力。现实中,很多医生没有充分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偏执地认为科研会占据诊疗时间,会耽误“本职工作”。殊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工,科研取得成功后,将会更新治疗方法,会大大提高看病效率,提升救治成功率,给病人、医生、社会都会带来巨大收益。
3.2.2 大力宣传科研文化,提升科研氛围,打造研究型医院,实现“医、教、研”一体化发展。文化代表着方向,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文化有巨大的指引作用。科研是代表人类发展最高生产力的科学技术研究,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医院需要大力宣传科研文化,提高科研氛围,让科研渗透到医院每一个角落,每一寸土地,让科研在整个医院生根发芽,植根于每一名医务人员心中。医院每一位职工都要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到科研当中。医院可以利用墙报、显示屏、移动多媒体、电视等载体多方位宣传一些科研典型给国家、社会、医院带来的贡献,激发医院每一位职工对科研的使命感。年终医院还可以举行一些科研大赛、科研文化沙龙和科研成果庆典活动,充分调动全院医务的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科研热情,激发科研潜力。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员参与进来,打造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型”医院[5],形成全院“医、教、研”一体化的格局。基数大了,科研立项数量自然就会多起来,有了科研项目就会取得相应的科研成果,有了科研成果,就会促进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3.2.3 成立科研领导管理小组,定期开展科研工作督导。建议医院成立科研领导管理小组,以分管科研副院长为组长,科教科科长、人事科长和临床科室主任为组员,定期开展科研工作小组会议,目的就是总结前阶段科研成绩、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科教科具体实施全院科研工作的日常管理,全面掌握全院科研的整体情况,配合落实院领导在科研工作上的各项指示,汇总科研成果,制定奖惩措施,完成奖罚计划,全面督促指导全院科研工作有序开展。人事科主要配合科教科制定人才引进计划、人才培育计划、人才奖励政策,促进人才健康成长[6]。科室主任主要负责制定科室和科室人员科研计划和科室人才培养目标,监督指导个人落实年度科研计划,全面负责科室整体建设,引导科室科研健康有序发展。
3.2.4 加快科研平台建设,加强科研论文写作培训,加大青年人才资助力度。医院的科研平台对科研的发展非常重要[7],平台是基础,平台是载体,没有平台,再好的设想都是空想,因此要加快科研平台建设。医院要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入手加大科研资金投入。首先,继续发展骨科研究所,打造一个市级临床骨科研究中心;其次,要建立以骨科为主的全院中心实验室,为各个科室提供科研平台和实验条件,解决医院基础与临床研究的需要,为科学实验和研究生培养提供基本保障;另外,要继续加强科研支撑条件,不断补充先进的仪器设备,吸引优秀的科研人才;最后,要加强与苏州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合作,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学者前来授课,传授科研技艺。除此之外,医院要定期开展一些科研论文写作培训,请院内一些有论文写作经验的医生言传身教,传授论文写作技巧;医院要为每个青年人才量身定制个人职业发展规划[8],设立青年人才科研基金,特殊人才引进启动基金等项目,多方面拓展青年人才成才渠道,为青年人才做科研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
3.2.5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发挥重点学科的辐射带动作用。学科建设[9]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与基石,更是医院发展的命脉。设立院级重点学科是医院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医院在人员、设备、工作环境等方面应优先保障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可设立重点学科专项基金,用以资助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和科研费用。医院对重点学科人员外出学习、参观、邀请上级医院专家来院指导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医院鼓励重点学科带头人及骨干出国研修、访问,支持与国内外著名医学院校合作,开拓科研视野。支持重点学科开展科研,设置专职科研秘书协助科室负责人督促、指导、协调各项科研工作,建设科研团队,开设专职科研小班,保证科研工作时间。对获得上级资助项目的重点学科,由项目负责人安排具体相关人员开展研究,重点学科带头人批准,经科教科确认,给予适当的资金配套。充分发挥重点学科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将重点学科取得成果的成功经验逐步推广至全院,促进全院“医、教、研”一体化、快速化、科学化发展[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