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宋法度写元画气韵
2021-08-27王军平
王军平
摘要:项圣谟是明末清初画坛中很有影响力的一位画家,祖上收藏书画丰富,家学渊博深厚。项圣谟不仅广泛领略古人绘画造诣,而且爬山涉水,静观自然,师法造化,以北宋法度写元画气韵,领悟了绘画艺术的学习之路。他善于从生活中摄取素材,贴近现实,造型准确,严谨认真,不骄不躁,完全沉浸于诗文书画的创作之中,倾注其毕生精力,其诗文、书法、篆刻等方面亦具有巨大造诣。结合项圣谟绘画、诗文、书法及篆刻艺术修养,探究其绘画艺术之路,进一步挖掘绘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高度,提升中国画的表现方法与审美取向。
关键词:项圣谟 法度 气韵 绘画艺术 心路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3-0034-03
一、项圣谟的生平和思想
(一)项圣谟的生平
项圣谟(1597-1658),明末清初画家,初字逸,后字孔彰,号易庵,别号有胥山樵、松涛散仙、醉风人、大酉山人、莲塘居士、烟波钓徒、松涛散仙、逸叟等等,浙江秀水(今嘉兴)人。祖父项元汴,一生从事法书名画和古文物的收藏,祖上收藏法书名画相当丰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画收藏家和鉴赏家之一。《无声诗史》谓项元汴:“家固饶资,几与陶白方驾,出其余绪以购法书名画,牙签之富,埒于清祕”。同时项元汴也非常擅于绘画,和明代大家董其昌、陈继儒及仇英等人交往甚多,联系频繁。项圣谟倍受书画世家环境的熏陶与培养,自幼便寝馈诗,潜心绘画,博览群书,画名远扬。晚年因清兵入关,挥旆南下,项家遭清兵洗劫。大乱过后,其隐居以书画为寄,始终不与清王朝合作,于顺治十五年圆寂,年仅62岁。
(二)项圣谟的思想
纵观中国绘画史,在政治动荡、民不聊生的历史境遇下,绘画作品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描绘萧条淡泊之景或荒寒冷寂之趣,将遁迹山林、不问世事和玩弄筆墨作为绘画艺术追求的最高目标,或者是借书画发牢骚和怨恨,或者是借书画标榜清高和脱俗。而从项圣谟大量的题画诗文和绘画作品中可窥探其深受儒家进取精神和忧患意识的思想极为浓厚,在其作品中处处都体现出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他始终怀念大明王朝,拒绝与清王朝合作,一生坚持遗民气节,反映出他浓厚的家国情怀。
最典型的例子是明天启四年、天启五年,遭遇水灾大旱,他看到此情此景,非常担忧,便以此为题先后创作两幅绘画作品《甲子夏水图》和《乙丑秋旱图》,反映了水旱灾害给人民带来的不幸,力谏当朝统治者赈饥百姓。据卞永誉编纂的《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五记录)》载,董其昌题跋云:“水旱二图,有藿衣蒿目之忧,更进于画,所谓山林经济,使伯时见此,必点头道好”。陈继儒的题跋云:“披水、旱二图,使人欲涕,此郑侠流民之遗意也。图中赈饥使者何在,请质之画谏孔彰”。充分显示了一位有博爱思想的古代画家在百姓困苦流离的环境下所具有的社会良知,也凸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和仁爱之心。在“形象”与“墨色”中、在“用笔”与“用墨”中,抒发对劳动人民的情感,从某种意义上揭示出入世的情怀。他在创作的《杂画册》第二幅画中,画一官静坐观看二鸡相斗,并题诗云:“此老杰然坐大隄,凝眸袖手气成霓。至今虏事无奇策,那使闲情看斗鸡”。项圣谟的诗有着深刻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充分体现了他对国家的担忧之情和对明王朝的失意眷顾,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眷念,以诗画鼓励自己,保持遗民气节。
二、项圣谟绘画艺术心路
作为一名画家,项圣谟有着敏锐的观照、体悟、发现、捕捉的能力,他的表现语言中带有形象性、理想性和感染力。自幼深受良好家庭环境的熏陶与培养,一心钻研书画诗文,着力于将现实社会与有意味的形式融为一体 ,将外在表象与内心情理熔铸一体,将关注人民民生、崇尚人民生命的情感倾注于绘画艺术之中,将前人的传统绘画精髓汲取到自身的创作元素中,从而创作出一幅幅情真意切、意蕴丰厚的作品,使绘画艺术成为其表达个人理想与审美意识的一个最合适的艺术形式。项圣谟在山水、人物及花鸟方面都有卓越成就,其中尤其以山水画最具特色且具有代表性。学习绘画不以某家某派为宗,而是上追古人,越元至北宋,以北宋法度写元画气韵,从中汲取养分;精研书法篆刻,诗更超画界,借古开今,师法造化,融会贯通,开拓新面貌。在绘画实践中,项圣谟努力用师法造化之灯塔,照亮绘画艺术之航路。
(一)上追古人,越元至北宋
项圣谟成就的主要方面以山水为多,在花鸟人物方面亦有突出成就。张庚在《国朝名画录》说项圣谟“善画,初学文衡山(徵明),后扩于宋而取韵于元”,从中可以窥探其早年从文徵明入手学习绘画。但是,善于学习和思考的项圣谟,仅仅独宗文征明一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文征明绘画的学习不局限于同时代的沈周等人,还有王蒙、倪瓒、“米氏父子”及赵孟頫等人,因此他便跳出文徵明绘画的束缚,广泛涉猎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越元至北宋,反复揣摩北宋绘画的表现技巧和境界意味,感受先贤们的运笔用墨、语言特色和内心境界。项圣谟在学习与借鉴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践行、积累,努力创出一条新路子,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个性化艺术是每个画家最珍贵的品质之一,从而可以使他很快改学宋人用笔的周密严谨、兼取了元人的韵致。
重读项圣谟的绘画,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山水,二是花鸟,三是人物。每一种类型的绘画都有着项圣谟自身的审美取向和笔墨语言,外在形象生动,内在意蕴丰满,揭示出其内心世界的复杂和对绘画艺术的挚爱性,对明朝的眷恋与对清朝的不合作态度,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渲染,都在其作品中有所体现。除了宗乳于祖辈的丰富家藏,亦得力其自身的观察自然、远游写生的经验,使他的画有两点最值得称道,也是当时其他画家所不及的,首先是具有家国情怀,时刻怀念明王朝;其次是关心民生,以画说服当朝统治者。
元画以高逸为尚,这是元代画家闲逸、苦闷、悲凉和委屈的精神状态所至。画家放弃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心,隐逸形成一种社会普遍的现象,这在元代是空前的。这和以前的隐居和隐退的目的有区别,是一种社会性的退避。项圣谟作为深受儒家思想的画家,具有浓厚的进取精神和忧患意识,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因此,他汲取元画中高逸为尚的特点,摒弃不问世事,“逸笔草草”“聊以自娱”的艺术追求,直接向北宋绘画学习其精髓,始终以提高自己绘画水平和思想内涵为使命。他的绘画作品贴近现实,造型精准,具有很高的品格。所绘山水、人物、花鸟均被称为“毕臻其妙”,极力追求北宋之法度与风格,又兼取元人之气韵与意味。项圣谟善于挖掘内心资源,倾注心血和热情,潜心在绘画艺术题材和表现形式上的创新与突破,通过对绘画形象的呈现传达其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悟,通过对绘画艺术表达客观自然和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与再认识。李日华评价其画风“英思神悟,超然独得”,是“崛起之豪”。当然,他首先学习北宋绘画之法度,其次对于笔墨及构图亦颇有研究。王鸿绪跋项圣谟《山水诗画册》谓:“项孔彰山水全师北宋,兼擅写生,尤善画松,故明时‘项松之名满东南”。从中可以看出项圣谟的审美取向和艺术心路,将绘画艺术视为生命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用一颗诚挚的心感悟其所热爱的事物,用内心的情感倾注到每一幅作品里,用灵魂的执着力赋予绘画作品以生命力,在绘画艺术道路上践行探索,孜孜不倦。
(二)精研书法,诗更超画界
“书画同源”,即书法和绘画本同于一个源头——客观物象。事实上,一切艺术的起源都与客观物象息息相关。“工画者,多善书”,将书法之用笔巧妙地融入绘画艺术之中,能够更好地表达画家的抒情性与写意性,充分提升绘画艺术的审美取向。而项圣谟自幼即博览家藏书画,他的书法散见于绘画作品的题款,其特点端庄严谨,峻拔出脱中不失书卷气。
项圣谟在学习和研究绘画之外,潜心钻研历代书法篆刻,善于赋诗。项圣谟的诗文多为题画诗,反映出他的文采造诣和价值追求,著有《朗云堂集》《清河草堂集》等。《虚斋名画录》卷十三晚清吴清鹏跋项圣谟《山水册》云:“要皆以高隐之志,写旷逸之思而已。——天籁子孙称善画,岂知诗更超画界。世人论画不论诗,空向世人说宗派。——丙戌之年书甲子,血点墨痕湿满纸。我为披寻一感伤,七百年间无此矣”。从此跋中可以窥探其不仅擅长绘画,诗文亦颇有成就,而且诗文似乎超越了绘画。此跋虽有夸大之意,但也凸显了项圣谟在诗文方面卓越的成就,亦对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食粮。
(三)借古开今,开拓新面貌
纵观中国美术史,特别是中国山水画史,自觉开拓新面貌而最终成为大家者,必能穷究前贤挖掘古人,又能参合时代精神在艺术上自我演进。借古开今的出发点则是“开今”而“借古”,意是站在当下,在不断开拓与实验的同时,把传统作为观照、对悟、挑战和超越的对象,构成延伸与超越的关系。关于传统与革新、继承与改良的思潮与论述众说纷纭,前代画家不断探索中国画的表现方法,呈现风格多样、流派纷呈、繁荣多样的新面貌。项圣谟认真梳理历代画家及作品的继承与发展,并进行冷静的思考与检视,在研习绘画艺术上又始终坚持借古人之方法而用之,以此开拓新面貌。这种方法不受华亭派、云间派和武林派等所束缚诱惑,正本清源、立足传统、深入传统、大胆开创,使其绘画艺术走向新的辉煌,这是其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究其明清绘画史发展脉络,基本以临摹为主,在古纸堆里讨生活,而具有广泛领略历代大家及大胆革新的画家少之又少,项圣谟就是这少数中的一位。他深刻认识到宋人和元人、士夫和作家等绘画的精髓,没有门户偏见地从中汲取养分,以滋养提升自己的绘画艺术。
借古开今而开拓新面貌是为了将传统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问题提出来,重新研究传统的意义和它的价值。项圣谟在学习传统上,大量领略前人绘画表现技法和创作心路的基础上,更是在客观自然中不断师法造化,不断探索古人之法并认真思考,不仅会对他有启发和借鉴的作用,而且会把古人之法与客观物象的关系引向深入。通过不断地体察与写生,印证古人绘画的表现方法和创作心路。在师法客观造化的基础上,更需要注重自己内心情感的宣泄,把被内心所熔铸的客观物象融入绘画作品,才能真切反映出自然界真实的特征,凸显他对于客观自然和生活情绪、观感和态度,创作出更加独具特色的绘画作品,这也是他能在明清诸多画家中独具个性主张,彰显绘画面貌的原因之一。
广泛地领略古人,通过临摹而学习传统是学习绘画的有效方法,历来和当今都是艺术界的重要话题。纵观项圣谟绘画艺术心路,首先通过大量临摹,训练技能方法,理解绘画要旨,提高作者绘画审美取向,感悟艺术真谛。这恰好印证了南齐绘画理论家谢赫所著《古画品录》提出“六法论”之第六法——“传移模写”,指出了“临摹”在绘画学习中的重要性。项圣谟在临摹古人绘画时,真可谓是与古人对话、交心、畅神,从而学习优秀作品的用笔、用墨及布局章法;追求绘画中“笔外笔、墨外墨、意外意”的艺术境界。更不忘古人经验总结,深入自然,体察物象,即“穷自然之奥秘,发物象之精微”,师法造化,真正意义上领悟了绘画艺术的学习之路。项圣谟一生可谓不拘于古人之法、自然之法等一切既定之法,敢于打破常规,独出心裁,做到化解各类方法为自己之所用,不骄不躁,倾注着他毕生精力,完全沉浸于诗文书画的创作之中。其次与其个人诗文、书法、篆刻等方面的淵博修养互相融合,更提升了绘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高度。注重用笔用墨的功力,竭力克服历代文人戏墨的陋习,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画风,达到穷理尽性,事绝言象的绘画艺术境界。
中国画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并不断实践的过程,对于探究项圣谟绘画艺术心路则是研习中国画更有效的方法与途径。在今后的绘画学习道路上以古人之法为宗师,以项圣谟绘画艺术心路为榜样、以客观生活为营养、以文化修养为底蕴,使自己的作品有对传统神髓的对话,更有自己对客观物象的体验与表述,从中体察恬淡沉静的创作心态,探索中国画的当代性和创新性,继续丰富自己的艺术语言。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2]钱钟书.钱钟书论学文选[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0.
[3]沈子丞.历代论画名著汇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4]郭彦君.简洁秀雅 超逸绝尘——项圣谟绘画风格探析[J].美术大观,2015(04).
[5]苗瑞.试论项圣谟其人其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