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项目强引擎 率先发展增动能
——苏州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

2021-08-30姜瑾华

江苏农村经济 2021年8期
关键词:重大项目苏州市农业

姜瑾华/本刊记者

顾豫蓉 陈兴伟/江苏省苏州市农业农村局

江苏省苏州市紧紧围绕2022年将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任务,以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精心筛选项目,创新金融服务,强化财政统筹,严格资金监管,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增强乡村振兴发展后劲,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2021年,苏州市建立了“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项目库”,年度重大项目数达253个,计划总投资520.2亿元,年度投资212.7亿元,涉及稳产保供、要害工程、绿色发展、产业融合、乡村建设五大领域。

规划引领,聚焦重点以更优项目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

紧扣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任务,苏州市编制了项目投资规划,明确产业布局、发展目标、投资方向,建立储备招商项目库、特色优势产业清单、支持政策清单,着力打造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美丽宜居乡村、特色优势品牌,夯实筑牢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基础。

聚焦优环境,增亮乡村宜居底色。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苏州市大力促进空间规划提标、基础设施提档、环境面貌提质、住房改造提速,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0年3月,常熟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千村美居”工程的工作意见(2020-2022)》,明确用三年时间实施全域美丽宜居村庄提升工程,同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批村庄在“千村美居”工程精心养护下充满生机,美得让人羡慕。沙家浜镇“千村美居”工程覆盖行政村12个,完成入库自然村庄73个,获得“千村美居”专项补贴5354.5万元,全镇已建成三星级康居乡村43个,各村在创建过程中依托人文历史、区域优势不断创新。芦荡村挖掘红色文化、水乡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深度结合,阿庆茶馆、新四军养伤处、时光长廊、小游园等配套设施完善,构成了集红色主题教育、螃蟹养殖文化、传统水乡风貌为一体的美丽乡村典范,芦荡村章基成为网红打卡点。虞山镇小义村通盘考虑归城区域用地布局、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传承等,把挖掘原生态村居风貌和引入现代元素结合起来。随着“千村美居”工程全面铺开,常熟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局面正在形成。

聚焦优产业,提高农业发展质效。苏州在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招引中聚力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优质高效产业,努力招吸一批规模体量大、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强的重大项目。在2021年3月集中开工的43个项目中,有稳产保供类项目10个、总投资12.9亿元,要害工程类项目7个、总投资6.7亿元,绿色发展类项目2个、总投资1.3亿元,产业融合类项目13个、总投资76.5亿元。2020年当年设计、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产出的苏州市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昆山市姜杭基地生猪养殖场建成投产后,以“安全、绿色、高效、融合”为原则,配备国内外先进的环控系统、自动喂料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有机肥发酵系统和除臭系统,在实现高效养殖的同时,保障尾水、废气等优于环保标准排放,通过养殖废水收集处理、有机肥还田,真正做到了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总投资6200万元的2021年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常熟市现代种业工程项目建成后,年可生产储存杂交水稻及常规稻麦种子1000万公斤以上,不仅能满足本地生产所需,还能为周边省市提供稻麦良种,显著扩大自主育成水稻品种的推广面,大大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聚焦优特色,打造江南文化品牌。苏州市充分利用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人文优势、产业优势,围绕制度创新度、项目显示度、百姓感受度,注重特色发展、高效发展、融合发展,把农文旅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加大优质项目招引。吴江区先后举办网络直播推介会、深圳招商会、北京招商会等系列招商推介活动,持续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成功引进总投资200亿元的桃源吴越融创乡村客厅项目、“曲水善湾”乡村振兴美丽吴江样板区项目两个高显示度重大项目。目前两个项目进度均按预期正常推进,融创乡村客厅项目167亩乡村民宿集群和600亩田园示范区已开建,计划在2021年底前实现试营业。

高位谋划,合力推动以更高效率推进项目高质量建设

苏州市在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中,聚焦项目建设高位谋划,聚集各方力量合力推进,不断完善项目建设协调管理机制、激励考核机制,加强涉农资金统筹,提升建设质效,切实增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后劲。

加强组织保障,推动项目落地。苏州市级及各区县高度重视重大项目工作,建立各级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项目建设责任清单,将项目责任全部落实到责任单位、责任人。同时成立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设立重大项目建设专班,统筹各涉农条线力量,形成合力,有力有效保障农业农村重大项目落地推进。

细化项目管理,提升建设质效。实行一套制度、一个项目库、一张进度表的管理模式,做到“入库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形成有进有出、精打细算、精益求精的重大项目管理机制。加强项目跟踪,每月底准确填报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分析项目建设进度、有效做法、存在问题等,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定期开展项目调度和现场督导,组织重大项目投资领域的相关业务条线经常性开展检查督查,确保项目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同时,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模式。

强化考核激励,营造建设氛围。进一步压实责任,把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实施情况纳入乡镇年度综合考核和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各地党委、政府认真落实项目推进主体责任,扎实有效做好项目扶持、跟踪服务、要素保障等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常熟市将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纳入镇(街道)高质量发展考核和龙虎榜排名,形成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鲜明导向,营造比学赶超大抓项目、竞进提质赶超发展的浓厚氛围。

政策支撑,精准服务以更优环境强化项目建设服务保障

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策支持,全面落实人才招引政策、农业保险政策、财政支持政策、金融服务政策等各项举措,使“无难事、悉心办”在农业农村项目建设上得到充分体现。

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在项目招引过程中,优化人才服务,让本地人才愿意干、发展好,外来人才愿意来、留得住。苏州市相城区制定并宣传落实《相城区关于优化人才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各类人才待遇和安居保障、贡献奖励、子女入学等综合服务力度。聚焦创业周相城分会场、校园引才活动、阳澄湖创客大赛、国家级人才项目路演对接等重大招才引智平台,持续优化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体系,发放“相城英才卡”,提供涵盖健康体检、景区游览、酒店折扣等的多方面服务,推进人才公寓建设,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安居保障。推进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创新移动端办事体验,持续推进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档案应用。

政策支撑与财政支持相结合。2021年初,苏州所辖区县分别出台相关政策助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走向深入。常熟市制定了《关于实施“千村美居”工程的工作意见》《关于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2021—2022年)》《关于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池塘)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昆山市出台了《昆山市昆农贷资金池实施细则(试行)》等,有力保障了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的实施。张家港市发布新一轮《张家港市现代农业财政扶持办法》,将支农资金进一步向高、精、尖项目倾斜。苏州市财政支农总量资金只增不减,按“增加增量、统筹存量”的原则整合涉农资金,加快“阳光惠农”监管系统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能。2021年常熟市农林水支出年初预算13.04亿元(不含上级转移支付),比2020年同期预算12.8亿元高2%,同时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聚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试行)》,加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有效提升财政资金统筹能力。

金融助农与保险服务相结合。在推进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强化金融服务对接,提升项目建设保障。落实银行支持乡村振兴示范工作,推广针对性产品,多家金融机构推出战役贷、金农贷、富村贷、兴农贷、宜居贷、特色田园乡村贷等产品,支持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张家港市农业农村局与金融监管局密切合作,排摸三农融资需求113亿元,制作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融资需求发布短片,在全市金融创新发展大会上发布;与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签定金融合作协议,大力建设农村金融便民服务站,通过15名驻经济一般村第一书记走村入户,向农业企业、农户定向宣传,联系银行帮助融资,帮助小微农企做大做强,为重大项目孵化积蓄动能。在金融服务到家的同时落实好农业保险政策。常熟市将原联办共保模式转变为保险机构自主经营的市场化模式,确定了2021-2023年新一轮农业保险重点工作目标,并做好种植业、养殖业、高效设施农业等各类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保障工作,切实发挥农业保险的支持保障力度。

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强劲引擎。为加快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苏州市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运用工业化的思路、市场化的办法,将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好招商选资“先手棋”,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着力擦亮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苏州名片”。□

猜你喜欢

重大项目苏州市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苏州市纤维检验院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重大项目开工签约:区域经济发展“助推器”
南京国家农高区9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
俞绍宏教授获批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
依托“五大支点”探索重大项目监督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