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探讨

2021-08-24

现代交际 2021年14期
关键词:工科国际化应用型

王 涛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00)

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发展战略并制定了五大专项行动方案,其中有一项就是全力推动“湘企出海”,即依托优势产业、龙头企业、重点园区和项目,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加快推进湖南省企业走出去。从2019年开始,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永久落户湖南,打通中非经贸合作“湖南渠道”将会带来对应用型国际化人才需求的剧增。因此,将会有越来越多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湖南企业“走出去”,人才交流愈加频繁。“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的缺口必将越来越大,如何在我省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国际化人才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缺少明确的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近年来,随着教育对外开放逐步深入,高职院校充分认识到培养工科专业应用型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办学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高职院校并没有完全理解工科专业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导致在办学过程中对工科专业应用型国际化人才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最终导致人才培养难以满足国际化工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标准,无法满足当前国际市场对于工科专业应用型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不利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

2.缺少完善的国际化课程

课程国际化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和理念在课程设置方面的具体体现。[1]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离不开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建立以专业能力为本位、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并重、中外双语教学的教学活动。当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工科专业课程设置依旧照搬或者沿袭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缺少跨文化为核心的跨人文和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缺乏培养学生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对国际社会多元文化理解的能力,外语教学没有受到学校以及学生的足够重视,这都无法满足国际市场对于工科专业应用型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3.国际化教育合作的层次比较低

当前在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与国际相互接轨,满足国际市场对于工科专业应用型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需要加强与国际化教育合作力度。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工科专业的国际化教育合作水平层次比较低,因此国际化教育的合作效果不佳,难以达到既定合作效果,工科专业的学生无法适应国际市场,满足市场需求。同时,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在培养工业创新型人才时需要与企业相互合作,提高工科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应用型国际化人才的能力结构

“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应用型国际化人才,首先应该有国际工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一般特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技能的基础上,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有良好的创新与创业能力,符合项目东道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除具备基本的外语(如英语)能力外,还应具备项目所在国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熟悉项目所在国的政策、法律和社会文化。因此,符合“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要求的高职工科专业应用型国际人才需要具备三个核心能力,三者相互支撑,构成符合“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要求的高职应用型国际化人才的能力结构。

一是国际化专业技术能力。国际化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适应国际化需要的专业应用能力,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本专业符合国际标准的分析设计原则和标准。

二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世界各国类型、民族、宗教、文化都不相同,培养具有广泛的社会和人文知识,能够在跨文化交际环境中脱颖而出的人才,是极其重要和迫切的。

三是创新创业能力。当前,各国国情和舆论极为复杂,国际竞争极为激烈。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非常重要,能快速适应环境变化,面对现实,在新环境下创新工作,开创事业。

三、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1.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主要是学校基于本国的教育教学内容,引进国(境)外多元化的教育教学理念、课程、教材、教师、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管理经验等加以消化、吸收、融合和创新,为学生提供学习和接触符合国际标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平台,使学生掌握国际法规又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涉外办学监管信息网和湖南省教育厅国际交流处网页数据显示,目前经湖南省教育厅审批并报教育部备案的由省内高职院校与国外高校合作举办的且截止到2021年2月在办的项目共8个[2-3],主要集中在工科技术类专业,如表1。

表1 湖南省高职院校在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一览表(截至2021 年2 月)

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与加拿大卡纳多文理学院合作举办飞行器维修专业高等专科教育项目为例,该项目于2017年获批,2017年9月正式招生。在合作办学协议框架下,两校共同组建了项目联合管理委员会,制定了飞行器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进加拿大卡纳多文理学院航空技师—飞机维修专业16门专业核心课程,采用加方原版教材、参考书和教学资源,按照中加双方学术标准由加拿大卡纳多文理学院派出教师承担引进课程的授课和考核。在课程教学中,加方教师引用国外维修项目案例和技术标准,补充国外航空企业维修标准和规范,将国外项目案例、各种飞行器培训手册与课程设计相结合。参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通过国际化课程的学习和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拓宽了国际视野,还掌握了该专业的国际规则和符合国际标准的专业知识。与此同时,在合作办学过程中,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吸收加拿大卡纳多文理学院的先进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并加以消化、创新和融合,促进了自身发展。学校相关专业16名教师也通过赴加方学校研修及随堂听课、研讨、协同教学等方式提升了专业教学能力和国际化视野。

2.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通过学校和企业互助互利的合作关系,学校和企业合作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授课内容、开发教材、制定考核方式等,同时学校借助企业的先进理念和人才类型需求来促进、革新自身教育方式、方向和内容,形成“人才共育、教学共管、责任共担”的长效合作机制,不断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湖南省扎实推动制造强省建设,装备制造业迅速发展成为湖南省最大的支柱产业。以工程机械和轨道交通为代表的湖南装备制造业率先走出国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紧密对接湖南省战略发展布局,与国际化企业点对点合作开展外向型人才“订单”培养,与中联重科、中国铁建、德国博世、远大集团等企业合作办学,涉及数控、汽车制造、模具设计、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等15个专业(方向)。如与中联重科开办的“海外服务工程师班”,培养方案和评价体系由企业主导,教材、教具、教学项目和主要设备来自企业,满足企业特定产品和特定业务范围的要求。校企双方共同构建“通用课程+嵌入课程”的课程结构,将外语交际、国外人文风俗、客户沟通等海外人才的特定素养、能力课程嵌入在相应模块中。[4]学校还定期邀请政府部门、行业专家、海内外用人单位组织开展应用型国际化人才需求研讨会,分析产业、行业发展和国际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学校和企业实现了教师、课程和设备的共享,共同分析了人才能力素质模式,整合了国际标准、外语、外国人文和专业技能,从而提高了学生国际视野、外语语言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此外,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还与湖南省装备制造“走出去”企业合作建立“海外人才培训基地”,开展外向型人才培养和本土化员工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学院教师的国际视野和运用外语辅助专业教学能力。

3.国际人文交流模式

国际人文交流,即世界各国人民在思想文化方面进行交流,期望通过情感表达、价值诉求等,达到理解、认同与互信,进而转化为具有亲和力、互信力与感召力的柔性力量,成为国与国之间加深理解与信任的纽带。[5]教育领域的国际人文交流更是在促进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教育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也积极开展国际人文交流活动,并以此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程度,学生也在人文交流活动中提升了国际化视野和专业国际竞争能力。

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在该校举行的“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从2008年开始,围绕立德树人,朝着培育具有文化自信、全球视野的国际化文化传媒人才目标,在以中文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为内核的“汉语桥”赛事中,吸纳师生深度参与,逐渐实现了赛事资源与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对接,取得了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国际传播的“双赢”。“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是由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的一年一度的国际赛事,参赛选手覆盖亚洲、欧洲、大洋洲、美洲130多个国家,是一座连接中国和世界青年的沟通心灵的“桥梁”。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将“汉语桥”赛事嵌入到全院人才培养体系、文化实践体系等育人活动之中,促进世界各国“汉语桥”选手与学院学生开展跨文化的广泛交流,增进彼此认识与了解,拓宽了学生全球文化视野。传媒策划类、影视动画类、节目制作类、广电技术类、计算机网络类、语言类、表演艺术类等专业的学生在湖南卫视执行团队的指导下利用专业所学深度参与国际赛事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学院还采用项目教学方式,启用各类专业实训设施设备,发挥传媒类专业优势,为赛事制作了具有浓郁湖湘特色的文化产品,多次在全美中文教育大会、国际中文教育大会、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展出,深受海内外一线中文教师的欢迎。为配合赛事活动,学院还专门为学生开展通识性的跨社会文化教育,培养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学会尊重、理解和平等对待文化差异,同时培养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和处理文化差异能力。

4.国际学术活动模式

教师和学生是人才培养中的两个核心因素。[6]教师和学生国际化是人才培养国际化的重要载体。国际学术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以学术和专业为载体开展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是提升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成功实践。

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主要采用“请进来”和“送出去”两种形式,加速教师和学生的国际化流动。一是“引进来”,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校际交流和海外人才聘请计划,从国外大学和企业引入教师和企业精英为学生开设国际化课程。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职院校招收国际学生,在培养国际职业技能人才的同时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二是“送出去”,教师以公派出国访学、出国培训和研修到国外合作院校或知名大学有计划地开展访学研究,借鉴和吸收国外职业教育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国际化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优质教育资源,更好地适应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学生则以校际交流、合作办学、出国实习实训项目等方式到国外合作院校或企业开展留学和实习。两种形式形成了既引进、培育国际化师资队伍,又促进学生国际流动的长效机制。

猜你喜欢

工科国际化应用型
聚焦港口国际化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活动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