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导向问题的初中数学教学分析
2021-08-26袁喜宁
摘 要:初中数学相较于小学数学,已初步呈现出系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除此之外,初中数学所涵盖的知识点不集中,呈量多且分散的状态。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初中数学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教学模式。其旨在通过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作答,同时使知识点巩固和吸收,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率。随着导向问题教学法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以综合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被发现和运用,这些方法在与知识结合的基础上,挖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分析导向问题的教学,有助于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更好地完善教学方法。
关键词:导向问题;初中数学;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5-0071-02
导向问题,即以提出问题作为引导。诚然,导向问题法,就是教师以提问的形式,通过问题使学生思考,并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和讨论,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多层次和高效率的方法就是导向问题法教学。在该教学阶段的施行过程中,学生们通过思考锻炼了其思维能力、通过沟通锻炼了其表达能力、通过讨论锻炼了其分析能力,最终在小组努力下发现解决措施体现了其完整的实践能力。该方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很好地引导学生,使其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浓度,同时培养其数学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导向问题法的含义及特征
(一)导向问题法的含义
导向问题法,依字面意思可知,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方法;在教学中引入此法,便是在课堂中,教师通过各种问题为介质,使学生在引导作用下对问题进行思考的学习过程。一方面这些问题在该阶段扮演的角色是“辅助教师”,辅导学生对知识点以回答的方式进行探究,同时使学生熟悉课堂学习内容;另一方面,这些问题也对授课老师有一定的帮助,可以使其教学步骤更加清晰,让知识点紧跟教案。综上所述,导向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既体现了普遍性,又体现了成效性,是大部分中学数学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之一。
(二)导向问题法的特征
根据导向问题法的含义,可以总结出该方法的三个特征,分别为:一是具有系统总结性。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事先整理好的、具有知识点集中性的问题,在教师设计问题时,会综合考虑该问题所代表的核心点,即在课本上簡述的知识点的基础之上,进行更深层次、更有代表性的整合。这些问题经由学生了解掌握后,都会直接变成他们自己的知识储备,不需要通过反复做题来知晓该知识点的内容。二是具有高度引导性。课堂中提出问题的形式,是教师直接带动学生的方法,不需要其他的工具为依托,比如情景教学等,可以直接和明确地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迅速进入课堂氛围。同时,问题的罗列也可以省去用多媒体展现知识点的步骤,使课堂内容更加紧凑。三是具有强衔接性。一个问题可以串联起整个课堂,使学生的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的三个层次更加明晰,学生的学习状态一览无余,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其课堂参与度[1]。
二、导向问题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以导向问题来提升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改善一门学科学习效果的关键。特别是数学这种抽象性较强的学科[2],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可以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吸收课堂知识,并且增进数学的掌握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发地进行思考,从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探究,从而开放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学习过程具有趣味性。初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好奇心较强的年龄段,对各种不明白的事物具有很大的探索欲,将问题引入课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导向问题法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教学法,其颠覆了传统课堂被动授课的形式,让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提问、去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是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以这种方式参与学习,会极大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地融入课堂教学环境中。
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时,学生需要对立体几何充分进行了解和运用,那么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将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了解立体几何在生活中运用的趣味性。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设计课堂步骤时,可以将问题作为引入,在课堂开始时提出一个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以该问题作为下一步学习的铺垫,使课堂内容环环相扣,具有节奏性,更有利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教师可以采用下面的方式:在上课前,教师先给学生准备一些几何道具,比如可以移动的立体木块模型,将木块摆成图1的形状,在课上问学生:“从这个角度看,你们能看到多少木块?”将该问题作为引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学生会从其角度直接回答“6个!”然后再向左翻转模型,展示出木块左侧的形态(图2),再问学生:“现在你们可以看到几个?”在学生充满疑问时,再将模型90度翻转,呈现一个从上到下俯视的角度(图3),并提问:“现在可以看到几个?”学生在一边回答木块数量的同时会一边思考,为什么不同角度所看到木块数量不同?此时教师可以再次提问:“请问这一共有多少个木块?”学生通过对木块不同呈现状态的样子进行空间结合,在脑海中迅速构建几何图样,这样提问和模型融合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立体几何的知识点,并创建出自己的理解方法。学生此刻便会对该题目充满积极性,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此时再让学生通过模式的其他展示贯彻立体几何的运用,就显得格外轻松。究其原因,以问题打开课堂,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在兴趣的驱使下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从而启发数学思维[3]。同时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活跃课堂,使学生在轻松学习的同时掌握新的知识。
(二)以导向问题为依托结合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法,是多种学科在课堂中频繁运用的教学法。其目的在于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创设特定的情景,比如背景和图像等,使学生融入其中。在情景教学过程中,可以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的有效举措。情景教学一般在文科类学科中较为常用,比如语文和英语等,想要在数学课堂中加入情景教学,保证知识的输出,同时又能很好地与课堂衔接,则需要以导向问题作为辅助,在情景教学中恰当地引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
通常情景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使用,是使知识点以活泼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比如教师会把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切身体会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而导向问题的加入,可以使这种教学法更有成效,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掌握。具体来说,就是以问题为基础,组织学生自发地对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情景下,提高学生参与感,使其学习积极性极大增强,主动对新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导向问题与情景教学结合的办法,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更好地把握课堂内容,深刻了解问题的背后所蕴含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时,笔者将导向问题法和情景教学一起运用,可以进行如下:在空旷的大教室内,教师准备一个旗杆,然后安排学生进行模拟测量(不要让学生实际去测量),在学生和旗杆之间xx米处设立一个较矮的标杆,然后使标杆和旗杆的距离处于xx米,然后设定学生的眼睛与地面的距离和学生与标杆的距离各为xx、xx米,在场地布置和数值设置的过程中,可以和学生互动,最后提出问题:“在测量旗杆的情况下,旗杆的高度是多少呢?”在展示中教师也可以同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不同的距离长度所代表的信号是什么,同时引出三角函数概念,利用贴纸和图片的形式,标注上符号,并代入到计算公式中,解出该情景下题目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随着情景模式的展开,被带入到题目中,使其充分了解问题的信息,而不是在课本上以文字的形式展示,缺乏生动性;在知晓了题目内容后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获得新的知识点,并加以运用。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数学学习的步骤。
(三)以导向问题来组织团队学习活动
在初中课堂里,通过组织小组学习的方式,不仅可以掌握课堂内容,互相之间进行知识点的补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增加集体荣誉感。除了上述的情景教学法,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和团队学习活动时也可以加入导向问题法,使学生在进行集体学习时能够更加融入,学习的指向性也更明确。具体而言,在分小组进行讨论学习时,教师可以在讨论的过程中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将这些问题的答案综合起来。在回答过程当中,小组之间的不同意见可以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让对知识点了解的学生展现自己的优势,培养不同组内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沟通过程中充分对问题进行思考,对知识点进行多角度的了解。同时,在问题的引导下,可以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因为集体协作可以使问题解决的时间缩短,从而间接鼓励学生集思广益,在自己组员得出答案的基础之上引发新一轮的思考,亦可培养学生的答辩能力,在充分的自我表達中,展现自信和实力。更重要的是,各小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进了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情感,使学生拥有集体荣誉感,为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苏素艳.导向问题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分析[J]. 才智,2019(22):114.
[2]浦旦君.导向问题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 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9(12):4.
[3]梁文杰.基于导向问题法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策略分析[J]. 高考,2019(9).
课题项目: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向问题设计策略研究”(GS〔2019〕GHB144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袁喜宁(1985— ),男,甘肃环县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