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合作背景下幼儿园运动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2021-08-26陈培丽

求知导刊 2021年18期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园

摘 要:学前教育是整体教育工作开展的根基,而运动课程又是实现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背景下,教师需要以“立足幼儿发展,提升课程质量”为核心理念,努力做到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尊重幼儿的意愿和选择,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园;运动课程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8-0089-02

引 言

幼儿园开展运动课程,目的在于在强健幼儿体魄的同时,通过游戏让幼儿彼此间建立联系、增强互动。而家庭运动教育既可以保持家园教育的连续性,又能满足幼儿个性发展的需求,推进个别化运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运动课程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亲子互动篇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了幼儿在家的运动情况,发现幼儿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呼啦圈、绳子、球这三种运动器械上。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际情况,自行选择运动器械。为了让幼儿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锻炼,笔者引导幼儿将自己喜欢的运动游戏分享给同学和家长。笔者和家长则会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目标进行归类、补充,将游戏内容分为平衡能力、力量与耐力、手部动作这三大类。笔者会通过班级网站每周推送2到3个游戏内容,让幼儿自行选择,并进行打卡记录。在记录的过程中,幼儿从简单的运动游戏,到日期、天气、体温逐步丰富记录内容,运动时间和运动量也逐步增加。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后,幼儿也渐渐发现了记录的乐趣,并用不同的方式记录了关于运动的点点滴滴[1]。

由于个体发展存在差异、爱好不同,幼儿对各种运动项目的兴趣也不同。在幼儿园运动中,教师无法兼顾所有幼儿的知识技能学习及态度培养,不可能让每位幼儿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家庭运动教育可以使教师从幼儿家庭了解幼儿的性格、爱好和家长对幼儿的要求,这样,教师就可以与家庭配合,对幼儿的运动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与家长共同探索,为每位幼儿制订个性化的亲子运动活动,做到因材施教[2]。

二、收纳发现篇

有了家庭运动教育的良好基础,幼儿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活动之余,他们也乐于分享自己的运动小故事。“我的跳绳还可以自己数数,我想带过来。”轩轩的想法得到了其他幼儿的认同。幼儿陆续将运动器械带到班级中,但这么多的运动器械放在哪里呢?熙熙说:“得给它们分分类。”果果说:“我家的球是放在球网里的。”“还可以放在透明袋子里,这样我们一眼就能看见自己的球。”“绳子要绕起来才不会乱。”幼儿分享着自己的收纳方法,在谈话活动中,充分考虑空间、美观等因素,之后,他们投票选出最合适的收纳方法。最后,幼儿决定把绳子绕好放在篮子里,将球放在球网里,将呼啦圈放在床底下,将三类运动器械分类放在教室的三个地方,以避免取放时造成拥挤。

“咦,熙熙的呼啦圈跟我的一样?”乐乐遇到了新的难题。熙熙说:“做个标记就好啦!”“真是个不错的主意,赶紧行动起来吧!”乐乐很赞同熙熙的想法。于是幼儿或选择用彩带打个结,或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粘贴,或用彩笔画一画的方式来做记号。不仅运动器械可以标记,放置的位置同样也可以。这样,幼儿就能更快速地找到自己的運动器械了。那如何将运动器械安全带到户外呢?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幼儿在谈话交流中,讨论、展示了自己的想法,并投票选出最佳方法。从收纳管理、路线选择到安全事项,幼儿都亲力亲为,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在户外游戏中,幼儿发现了各种各样的球。“你觉得哪种球最适合用手拍呢?”笔者的提问激发了幼儿的讨论热潮。“这个球摸上去软软的。”“是没气了吗?”“我的球上面有小颗粒呢。”幼儿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除了不一样的球,还有不一样的绳子、不一样的呼啦圈,它们的材质、玩法都不尽相同,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器械成了一门大学问。于是,观察、尝试、比较成了幼儿最常用的方法。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认为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幼儿在游戏中模仿与想象、探索与冒险,可以说给予充足的游戏时间就等于赋予了幼儿完整的生命。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户外游戏环境,把幼儿从狭小的室内解放出来,拓展游戏空间。除绳子、球、圈外,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低结构、可移动、可组合的游戏材料。教师要满足幼儿掌控材料的需要,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去探究,从而使其获得有意义的经验。教师要赋予幼儿游戏自主权,给予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在此过程中,幼儿会发现运动材料的特征,如球容易滚、呼啦圈可以重叠、绳子易打结等,从而思考如何收纳、管理[3]。

三、游戏达人篇

游戏怎么玩,由幼儿来决定。悦悦向大家细致地介绍了传球游戏,但是讲完后发现大家都没有明白。悦悦又喊来了几位小伙伴,示范了游戏玩法。类似的游戏分享让幼儿的户外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幼儿每天都期待着新的游戏内容,在介绍游戏、组织游戏的过程中也变得更加自信、大胆。在六一儿童节活动中,幼儿自主选择了有趣的体育游戏来庆祝自己的节日,体验到一物多玩、组合游戏的乐趣。在活动中,幼儿积极筹划、自由体验,以自己的方式度过了一个快乐而难忘的节日。在自由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不断发现新的游戏玩法。笔者和幼儿共同选择适合的运动游戏作为户外运动的补充。通过分组活动的形式,幼儿也轮流体验了一回“小老师”的角色。

怎么玩、和谁玩、玩什么,这些都可以让幼儿自己决定。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独立或是团队游戏,而教师只需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这样就能保证幼儿快乐地完成自己喜欢的游戏,让幼儿有机会改变玩儿法、增加难度、增加游戏情境与环节,从而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教师应紧抓每次教育契机,多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注重个别教育,让每位幼儿都能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应积极采纳幼儿的意见,在无形中让幼儿成为游戏真正的主人。

四、自我管理篇

主题墙上的记录本是幼儿最爱翻阅的内容,虽然每位幼儿的记录方式不尽相同,但总能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亮点。在分享活动中,幼儿找到了各式各样的记录方法,如用点子、数字、图表来表达自己的运动量,通过观察时钟,了解秒针、分针、时针所代表的实际含义,在台历、挂历中寻找关于日期的秘密,发现一天、一周、一个月的排列有着独特的规律。运动对于幼儿来说尤为重要,在记录运动的同时,幼儿热衷于用画笔点缀生活的精彩瞬间,如每天的体温签到、植物角里的小秘密、幼儿园饲养区的新发现等。幼儿还尝试用记录的方式画下一天的美好时光,和家人共同阅读,逐渐远离电子生活,做好一日生活管理,让心与心之间的距离靠得更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社会领域目标指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就是要求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教师要善于催发幼儿自律的萌芽,结合生活、游戏进行提炼,引导幼儿学会自我暗示和自我监督,真正让幼儿达到自律,做到对自己的行为“管得住、放得开”。从观察、收纳、自主游戏、创意分享,从运动器械到自己的衣服、鞋帽,从一个人到一群人,良好的学习品质、行为习惯伴随着幼儿的每天成长,在问题追寻的过程中,源源不断的经验累积让幼儿看到了更廣阔的多彩世界。笔者相信,幼儿主动思考、主动探寻的人生也会因此变得更加丰富[4]。

关注幼儿真实生活的教育才是活教育,可以从直接互动到远程互动,从线下到线上、线下结合。正是因为课程开展形式的变化,家长成为与幼儿互动的主体,也成了教师与幼儿互动的媒介。教师的很多想法需要家长传递给幼儿。家长的家庭教育施教者属性是一直存在的,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就是家长,且家长的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在运动课程开展中,幼儿园与家庭共同参与,能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使其逐步养成锻炼的习惯,为其将来的终身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形式多样的运动游戏,不仅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情感,还有助于幼儿形成活泼健康、乐观积极、勇于克服困难、勇于竞争、锐意进取等良好的品质。

结 语

总之,幼儿园运动课程要在游戏中突出运动的地位,强调游戏中有运动、运动中蕴含着游戏。爱玩是幼儿的天性,而游戏是他们的本能活动,能使他们的天性得到发展。在游戏中强调运动,一方面可以使幼儿的身体机能得到锻炼,使其在强健体格的同时锻炼坚韧的品质;另一方面可以让幼儿通过运动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激情,在运动中加强社会交往,产生由衷的愉悦感。

[参考文献]

史雪青.幼儿园如何加强家园合作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4(01):81.

蔡敏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思考与实践:以“3+3”模式提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质量[J].教育科学论坛,2016(14):62-64.

陶铵.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现状及研究[J].学周刊,2012(35):208.

张兰珍.浅谈幼儿园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名师在线,2020(01):85-86.

作者简介:陈培丽(1981.10—),女,江苏如皋人,本科学历,幼儿园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幼儿园综合课程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家园合作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家园合作的意义及其途径
浅析《指南》背景下幼儿园亲子游戏的开展
家园齐合作,幼儿素质教育无担忧
论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来了男老师,你欢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