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师进校”对中职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作用思考与实践

2021-08-27吕冬梅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6期
关键词:进校技师实训

吕冬梅

[摘           要]  通过研究,构建新的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教学模式,即通过技师进课堂、进实训室、进班会课、进教研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从而提升学生的兴趣及其办学吸引力,并力求为上海职业教育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案例。

[关    键   词]  “技师进校”;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办学吸引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6-0098-02

一、中职专业教学尚需直面的问题

(一)新技术“极速”发展拉开专业教学空间

随着智能制造的普及、机器人技术的提升、大数据的发展、 人工智能的突破等,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与工业产业结合更加紧密。作为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关注新兴产业的发展,依据产业发展动态做好准备,并做好对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更新,使人才培养不脱离市场的轨道,及时向社会提供实用型人才。

(二)教学内容更新滞后引发专业教学问题

当前职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所开设的专业课程老化等问题,而现代技术中所涉及的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设备等知识却基本没有涉及。新技术日新月异,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提高、与时俱进,需要通过合适的渠道和方法使学生了解,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三)学校师资相对匮乏导致专业教学“乏力”

调研发现,专业课教师严重紧缺,导致教师没有额外的时间去进行专业外的继续提升,现有职业教育师资素质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另外,我国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缺乏生产、建设、管理、企业、服务一线的实践经验,没有经过系统、严格的教师培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较严重。师资的匮乏也导致了对专业教师的下厂实习及其“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出现了瓶颈。

(四)课程资源“更新趋缓”所生专业教学囧相

现在中职校普遍存在实验或实习设备陈旧,跟不上实际维修设备和技术更新;实验或实训设备不足,难以满足广大学生实训的数量需求;检测设备匮乏甚至落后,检测步骤与实际不符;实训设备与教材理论内容不匹配,理论和实际很难结合起来,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实习时间和機会有限,学生“走出去”困难,就把技师“请进来”。

二、“技师进校”是提升中职专业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技师进校”的价值认同

技师都是有一技之长的蓝领,要成为首席技师,更是要在技术上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这绝非易事。用自己个人的成长经历和自己企业的成长经历激励在场听取讲座的每一名学生。根据年级特色及学期结构,将课程内容分为“技师讲新技术”“技师讲就业”“技师讲创业”“技师讲人生”。

(二)“技师进校”的四个维度

1.进课堂

一年级的主题主要是——技师讲专业。一年级通过由技师多渠道、全方位地向学生介绍专业的发展、专业特点、专业背景、专业现状、专业趣事、个人的成长等来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与专业认可度。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意识,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二年级则要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所以二年级的主题主要是——技师讲新技术。通过几大核心模块的讲述,消除学生专业课学习的畏难情绪,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侧重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指导学生专业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竞争力。三年级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专业市场需求,学习就业技巧,并做好自主创业的准备与尝试。三年级的主题主要是——技师讲就业、技师讲创业。在此阶段主要通过分析就业形势、解读就业政策、怎样做学徒、企业文化、职业规范、创业教育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对接企业,做一名有准备的中职人。

2.进班会课

通过德育与专业的很好融合这一主题思想,借助技师协会的力量,在班会课中凸显学生的职业素养。一年级定位于“追梦”:通过“我的专业理想”演讲会,企业、学校、家长三方共同参与,分别从老师、家长、企业、学生的视角来谈各自的专业理想,通过四位一体的合力,呈现出不同角度的职业理想。一年级的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有个很好的生涯规划,让学生了解专业,爱上专业。二年级定位于“筑梦”:通过专业性比较强的班级活动、系部竞赛、学校技能节等专业知识大比武竞赛等,邀请部分技师同台参与各种比武,同时邀请部分技师作为第三方评价人员,从企业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在比赛中看到差距、看到希望,能够更加服务专业、致力专业。三年级定位于“圆梦”:一方面,借助技师力量,邀请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定期进行咨询、模拟面试;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学生走进社会,走向企业,进行职业体验,开展社会调查,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访问相关从业者,增加对社会职业生活的感性认识和深入了解。最后,利用主题班会开展创业设计比赛,由技师作为导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

3.进实训室

在实训基地的合作共建中,跟踪新技术,按照企业实际工作场景,科学设计流程,基本实现了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每一学期专业的学生都要进行2~3周的课程实训,实训中按照模块进行分类,一部分是数控学习,一部分是电工实训,一部分是PLC,一部分是机器人的流程。这四个模块由本校老师与技师同时参与,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学习。技师本身在上课中了解了学生的需求,这样到了企业中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同时也可以把学生中常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企业中,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另外,部分学生在与技师的交流与学习中,提前接受了企业的基本要求与技能,可以毕业后直接到部分技师的工作单位去上班,省去了企业人员的培训成本,而学生也可以缩短实习期限。

4.进教研活动

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五的下午,会利用校教研活动的机会邀请技师针对最新的技术与教师进行研讨。分批、分期选派专业教师到技师所在企业中去学习锻炼,由技师参与整个指导与评价。这样可以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通过专业实践,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的知识,将工程中的问题直接摆到课堂上,引导学生去解决,激发其学习热情。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利用自身理论基础扎实的优势,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探讨、研究工程中遇到的难题。通过技师工作群、微信群等方式,连接技师与本校专业教师。技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常规问题可以直接通过工作群向大家发布,这样教师也可以得到最新的切近实际的设备维修信息,同时部分教师若是有时间可以直击一线参与到现场的维修过程,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而对于一些疑难杂症,教师可以与企业师傅一起探讨、研究,可以给企业提供理论支持与技术帮助。

(三)“技师进校”的四个成效

1.技师进校可以将新技术带入校园,填补了专业教学空间的不足

技师来自各个不同岗位与企业,能够将最新的理念与知识带入学校的教学中。目前技师库中人员有来自华域三电的技师、华航唯实的技師、航天局的技师、红亚科技人员……这些资源的深入使教师与学生都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市场最新技术。

2.技师进校可以及时帮助更新教学内容,协助改进专业教学问题

在教学方案设置、教学计划制订中都邀请了技师参与,将最近的技术、企业需求、人员素养等都按照企业实际工作场景,科学设计流程,基本实现了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目前在技师的协助下完成了新能源课程体系的建立及其联网课程体系的布局。

通过企业调研,邀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编写校本教材,完善《维修电工实训指导手册》,新编《电机拖动技术》《3D打印技术》《机械制图与Auto CAD》等校本教材。

3.技师进校填补了学校因师资匮乏导致专业教学“乏力”的空缺

教师深入企业锤炼技艺。学校专业根据教师特长和个人兴趣,定专业方向、定单位、定时间下企业锻炼,每一课程团队均有企业的技术骨干参与,通过团队内的合作交流,促进校企融合,加快教师人才梯队建设。同时也帮助企业解决了管理、技术上的难题,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4.技师进校更新了课程资源,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学生的技能考证合格率一直在90%以上,在星光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璀璨星光大赛等方面多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殊荣。

(2)用人单位满意率在95%以上。几年来,我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在92%以上。

三、“技师进校”有待突破的三方面瓶颈

(一)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虽然上海市教委职业教育处对兼职教师有一定的扶持力度,但资助人数远远低于学校的需求人数,对技师进校的进一步推进还缺乏有效的指导,在监督、考核上还不是很到位。

(二)技师进校受场地与政策的影响制约

由于实训车间的规模相对较小,若是所有的实训车间均按照企业的模式进行,则势必导致场地及其人员的不足。另外,因为学校受部分体制的影响,所以成果转化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三)技师再教育方面的瓶颈

技师在技术上的优势毋庸置疑,但是教师在一些基本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针对技师的教学方法、教育学等方面的普及再教育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再者,如何完善技师的考核体系也是接下来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四、结语

通过技师进校活动,我校的专业建设与服务企业的距离拉近了,通过企业一线的技师,使企业参与学校的职业教育成为可能。通过技师进校这个平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共同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促进学校职业教育的发展,将学校和企业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起到双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翟向阳,潘立本.论政府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行政功能与作用[J].职教论坛,2006(3).

[2]张俊美.学校与企业:校企互动双向介入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周凤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与运行机制研究:基于对青岛市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5(13).

[4]马树超.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的实践与思考[J].求是,2006(5).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进校技师实训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不能“一刀切”管理进校食品
空中杂技师
浅谈“进校”应如何搞好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培训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开封技师学院:主持召开河南首届技工院校职业素养教材建设研讨会
想起儿时吃咸蛋
校规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