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R高丹草及饲用小黑麦新品种介绍
2021-08-24刘贵波赵海明游永亮武瑞鑫
刘贵波 李 源 赵海明 游永亮 武瑞鑫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河北 衡水 053000)
冀草6号
“冀草6号”高丹草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最新选育的牧草新品种,是以具有自主产权的BMR高粱不育系为母本,以自主创新的BMR苏丹草为父本的远缘杂交种,杂交组合为:BMR33A×BMR-S117。于2019年12月12日通过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登记号:566,该品种为我国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BMR基因型高丹草新品种,标志着国内率先转育成了BMR基因型饲草高粱不育系,选育出了BMR基因型苏丹草;也标志着国内率先实现了BMR基因型高丹草“三系”配套选育技术。
1 特征特性
1.1 植物学特性。冀草6号高丹草,禾本科高粱属一年生草本。须根系,芽鞘紫色,六叶期后表现为褐色中脉,拔节后茎秆表皮及髓部逐渐表现为褐色,成熟时叶中脉褐色消失,但茎秆表面及髓部依然表现为褐色。株型紧凑,抽穗期株高282 cm,主茎叶片数14片,叶长78.3 cm,叶宽6.4 cm,单株分蘖数2~3个,穗形纺锤,中散型穗型,穗长24.4 cm,种子圆形,黑壳黄粒。
1.2 生物学特性。冀草6号高丹草为暖季型禾本科C4作物,是高粱与苏丹草的F1代杂交种,其杂交优势强、生物产量高、饲用品质优、抗逆性强。冀草6号对土壤条件无特殊要求,较耐瘠薄,抗旱、耐盐性较强,可在旱薄盐碱地种植;春、夏播均可。冀中南地区生育期110 d。利用方式多样,青饲、青贮均可。冀草6号高丹草青饲利用一般在株高150 cm以上至抽穗期刈割,抽穗期刈割青饲利用最好;青贮利用一般在蜡熟期刈割;再生性强,可多次刈割,刈割3~5 d后可萌发再生茎5~7个。
2 栽培技术要点
提倡适期早播,一般地温稳定在10℃以上即可播种。春、夏播均可,条播为主,行距40~50 cm。每亩播种量0.5 kg,播种深度3~5 cm,播后及时镇压。一般在播后苗前采用38%莠去津悬浮剂均匀喷施地表的方式进行杂草防除。中等肥力的土壤底施N、P、K肥的用量分别为:纯N每亩10~15 kg,P205每亩10~15 kg,K20每亩5~7 kg,拔节期或第1茬草刈割后追施氮肥1次,亩施纯N 8~10 kg,追肥最好结合灌水或降雨进行。青饲利用一般在株高150 cm以上至抽穗期刈割,抽穗期刈割青饲利用最好;青贮利用一般在蜡熟期刈割。刈割时留茬高度15~20 cm。
冀草8号
冀草8号高丹草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最新选育的低木质素含量、BMR高丹草新品种,是以具有自主产权的BMR高粱不育系为母本,以BMR苏丹草为父本的远缘杂交种,杂交组合为:BMR183A×BMR-S331,2021年通过全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委员会登记,登记号为:GPD高粱(2021)130061。冀草8号高丹草同时具有为光周期敏感特性和褐色中脉特性,突出特点是青贮利用时木质素含量显著降低,而且在北方春播条件下表现营养生长时间明显增长,作为营养体全株收获利用,饲用品质优。
1 特征特性
1.1 植物学特性。冀草8号高丹草,草本,芽鞘紫色,6叶期后叶中脉为褐色中脉,茎秆也表现为褐色,成熟时叶中脉褐色消失,但茎秆表面及髓部依然表现为褐红色。光周期敏感型,为短日照作物,在北方春播条件下表现营养生长时间明显增长,抽穗期偏晚,在南方地区表现营养生长时间变短,株型紧凑,冀中南地区株高可达353 cm,主茎叶片数23片,单株分蘖数2~3个,纺锤形穗,中散型穗型,深红壳,白粒。
1.2 生物学特性。冀草8号高丹草生物产量高、饲用品质优、抗逆性强。该品种产草量高,在冀中南亩产干草1 500 kg左右,稳产性好,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高,耐瘠薄、耐盐碱,含盐量0.3%以下的土壤均可播种。春、夏播均可;利用方式多样,青饲、青贮均可;青饲利用一般在株高150 cm以上刈割;青贮利用一般在株高300 cm以上刈割;再生性强,可多次刈割,刈割3~5 d后可萌发再生茎5~7个。
2 栽培技术要点
在南方地区一般3~4月播种,北方地区4~5月播种;地温稳定在10℃以上即可;条播为主,行距40~50 cm;每亩播种量0.5~1.0 kg;播种深度3~5 cm,播后及时镇压;一般在播后苗前采用38%莠去津悬浮剂均匀喷施地表的方式进行杂草防除;中等肥力的土壤底施N、P、K肥的用量分别为:纯N每亩10~15 kg,P2O5每亩10~15 kg,K2O每亩5~7 kg;拔节期或第1茬草刈割后追施氮肥1次,每亩施纯N 7~10 kg,追肥最好结合灌水或降雨进行;青饲利用一般在株高150cm以上刈割,青贮利用在株高为300cm以上刈割;刈割时留茬高度15~20 cm。
冀饲4号
冀饲4号饲用小黑麦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最新选育的牧草新品种。以饲用小黑麦NTH1888为母本、以饲用小黑麦NTH1933为父本,采用常规育种方法培育而成。2020年12月3日审定登记,登记号593。该品种丰产性显著,经多年多点比较试验证明,冀饲4号饲用小黑麦平均干草产量12 375.1 kg/hm2,最高年份干草产量15 698.8 kg/hm2。
1 品种特性
该品种为禾本科小黑麦属,一年生越冬性,草本,六倍体。株高165 cm左右,须根系,茎秆较粗壮,叶量丰富,茎叶颜色灰绿。复穗状花序,小穗多花,护颖绿色,花药黄色,结实性强。穗长纺锤形,长芒,每穗粒数45粒左右,千粒重47.45 g,籽粒棕色,长卵形,腹沟明显。抗旱性强,抗三锈病,对白粉病免疫。自花授粉。
该品种适应性广,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适宜黄淮海区域利用冬春季节生产,也可在长江流域秋播利用。孕穗期之前刈割可再生。青贮适宜刈割期为乳熟期(盛花期后一周),干草调制适宜刈割期为抽穗期。河北省中南部乳熟期一般在5月中旬,籽实成熟期在6月中旬,生育期230~250d,有利于后茬作物的安排。
2 栽培技术要点
冀饲4号在冀中南地区10月份播种,播期同当地冬小麦,播种机械可用小麦播种机即可。条播,行距18~20 cm,亩播量10 kg,播种深度3~5 cm。中等肥力地块每亩底施纯N 10 kg、P2O515 kg。返青期随灌水追施纯N 10 kg。生育期内仅需返青期灌水1次,每亩灌水量45 m3左右。无需农药防治病虫害。可青饲、青贮或晒制干草,青饲抽穗期刈割,青贮、干草灌浆期刈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