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汉语“有”字句翻译的实证研究

2021-08-25王进进

关键词:语义学习者汉语

王进进,周 震

(宁夏大学 外国语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有”字句在汉语中运用广泛并且意义丰富,在其多种意义中,表“领有”和表“存在”是最基本的两种语义。然而和汉语不同的是,英语中的领有和存在分别由have和there be两种结构表示。由于中英文两种语义表达的差异性,不少中国英语学习者,尤其是低水平的英语学习者会将汉语“有”字的领有语义迁移至英语there be结构;有些学习者会将“有”字的存在语义迁移至have的用法中,有些学习者甚至将汉语的“有”等同于英语的have。汉语“有”的语义迁移现象很早就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注意,比如:Buff[1]发现并探究了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将汉语“有”翻译为have的原因。国内一些研究者也注意到了此类现象,比如,吕凯[2]在阅卷过程中发现,不少考生在写作中会不时将汉语“有”的意义迁移到英语的there be和have的用法中。杨贝[3]、罗琴琴和周江林[4]、张琳[5]、林曼筠[6]等利用语料库对大学生使用have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大学生在have的使用中明显受到了母语思维的影响。

Have和there be句型是初高中学生学习和掌握的重要内容,但是以上研究却多聚焦于大学生。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高中生在写作过程中也会频繁造出如:“Here have many flowers and trees”(这里有很多花和草),“Have people like watching movie on line”(有人喜欢在网上看电影)等将汉语“有”的语义迁移到have的英语句子。为了研究低水平英语学习者对汉语“有”字语义理解及“有”字句英语翻译的情况,本文以某县城的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用问卷的方法研究了他们对汉语“有”字不同语义的理解,以及这种理解与“有”字句英语翻译之间的关系,从而为高中生在“有”字句英译,以及教师对have和there be结构的教学给出一点指导。

一 “有”字句及其对应英文结构分析

由于汉语中“有”字句具有多种语义,因此“有”字句的英译情况比较复杂。有些语境中的“有”字需要译出而有些可以不译。在需要译出时,译者需结合具体语境对“有”字的不同语义进行判断,进而将其与英语中不同的结构对应。

(一)汉语“有”字句的语义分析

“有”字因在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许多方言中极高的使用频率而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注意,他们致力于根据语义对“有”字句进行定义并分类,其中吕叔湘[7]对“有”字的语义进行了最经典的划分,他将“有”字的语义分为三大项:

1.表示领有、具有。即某人拥有某物或者具有某种特征和属性,其否定形式为“没有”,比如:

a.我有一部手机。

b.同学们都有新课本,就我没有。

2.表示存在。即某地存在某物,比如:

a.教室里有十个学生。

b.房子里有一位老太太。

3.表示性质、数量达到某种程度。比如:

a.小明已经有她妈妈那么高了。

b.灾难持续了有两天了。

每一项中,“有”字的用法可以根据具体的语境有所变化,在“有”字表领有时,其后面可以加“过”“了”“着”等。比如:

a.我们有过美好的婚姻,但是现在已经结束了。

b.随着气温的上升,西双版纳已经有了盛夏的感觉。

c.他有着别人没有的胆识。

“有”表程度,并且后跟名词时,“有”前可以用“挺”“很”“最”修饰。

a.乐乐虽然年纪不大,但是挺有主见。

b.他很有学识,也很有素质。

c.她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国内最有名气的企业家了。

袁毓琳和李湘等[8]在延续吕叔湘对“有”字义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有”字表领有细分为表领属、表包含、表包括和表存在四小类。其中领有包括表物权领有,即领有人对领有物具有使用、支配和处置的权利。如:在句子“我有一部手机”中主语“我”作为领有者对“手机”这一领有物具有使用和支配的权利;表关系领有,即领有者和被领有者具有诸如师生、母女、姐弟等社会关系,如:在句子“小芳有一个双胞胎姐姐”中,“有”字表示的是一种姐妹关系;表性状领有,即领有者具有某种属性或者特质,如在句子“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的“有”就是具备某种特征的意思。“有”字表包含和表包括在某种程度上相似,都表示包含物对被包含物的涵盖关系。比如:“这本书有八百页”和“教育局里有个教师发展中心”中的“有”字分别表示整本书和每一页之间的包含关系,以及教育局和教师发展中心两者之间的包括关系。

除了最基本的表领有、表存在和表程度三项语义,左思民[9]、王勇和周迎芳[10]对“有”字的语义进行历时考察时发现,“有”字还可以用于表示列举和引出介绍上文没有提到过的人或事物。与表领有和表存在相似,“有”字表列举也是自古代汉语延续至现代汉语的非常经典的用法之一。该项语义下的“有”字可以单独出现在表列举的句子中,也可以出现在“有的”“有些”中[11]。比如:

a.有红玫瑰,有白玫瑰。

b.花园里的花开了,有的花儿白如雪,有的花儿红似火,有的花儿黄赛金。

c.有些是草莓味的,有些是巧克力味的。

“有”字的引介用法是在其领有语义和存在语义基础上虚化出来的一种引出,或者介绍之前没有谈论的人或物的新用法,吕叔湘称之为“有”字的引介用法。在该语义项下,“有”字是一个出现于句首的形式词,或者说只是表示后面名词无定的指称词,并没有实际意义。比如:在句子“有学生来找过你”中,“有”字起到说明其后的名词“学生”是无定的作用,目的是让句子更加完整。除此之外,张豫峰[12]认为,“有”字还经常出现在“有意思”“有趣”等固定搭配中。

不同的研究者对汉语“有”字语义的解释和分类均不同。本文通过观察高中生对“有”各项语义的使用频率和使用特点,将“有”的语义作出以下分类(见表1)。

表1 本研究“有”字语义分类表

(二)“有”字句的英译研究

汉语语义是影响“有”字句翻译的重要因素,不同语义的“有”对应的英语结构也不尽相同。谭敬训[13]结合具体句子的翻译,分析了汉语“有”和英语have之间的关系,认为,汉语“有”和英语have在语义上并不能完全对等,但是在表领有时,“有”字和表所属的动词have用法相似。比如:

a.人人都有一双手。翻译:Everyone has hands.

b.李玲有一双新鞋。翻译:Li Ling has a piece of new shoes.

寇代辉[14]最早列举了“有”字句在具体语境中的翻译问题,认为“有”字句表领有、占有意义时其翻译比较复杂。首先,汉语的“有”字表领有时并不等同于英语的have,在表示包含和包括时,there be结构使用比较普遍。比如:

a.这本书有300页。翻译:There are 300 pages in this book.

b.一年有十二个月。翻译:There are twelve months in a year.

在表领有时,“有”字的翻译也多视情况而定,比如表领有的物权关系,即宾语为主语的一部分,并且宾语为具体物品时“,有”多翻译为have。比如:

a.乔拥有我们镇上最漂亮的花园。翻译:Joe has the most beautiful garden in our town.

b.詹姆斯在锡尔伯里有一个汽车修理部。翻译:James has a garage in Silbury.

当有表示关系领有和性状领有时,其译法更加灵活。比如:

a.姐姐还没有男朋友,但是妹妹已经有了。

翻译:The elder sister doesn’t have a boyfriend,but her sister has.

b.他演戏有天赋。

翻译:He is a gifted actor.

表存在时多数情况下会使用therebe结构。比如:

a.学校里有很多树。翻译:There are many trees in the school.

b.天空中没有一片云彩。翻译:There isno cloud in thesky.

上述研究虽然基本涵盖了“有”字的所有语义,但都是以例句分析和说明为主,并且侧重“有”字与have和there be结构的对应情况进行分析。本文以低水平的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英语学习者对汉语“有”字不同语义的理解,以及汉语语义理解与“有”字句英语翻译之间的关系。

二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为了探究高中生对汉语“有”字语义理解与其对应的翻译之间的关系,本文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1:学生是如何理解汉语“有”的不同语义的?

问题2:学生对“有”字的汉语语义的理解与“有”字句翻译之间有没有相关性?

(二)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我国西部地区某县城中学平均年龄为16岁的110名高中生,他们都有6年的英语学习经历,中考英语成绩最低为31分,英语平均成绩仅达到及格分数,测试时,他们完成了高中第一学年的课程学习。

(三)研究工具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所需数据。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学生的个人信息,包括年龄、学习英语的时间和中考英语成绩。第二部分包含对5个“有”字句的调查,问卷中5个句子改编自《现代汉语八百词》。第一个问题:“我有三本书”,主要测试学生对“有”字表物权领有时的理解和翻译。第二个问题:“中国有五千年历史”,用于测试“有”字表具有某种性质或特点的用法。第三个问题:“树上有两只鸟”,是“有”字表存在的用法。第四个问题:“刚才有两个学生问问题”中的“有”字起到引出名词“两个学生”的作用,没有具体意义。最后一个问题:“有人喜欢唱歌,有人喜欢跳舞”,是“有”字表示列举的典型例子。

针对以上5个句子,问卷为被测者设置了两项任务,任务1要求被测者从4个选项中选出每个句子中“有”字的汉语意思。任务2要求被测者将以上5个“有”字句翻译成英文。

(四)研究过程

问卷调查利用晚自习时间由被测者在课堂内完成。填写前,研究者给被测者进行了问卷结构的说明,然后由被测者独立完成问卷的填写,问卷填写过程中没有使用字典等工具书,被测者在30分钟之内完成。

问卷中任务2的五个“有”字句翻译的评判标准为:翻译的语法结构正确,且英语句子中有相应的结构,即have结构,there be结构,some……some结构算作句子完整。

三 结果与讨论

问卷收回后,笔者用SPSS 23软件对5个汉语句子的语义选择和对应的翻译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见表2)。

表2 “有”字句语义判断和英语翻译之间关系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经过对110份问卷的分析,本文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发现。

第一,本文发现,被测者对“有”字语义的理解参差不齐。对问题1中的“有”字,有108位学生选择了“拥有”,可见他们对“有”字表物权领有理解比较深刻,这是因为“有”字表领有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语义,所以大多数学习者能够选出正确答案。被测者对问题3和问题5中“有”字的语义理解也较好,分别有77名和98名学生选择了“有”的正确汉语意思,可见大多数学生也能够较好分辨“有”字的存在语义以及列举语义。被测者在理解问题2和问题4中的“有”字时遇到困难。大多数学生将问题2中的“有”字错误判断为“有”字表存在。同样,学生对问题4中“有”字的理解问题较多。仅仅有37名被测者将“有两个学生问问题”中的“有”字理解为没有实际意义的形式词,“有”字的领有意义和存在意义对学生来说是干扰选项。

汉语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英语翻译造成影响[15]。本研究认为,被测者对“有”字语义的理解不够全面,他们只能将“有”字理解和判断为最常见的“某人拥有某物”和“某地存在某物”,对于“有”字其他语义的理解还比较模糊。究其原因,可能是被测者在初高中阶段简单地将“有”字语义固定记忆为“某人拥有某物”和“某地存在某物”,对“有”字的其他语义了解较少,所以在语义判断时出错较多。

第二,通过SPSS软件分析发现,学生对问题1和问题4中“有”的汉语语义判断与“有”字句翻译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被测者在理解和翻译问题1时没有遇到困难,几乎全部同学能够将表物权所属的“有”正确翻译为have,即低水平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将汉语“有”的物权领有语义正迁移到have的学习之中。在问题4中,表存在、表列举和表引介的选择占比相当,当被测者将问题4中的“有”字理解为表存在时,其在翻译时更倾向于使用there be结构,当被测者将“有”字理解为表引介时,其在翻译时往往选择不会将“有”字翻译出来。然而,对问题2、问题3、问题5的分析显示,被测者对“有”字语义的判断和“有”字句的翻译之间没有相关性。在问题2和问题3中,被测者不管将问题中的“有”字判断为表拥有还是表存在,在翻译时他们都将其翻译为have,可见被测者将汉语中“有”字的语义迁移到英语的have中,即用have同时表示汉语中的拥有、存在等多种语义。在对问题5的翻译分析发现,不管被测者对“有”的语义判断如何,他们大部分在翻译时都能将其对应为英语的列举结构,可见其在英语学习中已经能够不受汉语的影响而熟练使用列举结构。

对4个问题的分析结果显示,被测者在翻译中都不同程度地将have用于“有”字句的翻译,这说明低水平英语学习者在翻译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将“有”字语义迁移到have的用法中,原因是这部分学习者将“有”等同于have,所以不论语境怎么变化,学习者都用have与其对应,结果就是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造成了偏误。问题5的翻译结果说明了英语学习者语感的重要性,即看到”有的……有的”会习惯性对应英语的some……some结构。

四 启示

水平较低的高中英语学习者在进行英语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母语的依赖非常高,汉语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有”字句,对低水平英语学习者的二语输出,尤其是对翻译和写作造成了很大困扰,最主要的原因是其容易将“有”的语义迁移至英语学习。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给出“有”字句翻译教学的相关建议。

在实际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运用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来讲解汉语“有”的语义、“有”字句的翻译,以及have和there be等知识点。第一,英语和汉语属于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老师可以通过分析对比“有”和have的语义,让学生理解二者在语义上的区别[16]。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讲解汉语“有”字在不同语境中不同的汉语意思,并且培养学生遇到“有”字句要先判断“有”的语义,该做法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开关于汉语“有”的语义疑惑。第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have的语义和在句子中的使用特点,然后利用学生的正迁移思维,引导学生将“有”字的物权领有语义与have对应。同样,教师应强调“有”字表存在,即“某地存在某物”时通常对应的是there be结构,以及“有”表引介用法和表列举时经常对应的结构。第三,教师应该通过检查练习题,或者观察学生的输出问题等方式,发现和分析学生在“有”字句翻译,以及对应结构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而通过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提高学习者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第四,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加强输入是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减少学生对汉语思维依赖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选择引导学生背诵含有相关结构的句子或者短文,加强学生对汉语和英语不同之处的理解。总之,对“有”字和相应英语结构进行语义对比,并辅助以翻译训练和背诵训练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翻译“有”字句的可行方法。

猜你喜欢

语义学习者汉语
真实场景水下语义分割方法及数据集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