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视域中本科生班级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2021-08-24董欲晓于志云

现代交际 2021年14期
关键词:导师制导师辅导员

董欲晓 郭 冉 于志云

(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 济南 250101)

当前,一些高校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在实行辅导员制度的同时,从协同视域探索实施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精英导师制、班级导师制,向着大学生精细化培养道路不断迈进。本科生班级导师制是以班级为单位配备导师,具有工作内容贴近学生、考核观测点明确等优点。班级导师制在设计上应把握科学原则,建立“组织领导、选聘、工作开展、考核与评价”的运作模式,有力推动学生培养和学院重点工作开展。

一、本科生班级导师制的重要内涵

班级导师制是当前高校推进本科教育管理方式和育人模式变革的一种积极尝试。简单来说,班级导师制是由一名专业教师对既定的一个或几个高校班级的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业、就业、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指导。班级导师既不同于高校辅导员,也不同于专职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教师,他们肩负着多重职责。这一制度能够实现校内教育、教学优质资源的整合,促进协同育人,实现1+1>2的育人效果。

二、实施本科生班级导师制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实现协同育人目标

在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辅导员与专业教师是实现全面立德树人的两支重要的育人队伍,辅导员承担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日常管理事务,是青年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专业教师则承担教学任务,开展专业课教学、指导实训、课程设计与实习工作。两者之间分工明确但协同不足,专业教师更多关注教学,很少关心学生的学风建设、学习习惯养成、创新思维能力及其他能力培养;辅导员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对学生的个体发展、专业就业前景、学业等指导不足,这样就影响了高校育人的实际效果。[1]实施班级导师制,是全面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整合校内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举措,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育人协同不足的问题,对于提升育人成效,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格局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主要目标。目前,具有创新思维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实践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核心就业竞争力。班级导师主要职责为学业指导、科技实践指导和就业指导,明确了学生培养的关键环节,班级导师能够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有效帮助学生优化知识机构、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三)有助于专业教师落实教书育人职责

教书与育人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实施本科生班级导师制可以有效弥补师生沟通较少的缺陷,让导师与学生建立密切联系。导师具有的丰富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政治素养等都会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2]导师做到因材施教,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明确发展路径并学会正确处理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学习、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压力与挫折,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三、班级导师制的设计原则

当前,班级导师制在部分院校已经进行了尝试和探索,针对其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导师职责不清、工作热情不高等主要问题,在设计上应着重把握以下三项原则。

(一)理清班级导师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界限

学院必须充分论证班级导师的工作职责,制订符合学院实际的班级导师职责范围。班级导师不能重复和简单延伸辅导员工作,也不能在工作中各自为政,相互推诿。[3]这就必须明确二者的职责分工。辅导员仍然是从事学生工作的主力,按照辅导员工作职责开展工作;班级导师主要是发挥专业教师优势,在学生的专业学习规划、学业困惑、创新创业能力、职业规划等方面加强教育引导,并从事与之相关的学生教育活动。二者在工作上要协同配合,尽可能避免班级导师承担非学生专业相关的工作。

(二)实现专业教师优势与学院重点工作紧密对接

学风建设、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关乎学院发展大局的重点工作。与辅导员相比,专业教师在专业教育、学风建设、科技实践活动指导、就业指导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班级导师应当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对接学院重点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指导工作。对于新生群体,导师可以加强学生在专业方向、专业发展前景、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新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专业信心,明确大学目标;对于大二、大三学生,导师应重点开展赛事宣讲、创新实践项目指导、实习单位推荐等工作,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于毕业生,导师应加强学生考研、留学及就业单位选择方面的指导,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及工作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三)适度把握班级导师的工作量

班级导师一般由学院的专业教师承担,承担大量教学任务,也面临着科研压力,如果班级导师职责内容过多、任务过重,就会影响专业教师参与这项工作的积极性;如果工作职责、考核评估内容不够科学,那么班级导师工作就会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育人效果。因此,设计班级导师工作职责要考虑工作量适度,在工作考核评价方面要注重科学性和易操作性。

四、班级导师制的组织实施策略

(一)运作模式

班级导师制的运作模式主要分为三个步骤:一是形成导师选拔管理领导机制,统筹规划安排导师的选任、班级分配、日常管理与考核评估;二是班级导师选聘;三是导师工作的开展与评价。

1.建立组织领导机制

学院应建立导师选拔与管理机制,由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学院其他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学院办公室主任、教学科研办公室主任、学院团委书记、教研室主任为领导小组成员。导师工作办公室设在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

2.班级导师选聘

班级导师的选拔应结合班级学生所学专业,采取对口原则,由专业教研室负责导师选聘。导师选聘的范围为全院专任教师和实验人员。班级导师应由政治素质过硬、责任心强、敬业爱生、德才兼备、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专职教师担任,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导师的任期为本专业学生学制时间,任期内一般不再更换。确因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需要更换的,由教研室负责调整。

3.导师工作开展与评价

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第一周内,各专业教研室为每个新生班选聘导师,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汇总后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通过;学院在每学年第一学期一个月内对新任导师进行培训,导师与辅导员对接,并与学生见面;学院结合班级导师的工作特点和要求,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及工作研讨会,优化工作效果,提升导师工作水平;班级导师按照工作职责开展工作;学院每学年结束后进行班级导师工作考核并评选“优秀班级导师”。

(二)考核与激励

1.导师工作进行量化考核

导师在每学年伊始对上一学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向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提交工作记录与总结材料,由学院进行审核、公示。学院对导师工作进行评比,每个年级评选“优秀导师”并进行集中表彰(学院领导不参加评优表彰)。

2.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制定班级导师考核指标时,强调关注主要职责的完成情况,量化指标,操作简单可行,同时在指标设计时根据年级不同特点,针对非毕业班和毕业

班分别制定考核指标。考核中要注意减轻导师提交考核材料的工作量,数据由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和团委提供,导师无须准备;由学院团委、导师共同提交材料的,由团委先行整理,导师配合;其他材料由导师自行提交。

非毕业班的班级导师在工作考核中侧重于班级学风建设、班级联系工作、科技实践指导的成效上。考核指标体系分为两级:一级指标为学风建设、联系班级和科技实践;二级指标10项,总分值100分。考核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本科生班级导师工作考核指标体系(适用于非毕业班,满分100分)

毕业班的班级导师工作考核体系中增加了就业指导成效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总分值100分,毕业班导师考核指标体系见表2。

表2 本科生班级导师工作考核指标体系(适用于毕业班,满分100分)

3.实施班级导师工作激励

班级导师的激励机制应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加强优秀导师的工作宣传。导师选聘阶段,学院组织召开“班级导师”聘任大会,邀请“优秀班级导师”讲授工作经验,增强教师对班级导师的荣誉感和认同感;以新媒体为手段,利用公众号、校园网、校报、宣传栏等多途径宣传优秀班级导师的事迹,发挥榜样示范和带动效应;另一方面,将考核与激励挂钩。班级导师工作考核结果纳入学院整体的考核激励机制。学院每年给予导师交通、通讯补贴,对评为“优秀班级导师”的进行表彰。从事班级导师工作的,在教师系列评聘职称时予以量化加分,对评为“优秀班级导师”的额外加分。多措并举,营造关心、尊重班级导师的浓厚氛围,让更多专业教师参与、热爱班级导师工作。

五、结语

实施本科生班级导师制是学院整合育人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有力推动了学院各项重点工作。学校层面要出台鼓励政策,营造氛围,让更多专业教师参与到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关心学生成长成才,全面落实教书育人职责。

猜你喜欢

导师制导师辅导员
导师制联合进阶式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来源的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效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导师的猫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和谐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