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地理标志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2021-08-30邱兆义曹爱兵江苏省绿色食品办公室

江苏农村经济 2021年8期
关键词:标志农产品区域

邱兆义 曹爱兵 姚 瑶/江苏省绿色食品办公室

“十四五”开局起步,我国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要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得从经济角度寻求突破,把推动产业振兴、实现产业兴旺放在首位。日本在探索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曾作出类似的产业振兴实践,将地方品牌作为带动、整合和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有效抓手,创造出因有浓郁地方文化色彩而畅销全世界的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是以地域冠名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既具有鲜明品质特征,又蕴含传统农耕文化,我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资源丰富,且多为地方名优特产,生产历史更悠久、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更高,比同类产品更具竞争优势和产业基础。我国乡村产业振兴可以参考日本乡村品牌发展路径,以消费者差异化需求为导向,依托地域特色优势资源和文化资源,发展内生型特色富民产业,用地理标志农产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赋能区域经济发展,让农民共享利益分配。

地理标志契合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需要

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基本明确了乡村产业的内涵特征,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更好地彰显地域特色、承载乡村价值、体现乡土气息。同年,中央一号文件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基本遵循、指明了具体方向,倡导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掀起了新一轮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浪潮。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2007年底,原农业部正式启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工作,对阳山水蜜桃、东台西瓜等极具地理标志性的土特产实行登记保护,为其质量信息担保背书。

地理标志根植于农村,紧密联结农民。地理标志农产品代表产地信誉,标示产品来源于某地域内的某地区,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决定该产品所赋有的特定品质、声誉或其他特征,与农村资源优势、人文条件、经济基础相契合,是区域内公用品牌,代表着农民的集体性权利。用地理标志农产品推动产业振兴,既能充分尊重当地农民的生产经营习惯,综合利用农业资源和乡村社会文化资源,也能高效引领区域内农民共同参与品牌建设。

地理标志定位差异化竞争,享有良好市场声誉。地理标志农产品是当地农民通过世代积累,转化资源和区域优势,逐步发展起来的地方特色产品,拥有“人无我有、人优我特”的资源优势。消费者往往对以地理名称冠名的产品产生普遍认可,同时会联想到该产品所具有的品质,形成市场声誉。用地理标志农产品推动产业振兴,既能满足消费者差异化、多样化市场需求,解决农产品趋同难卖的现实问题,也能充分借助地理标志农产品长期积淀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传统产业最小成本转型升级。

地理标志标示传统农耕文明,构建文化传承载体。地理标志农产品标示农耕文明,代表着某地域的特色文化,是一种具备文化传承的地域名片,承载着区域内农民世代相传的传统技艺和原生性民俗文化价值。用地理标志农产品推动产业振兴,既有利于传承和发展区域特色农村文化,在凝聚人心、淳化民风中发挥重要作用;也能为传承农耕文化搭建有效载体,为乡村文化振兴构建有效形式。

与日本品牌农业的比较分析

比较来看,地理标志农产品与日本乡村品牌有共同点,两者均强调品质的地域性差异和不可复制性,同时积极探索公共标识与地域产品名称相结合的标注制度。但相较于日本的创品牌、造产业,地理标志农产品更侧重于对传统特色产业的改造提升,具备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相对优势。

日本乡村品牌的核心特征。日本乡村品牌发展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面对乡村人口减少、产业衰退,以及消费者对产品差异化需求日渐增长的情况,日本提出“一村一品”运动,随后逐步演变为政府主导的全国性品牌运动,成为发展中国家振兴地方经济、推动产业升级、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模式。一是主打高品质农产品品牌。深入挖掘各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在形成规模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同时依托农业协会,进行单个农户没能力做的品种保护和研发,并指导区域内农户按照规范进行生产和管理,将产品品质、口感做到极致,充分挖掘农产品品牌的高附加值。二是重视产品质量信息传递。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本地本物”等多种形式的认证制度,地方上也设立特选农产品认证制度,通过显性标识,向消费者传递安心品尝本物味道的信息,精准定位目标人群,极力增加用户粘性,培养品牌市场信誉。

我国地理标志存在的主要问题。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登记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3268个,覆盖粮油、果品、蔬菜、茶叶、畜禽、棉麻蚕桑等多个品类。虽然总量规模逐年扩大,但多数地理标志农产品却不能充分发挥盘活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预期作用。与日本乡村品牌相比较,我们目前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存在产品特色品质不清、质量信息传递不畅的发展瓶颈,一些全国知名品牌面临着“金字招牌”被过度透支的风险。部分传统特色产业也面临着品牌效应减弱的问题。

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的实践摸索

2020年,江苏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在前列的意见》,坚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提出每年支持2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提升品质、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影响力,做强重要区域公用品牌,加快构建江苏特色产业体系,争做乡村产业振兴排头兵,形成了独具江苏特色的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路。

保持独特品质,增强综合生产能力。支持开展地理标志农产品独特品质及其成因的科研攻关,明确差异化特征指标,厘清品质与地理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加强原生态品种提纯复壮;保护特定产地环境,推行绿色化、清洁化生产模式;改善生产设施条件及配套仓储保鲜条件,提升与延长地理标志产业链,促进适度规模发展,增强综合生产能力。

打造品牌形象,推动信息化管控。支持深入挖掘传统农耕文化,丰富品牌内涵,讲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故事。加强专题宣传和推介活动,培育一批以地理标志农产品为核心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强化地理标志农产品信息化管控,完善登记、监管、维权、服务等支持体系,规范标志授权使用,推动身份标识化和全程数字化。

截至目前,江苏已打造阳澄湖大闸蟹、阳山水蜜桃等2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示范样板,带动区域内农户人均收入年增幅10%以上。

用地理标志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政策建议

实现地理标志农产品优势优质、优质优价,农民才能更多分享品牌溢价,产业振兴才能真正落地。建议参考日本乡村品牌的成功经验,从顶层设计角度,系统性规划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优质优价路径。

强化顶层规划,统筹布局富民产业。日本乡村品牌发展过程中,政府主要扮演品牌化的倡导者、指导者和支持者,农林水产省设有负责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普及食育推进部,并大多以县为单位,整建制开展区域品牌培育、品牌认证和品牌宣传,合力推动品牌效益提高和增强市场影响力。我们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则相对薄弱和分散,省级层面未能从整体上对地方特色产业总体布局进行通盘考虑,地方层面则不能充分把握品牌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定位。建议从省级角度,构建地方富民产业梯次培育机制,做好省内特色优势产品资源的普查,科学、合理确定品牌发展速度和节奏,同时明确品牌建设方向、优先培育顺序、战略推广路径等。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属地管理优势,研究制定区域品牌发展规划,或在当地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区域品牌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措施和保障条件,统筹协调区域资源,部门协同共建区域特色优势富民产业。进一步明确特色品牌核心竞争力,加强产品质量管控,提炼完善核心品质指标,保持产品品质稳定,防止品质退化和良莠不齐。

配套公共供给,搭建产业服务平台。近年来,我国不断探索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保护等多形式认证制度,用政府公信力为区域公用品牌背书,但仅依托申报主体(行业协会或事业单位)等单一主体很难有效推动区域公用品牌的发展,建议地方政府在做好顶层规划引导的基础上,强化公共服务供给,搭建信息沟通、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营销和政策法律服务等重点内容的产业服务公共平台。同时支持做好地理标志品牌信息传递和维护。一是正向推动。实施“互联网+大数据”管理,将登记产品及依法授权的标志使用人全部纳入官方数据库,打造查询保真的权威平台,方便消费者实时鉴别、举报。二是反向维权。加强部门联动,对于伪造、冒用地理标志的侵权行为,保持严打态势,树立打假维权的社会正气,形成全社会关注、维护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的良性氛围。

培育行业协会,探索利益共享机制。品牌的运作离不开政府引导、协会运作、企业带头和农户参与,依托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实现农户的增收致富,关键在于探索构建利益共享机制,组建企业和农户利益共同体。这其中,除了政府引导之外,行业协会的作用至关重要。日本乡村品牌发展进程中,农协能够有效整合松散、分散的企业和农户资源,在提高组织化和农业产业化程度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建议以此为参考,明确行业协会在品牌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协会、企业、农户利益联结和共享机制,并在政策项目、税收金融、补贴援助等方面给予倾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资源整合优势,借此引导农户积极参与和维护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共享特色优质农产品的利益分配,将政府的外部引导真正内化为企业、农户自觉自愿的生产经营行为,真正意义上实现特色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标志农产品区域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分割区域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首都的标志是只熊
为什么奥林匹克以五环为标志?
区域发展篇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