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效果

2021-08-24韦新建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跗骨切口关节

韦新建

河南(郑州)中汇心血管病医院骨科 郑州 450000

跟骨骨折多由高处坠落导致,多发于青壮年,占足部骨折的60%[1]。对于累及关节面的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临床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以恢复关节面平整及跟骨解剖结构,促进关节功能恢复[2-3]。我院于2018-01—2020-06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54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传统外侧L形切口与跗骨窦小切口的临床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01—2020-06我院骨科行内固定术的54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均根据X线、CT等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并符合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诊断标准[4-5]。(2)单侧新鲜闭合性骨折。(3)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同侧足踝部其他骨折。(2)伴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或下肢血管性疾病。(3)有明显软组织感染或皮肤疾病。根据不同切口分为跗骨窦小切口组与L形切口组,各27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1.2方法术前均行跟骨牵引,正侧位、轴位X线摄片及CT扫描。麻醉前30min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患侧大腿根部上气囊止血带。跗骨窦小切口组:自外踝尖下方延至第4跖骨基底部做3.5~5.5cm横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仔细辨认及保护腓肠神经,显露腓骨长、短肌腱并向下牵开。钝性分离跗骨窦脂肪垫直至暴露距骨窦。骨膜下适当剥离跟骨外侧壁,并将其向外侧掀开。依次复位后关节面、跟骨内侧壁、跟骨前突、跟骨外侧壁骨折。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恢复良好后,置入合适的跟骨钢板,前端接近跟骰关节处,后端接近跟骨结节处,中间对应于内侧载距突。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钢板放置满意,经皮拧入全螺纹松质骨螺钉固定。撬拨和外翻恢复跟骨高度及纠正内翻,置入空心螺钉连接固定[4-5]。L形切口组:采用跟骨外侧单一延长L形切口,长约12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注意保护腓肠神经。锐性剥离皮瓣,利用克氏针将其翻开,充分显露跟骰关节和及跟距关节。直视下撬拨顶起塌陷关节面,恢复跟骨宽度、高度,以及距下关节面平整,2.0mm克氏针临时固定。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复位良好,依次置入合适型号的跟骨解剖型锁定钢板及螺钉[6]。2组术后均给予抬高患肢、消肿和抗感染治疗。根据影像学复查结果,适时开展功能康复锻炼。

1.3观察指标(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术后24h视觉模拟评分(VAS):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痛。分值愈高,表示疼痛愈剧烈。(3)术后随访6个月。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通过影像学检查测量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包括疼痛、自主活动、支撑情况、最大步行距离等,总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4)随访期间的并发症。

2 结果

2.1手术时间等指标跗骨窦小切口组的手术时间短于L形切口组,术中出血量少于L形切口组,术后24h的VAS评分低于L形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手术时间等指标比较

2.2手术前、后的Bohler角、Gissane角及AOFAS评分术前2组患者的Bohler角、Gissane角及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的上述指标均较手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Bohler角、Gissane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跗骨窦小切口组的AOFAS评分优于L形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手术前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及AOFAS评分比较

2.3并发症跗骨窦小切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L形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随访期间2组均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脱落、断裂等其他并发症。

表4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经传统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能充分暴露跟骨外侧壁骨折块和距下关节,有利于距下关节和跟骰关节的复位及内固定稳定。但其切口大,术中需分离较多软组织,不仅出血较多,而且损伤了腓动脉穿支,易增加术后切口皮缘坏死的风险[7]。与之比较,经跗骨窦小切口施术的主要优势有:(1)能充分显露跟骨后关节面及跟骰关节面,有助于准确复位。(2)无须对跟骨周围软组织行大范围剥离,有助于保护跟骨外侧皮瓣的血运。既可减少对距下关节的影响、降低切口皮缘坏死风险[8-9],又可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有利于患者早期开展康复训练。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近年来我院骨科经跗骨窦小切口和传统L形切口行内固定术的54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2组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及AOF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虽然术后2组Bohler角、Gissane角改善效果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跗骨窦小切口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AOF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L形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经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术的创伤更小,并发症较少,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

实施中应注意:(1)基于跗骨窦小切口术野暴露的有限性、微型钢板的强度,以及固定的局限性,术前应完善跟骨正侧位、轴位X线摄片及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把握好适应证。跗骨窦小切口较适宜于SandersⅡ型及简单的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对严重外侧壁粉碎,长、宽、高度及内外翻明显改变的跟骨骨折患者,不宜采用该手术切口。(2)术中复位后常规行透视检查,以明确距下关节、跟骰关节平整性,以及Bohler角、Gissane角的恢复效果。置入钢板后再次透视确认钢板位置是否合适,并临时将克氏针打入螺钉孔固定防止移位,提高复位准确性[6]。

本研究的局限之处在于:纳入样本量有限,随访时间不长,缺乏更多类型分组资料等。有待今后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为临床提供更为客观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跗骨切口关节
跗骨窦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经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微创术治疗Sander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用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合并跟距关节及跟骰关节损伤的效果探讨
传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与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比较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给手指“松关节”为何会发出声响
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