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及发展策略
2021-08-27岳静
岳静
摘 要: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育观念、学校课程、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都产生了深刻变革,与此相适应,教师的角色也将产生前所未有的变革。而教师则是从传统的“传授者”“执行者”“主导者”“督查者”的角色转变为“媒介者”“开发者”“引导者”“调控者”。因此,教师应明确角色认知、履行角色行为、做好角色扮演、扭转角色失调,以更好地适应角色的转变,从而获得进步与成长。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教师角色;角色转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7-0092-03
“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进步,还是一条创新变革的路径。“互联网+教育”是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随着微课、MOOC、翻转课堂、远程教育、精品课程等应运而生,教育领域逐渐呈现出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教育的概念、环境、师生关系等都产生了深刻变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互联网+”为未来生活带来巨大变革,其中最直接的冲击就是对现有社会分工中原有职业角色的挑战[1]。《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曾提道:“教师作为变革的因素,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教师是改革不可或缺的力量,同时也来自变革的时代导致教师本身也已经成为改革的对象。”因此,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如何找准角色定位、明确角色认知、履行角色行为、做好角色扮演、扭转角色失调,进而有效实现角色转变将是新时代教师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影响教师角色转变的因素
首先是教育观念的变革。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知识更新与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教育资源实现了全球共享,人们的学习变得更加自由、自主,教师将失去对知识文本的唯一解读权,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大大拓展,不受时空的局限,也不再拘泥于固定课堂[2]。因此,传统教育观念已经无法满足科技手段下新兴的教育需求。对此,“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育观念需要实现从灌输式培养到创新思维培养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创新教育观念,紧随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提高专业水平与能力,提升信息素养,更好地适应和融入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
其次是学校课程的变革。“互联网+教育”在课程资源、教学研究、师生评价等方面可以更好地解决以往教育中规模和质量难以兼顾的矛盾。目前,丰富、专业和个性的课程资源和课程定制相继出现,2017年7月国务院在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就提出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因此,“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课程形式将变得立体化、数字化,课程内容将变得新颖化、碎片化,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使课程理论逐渐丰富,课程内容更趋艺术化、生活化。
再次是教学手段的变革。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系统正走进课堂,智能屏幕、智能课桌等接踵而至,线下实体教学与线上虚拟教学穿梭转换,学生知识的来源更加广泛。另外,这种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局限,使各种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教师的部分工作也将逐渐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因此,“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方式将寓教于乐、化教于心,这就要求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不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课本知识,而是鼓励他们自主发现、探究与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成长,从而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最后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讨论问题,学习的空间范围得到极大扩展,青少年的学习将具有多样性、娱乐性、可能性及参与性等特征[3]。因此,“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学生学习的方式将由被动变为主动,强制、固定、标准、封闭、灌输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过去式,自主、流动、个性、开放、渗透的学习模式将成为教育信息化时代的主导,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定制化”的学习方案,帮助他们正确地获取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控制力,从而鼓励他们转变学习方式,做学习的主人。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角色转变的表现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扮演的是传授者、执行者和督查者的角色。但是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探究问题,教师的权威性被弱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也将发生质的转变,一方面,教师的角色认知和角色行为应该保持一致,并积极促进教学观念与教学手段的变革;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处理好角色冲突所引起的角色内的矛盾,使教学内容与教学评价更好地符合“互联网+教育”模式的要求,从而推动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一)教学观念:从“传授者”转变为“媒介者”
从传统教学到现代化教学,从讲授为主的课堂到今天的生本课堂,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更加注重三维目标的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一味强调教师的“传授”则意味着教师是教学的“权威”,控制着学生学习的内容、方法以及评价。但是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的“教”要服从于学生的“学”,教师要转变主导教学的观念,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以实现由知识的“传授者”向知识的“媒介者”转变。在这个意义上,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互为师生成了可能[4]。教师应该优化教学环境,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
(二)教学内容:从“执行者”转变为“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内容要符合教材以及教学方案的要求,严格按照课程设计进行教学,对课程的理解是建立在教材的基础之上的[5],不需要创造性发挥与研究,有些时候即使需要教学辅助工具,也基本上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开发的,教师只是一个普通的使用者。但是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不仅是教学内容的执行者,还是开发者与研究者。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中各种要素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从而恰当地选取与授课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制作符合自己教学方式的教辅課件,以实现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有效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