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的培养

2021-08-26陈庆华

求知导刊 2021年17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培养

摘 要: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还要传承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怀。家国情怀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历史教师要在教学中将家国情怀教育融进来,不断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文章就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7-0067-02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大量的西方文化、思想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当前,我们要坚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阵地,让传统文化和民族情怀扎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教师要在历史教学中不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国与家之间的命运相连。

一、家国情怀教育的内涵

(一)古代家国情怀

古代的家国情怀就是要在家守孝道,而在国家层面,要忠君爱国。对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我們要辩证地对待,要将其中落后、腐朽的观念摒弃,将其中的精华不断地发扬、传承下去。孝顺父母、尊老爱幼,这一直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继续发扬下去,而爱国情怀在不少英雄先烈的身上都有体现。在历史长河中,我们国家有屈原这样的忧民忧国的爱国诗人。南宋文天祥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到现在还回荡在我们的心中。许多为国家、为民族不断奋斗的爱国英雄,他们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二) 现代家国情怀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之下,教师应通过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和规范来帮助学生理解家国情怀的真正内涵。在家里,人人地位平等,父母有义务抚养子女,而当子女长大成人,也要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在国家层面,人人都要热爱祖国、心系祖国,不能做出危害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事,要积极维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青少年要奋发图强,努力学习,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一分力量。在新时期,我们要明白,国与家的关系不可割裂,有国才有家,而没有一个个小家,也就无法组成今天的大国,只有国家强大起来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才会提高,人民的基本权利才会得到尊重,中华民族的尊严才不会被轻易践踏。而国家由人民当家做主,人民的生活幸福了,国家自然也就兴旺发达了。

(三)家国情怀教育

家国情怀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部分,也是现阶段我国的高中历史教师要重点关注的教学内容。高中生还处于青少年时期,思想仍然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历史课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能够对学生思想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让其树立远大理想,不断奋斗、努力向前。家国情怀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国与家之间的关系,国家的发展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通过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有更强大的力量去报效祖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必要性

(一) 提高教学质量

在过去的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只关注课本上的历史内容,将大量的历史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就只能进行大量知识的枯燥记忆,这样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历史这门学科包含大量的人物故事,本来应该深受学生的喜爱,但是教师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和无聊、冗长的内容,会消磨学生原有的积极性,这也就降低了课堂效率,无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渗透家国情怀教育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将历史课本中枯燥的知识提取出来可以起强调作用,在其中加入情怀教育元素,可以让学生对历史课堂充满期待,激发学习动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不仅能够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多样,还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推动教学方法不断创新。而且,家国情怀教育能够将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归纳、理解、吸收,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不断优化教学质量。

(二) 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家国情怀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同样是文化价值的体现。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和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国情怀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道德修养,还能够积极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热爱祖国、心系祖国,关注国家大事,努力为国家、人民做出积极贡献,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三) 推进德育工作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学校和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促进全面发展。历史课中的家国情怀教育,顺应了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能够推动德育工作,让其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家国情怀,从字面意思来看包括国家和家庭两个层面的内容。家国情怀教育能够维护家庭的稳定、和谐,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家庭观念,明确道德标准,能够履行好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义务,不断提高道德修养。从国家角度来看,家国情怀教育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信仰坚定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对学生渗透爱国思想,学生能够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因此,家国情怀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关键,它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培养各项能力的基础上,提高素养水平。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策略

(一)完善教学内容

教师要改变落后的观念,不能将历史学科的教学仅仅当作是知识点的罗列和背诵,而是要认识到其背后所蕴含的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单纯知识点的束缚,不断地挖掘历史内容中所包含的丰富的人文价值以及思想情怀,让历史课作为传承文化的媒介,承载民族精神。家国情怀教育能够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历史知识体系,不断地开阔自己的眼界,也能够完善人格,实现优秀品质的培养,在脑海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道德修养,能够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教学体制随着时代的变革在不断地发展、完善,新的时期也对高中历史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教师要与时俱进,针对教学内容和教材的变化来尽快调整教学安排,努力落实好家国情怀教育,掌握历史课程的教育风向标,充分地发挥教育的作用,通过历史知识的讲解启迪学生心灵,让其获得美好的人生。

(二)深入挖掘教材

历史这门学科中的内容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具有真实性。教材中有丰富的历史内容,可以为教师提供家国情怀教育的素材,教师要将其充分挖掘,准确把握,不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事件中必然包含英雄人物。古往今来,有许多伟大的英雄人物为国家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教材对这些人物的爱国事迹进行了介绍,能够影响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使学生以这些正面的人物为榜样,不断朝着更高的理想目标奋斗,实现人生价值。教师要抓住这些人物素材,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其中,这样能够生动地向学生传达这种深刻的情怀,让学生铭记历史的同时努力完成使命。

例如,抗日战争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让学生对这一阶段的史实和发展脉络有一个清晰的把握,思考近代中国沦落到如此境地,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在抗日战争时期,不仅广大人民的基本温饱成问题,而且尊严和生命也难以得到保证,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今天,我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学上,还有丰富的娱乐活动供我们放松心情,这是当时战争时期的人们所不敢奢求的。中国能发展到今天这一步,不断地强大、昌盛,这些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上对史实的叙述,教师还要提炼出核心内容,并且融入情感,通过一桩桩、一件件的英雄事件,去感染学生,让其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家国情怀的内涵。

结语

高中历史的教学能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历史发展的进程以及关键性的历史节点,还能够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提高道德修养。历史教师要认识到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意义,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丰富知识内容,在教学中更好地融入家国情怀,提高教學水平。

[参考文献]

[1]高文燕.以时代精神的培养策略,有效推进高中历史教学[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10):87-88.

[2]任红宇.探讨史料实证下的高中历史问题情境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8):76,78.

[3]李建春.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研究[J].求知导刊,2020(38):63-64.

作者简介:陈庆华(1989— ),男,山东临沂人,一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教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