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问题研究

2021-08-27李秋璐

现代教育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

李秋璐

[摘 要]高等教育经费是高等教育现代化投入支撑体系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教育事业迈入新时代,高校所面临的经费配置结构失衡导致财政支出地方高校教育经费占比较少、高等教育受众个人的家庭投资比例过大、高等教育经费筹措过分依赖国家财政支持、非财政拨款渠道筹措经费占比较少等经费筹措问题日渐突出。本文旨在探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的现状,针对高校教育经费筹措的困难局面,从政府、社会、高校3个层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筹资渠道

[中图分类号]G4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21)04-0041-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1.04.008

一、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问题产生的背景

2020年是我国全面实现“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国家统一的规划部署下,我国教育总体实力显著增强,教育经费来源总体上保持稳定,主要以国家财政性经费拨款为主,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收入较少。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提出了为确保教育现代化目标任务的实现,完善教育现代化投入支撑体制,保障我国财政教育投入只增不减,完善多渠道教育经费筹措机制,完善国家、社会、受教育者合理分担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机制,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1]。此外,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了地方高校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筹措应何去何从、如何进一步发挥社会力量办学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二、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的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经费初步形成了多样化的筹措渠道:由计划经济时期靠政府财政投入为主转为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为主,事业收入、学杂费收入和社会捐赠收入呈现出多元发展模式[2]。近20年来,各渠道的经费收入如表1所示。

通过对2000—2019年我国高等学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统计分析得出,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总收入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表2)。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也随之不断增长。然而,从教育经费总量上看,我国教育经费总量短缺。尽管近20年内我国教育经费增幅巨大,但仍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我国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偏低(如图1)。2000—2010年,只有2009年、2010年的比例略高于3.5%。值得一提的是,“十三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的要求[3]。从图1中也可看出,2012—2019年我国连续8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4%以上。

三、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保障措施不到位,经费配置结构失衡,财政支出地方高校教育经费占比较少

从宏观政策层面上看,我国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分配不均。《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为40 049亿元,仅占GDP总量的4.04%。其中,分配到地方高校的财政经费更是少之又少,造成了目前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失衡的现象。在对我国现行的政策法规进行研究时发现,教育部和国家有关部门存在政策倾斜的现象。受政策的导向作用影响,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大部分投向了少数重点高校,财政投入存在不均衡的问题[4]。此外,对于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拨款问题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中央财政拨付地方高校教育经费的制度尚未健全;同时,地方高校财政投入的监督制约机制也不完善,监督主体责任的认定不明晰,长效监督约束机制尚未建立。

(二)高等教育受众个人的家庭投资比例过大

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统计分析发现,自2000年开始,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杂费收入不断上升,2000年学杂费收入占总收入的18.3%,2004年突破了30%。虽然2007年的占比稍稍回落至29.63%,但截至2011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杂费的收入是17 245 423.1万元,占总收入的30.64%;截至2014年,学杂费收入更是突破了2 000亿,为20 483 943.2万元。这表明进入21世纪后,高等教育受众者个人或家庭所承担的教育经费比例普遍上升。尽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家庭所承担的高等教育经费不同,同一地区不同学校家庭所承担的高等教育经费也有不同,但整体上我国高等教育受众家庭教育经费负担较重,甚至出现了部分家庭超负荷承担高等教育经费的情况[5]。

(三)高等教育经费筹措过分依赖国家财政支持,非财政拨款渠道籌措经费占比较少

由前所述,我国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收入的绝大部分来自国家财政拨款,非财政拨款占比不足一半,社会捐资集资办学收入、高校事业收入(除去学杂费收入部分)占比甚至低于10%。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高校向银行贷款超过3 500亿元,学校负债率20%~70%不等。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需要大量资金;另一方面是由于高校从社会融资较为困难[6],部分高校社会认可度较低,吸引社会资金能力十分有限,只能向银行举债[7]。但若是一味地向银行举借,高校则会面临财务负担过重、成本过高的风险,不利于其长远发展。

四、我国地方高校教育经费筹措的改进建议

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顶层阶段,肩负着为国家培养精尖人才、增强人民创新创造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充足的教育经费是保障我国高等教育持续性发展的必要条件。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国家、社会、高校3个层面提出改进建议。

(一)国家层面

1.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两个只增不减”要求,加大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拨款机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8]。优化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比例,因地因时制宜,注意不同地区之间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应有所不同。加大对地方高校教育经费的扶持力度,缓解地方高校办学经费紧张的局面,平衡部分重点高校与地方高校之间因政策倾斜而导致的国家财政性教育拨款投入失衡情况。

2.健全和完善高等教育经费的政府监管机制,关好“龙头”,扎紧口袋,确保教育经费落到实处。据了解,目前我国并没有专门针对高等教育经费监管的法律,现有的规章制度中更多的是关于高校财务、会计、收费公示等方面的内容。对此,国家应完善高等教育经费的政府监管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发挥教育部经费监管事务中心的职能[9],从高等教育经费预算支出、审计报告等方面对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拨付和使用进行监管,摸清经费的“来龙去脉”,有效杜绝和及时发现高校经费寻租和腐败现象。

3.强化民办高校教育,发挥地方高校活力,为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多元化发展增添动力。充分调动地方高校的活力,发挥民办教育的积极作用,为民办高校提供科学而完善的政策体系。从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政策来看,国家财政资金对民办高校的投入还只是在表层,在对个别地方高校进行资助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偏差,因此要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制订并完善专门针对民办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的法规,明确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对民办高校教育经费投入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保证政府资助行为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另外,政府可采用直接资助和间接资助相结合的形式为民办高校提供一定的资金来源,支持我国民办高校教育事业发展[10]。在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我国政府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对所有民办高校进行直接资本资助,政府作为直接分配者进行资助的空间已越来越小。对此,我国政府应采取直接资助和间接资助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政府税收优惠政策、学校教育用地优惠等方式,建立起政府扶持机制,为我国民办高校教育经费筹措打开新局面。

(二)社会层面

1.提高社会力量对高等教育的认识,利用各种方式积极参与高校发展建设,实现与高校的互惠双赢。从现有的统计资料来看,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仍处于较低水平,社会各界包括私人部门可以利用手中闲散的资金参与高校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投资、租赁或是向高校使用者收取一定费用等方式,既能获得长久稳定的投资回报,又能间接地支援高校建设,实现企业或个人与高校的互惠双赢。社会各方面还可将自己的资金、技术、人才等投入到地方高校中去,或是成立教育集团,以集团化的办学模式参与到我国高校办学中,实现社会资源与高校的良性互动,为我国教育经费筹集分担压力。

2.唤醒和增强社会民众对高等教育的捐赠意识,营造“人人为教育”的社会捐赠氛围。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中,社会捐赠占据了一定比例,我国应积极借鉴英、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私立高校经费筹措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高效、合理地利用社会闲散资金,缓解高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资金紧张的问题。已毕业的校友可成立校友基金会,专人直接对接高校,了解高校需求,发动校友力量,为高校谋发展、谋出路。对于接受捐赠的学校来说,要做好受捐的相关工作,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专事专办;做好做足学校宣传方面的工作,吸引更多的社会投资。同时,对于捐赠资金的管理要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资金使用过程的公开化和透明化[11],便于捐赠人了解资金走向,更利于学校获得长足的信任和支持,形成捐赠者乐于捐赠、高校益于受捐的良性循环。对于社会团体或是个人的捐赠行为,应做好宣传工作,对捐资建校或是捐赠教学所需设备和仪器、图书光盘等资料,以及捐设各类奖学金的,可按捐赠者意愿进行命名或进行表彰,并通过网络媒体、报纸期刊等途径向社会公众宣传他们的事迹,以达到营造浓厚的捐赠社会风气的目的。

(三)高校层面

1.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学校经费管理体制。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培养人才、研究学问、探索真理的地方。高校的管理发展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关系到传承与创新什么样的文明等重大问题。提高高校管理水平、推进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化、提高大学法治化水平、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我国大学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是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因此,一是要精简学校行政机构,裁汰冗员。合理设置学校教职工的人员编制,以解决学校内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问题,从而减少浪费性支出。二是要提高学校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学校的设施设备是学校资产的一部分,是学校实行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高校管理者要提高自身对学校设备有效使用和管理的思想认识,明确落实设备的购置、使用、养护、维修等各项环节的管理职能。要知道提高学校设备的使用率、贡献率,就是提高教育经费投入效益的最大化。三是要建立健全高校内部财务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强化学校经费使用的監督力度。首先,建立相关财务内控制度,防范重大风险,提高学校的资源优化配置。其次,加强学校项目经费支出管理,严格把控学校教育经费的流向。对于数额较大的建设项目,落实申请人、核查人、经费负责人三方责任,确保学校教育经费用在确实所需的地方。再次, 完善学校财务监督、审计制度,确保学校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此外,还可聘请第三方独立会计师事务所对学校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检查,最大程度地确保学校经费的合理、正规使用。

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调动和激发一切育人主体共同参与到学校教育经费投入建设中来。高等教育经费的筹措不仅要依靠国家政府和社会的外界力量,高校自身也应自查自找,从学校本身出发,探寻和发现增加办学经费的途径。具体来说,就是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办学实力。要提升高校办学实力,首先就要构建起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这离不开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学校人才培养。因发展历程不同、政策和所属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等因素,我国高校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教育经费短缺问题。其中,最受办学经费影响的就是学校的师资队伍。由于办学经费不足,师资队伍一直呈现出流动性大、凝聚力差、团队意识淡薄等特征,难以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进而影响高校科研水平提高和人才培养。对此,高校可以从聘用一般代课教师向聘任高层次人员发展,通过高层次人才的影响和带动,促进师资队伍的成长与发展,促进学校的科研发展水平,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扩大学校的影响力与知名度,打造学校品牌效应。同时,高校还应努力培养高级技能创新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积极与地方企业建立长足的、健康的人才培养输送渠道,以此取得企业的巨额资金投入。

3.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深化产学研发展,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增加高校创造性收入。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在办学过程中积累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平台优势,在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准切合点,将自身的办学优势积极转化成区域和地方的创新优势,把区域、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转换为高校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把握创新前沿,积极地将国家战略需要与学校创新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注重对外合作交流顶层设计,广泛建立高校与企业、产业、科研院所、各级政府之间的合作,搭建宽领域、深层次、多样化的合作平台[12]。此外,高校还应注重完善学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探索长期、紧密、高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水平,提高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打通高校产学研发展道路上的“最后一公里”,落实科技成果转化,为增加学校创造性收入助力。

参考文献:

[1]新华社.解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实施方案》[EB/OL].https://www.sohu.com/a/297329594_498657,2019-10.

[2]李秋菊.4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政策的历史变迁与未来展望[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01):152-153.

[3]张浩,胡姝.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十年变迁与未来挑战——以《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为背景[J].中国高教研究,2020(10):21-26.

[4]李未,陈岳堂.地方高校教育经费筹措研究综述[J].管理观察,2014(32):139-142.

[5]儲朝晖,范如永,黄长喜.高等教育经费分担的现状、问题及应对[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01):85-93.

[6]魏丽娜,周翔宇.我国高等教育经费配置的现实困境与改进策略——基于新加坡的经验启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5):126-133.

[7]陈武元.我国普通高校经费筹措的实证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9(07):34-39.

[8]王善迈,赵婧.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改革与展望——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J].教育研究,2018(08):4-10.

[9]李建发,郭鹏.中国大众化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及其改革问题探讨[J].教育与经济,2004(04):38-42.

[10]阙海宝,杜伟,黄玉祥.民办高等教育经费筹措分析[J].江苏高教.2004(06):46-49.

[11]吴惠.刍议完善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投资模式[J].辽宁教育研究,2006(05):34-35.

[12]陈洁.地方高校教育经费优化机制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3).

(责任编辑:申寅子)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
教学和管理层面的高等教育服务思考分析
高校双语教学现状与创新分析
在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中引入MATLAB的简单介绍
教育国际化视阈下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之职业素养培育
法津实验教学的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各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分析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