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堂“动”起来

2021-08-23丁茜

求学·教育研究 2021年13期
关键词:互动课堂初中音乐

丁茜

摘 要:在初中阶段,音乐教学是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很喜欢音乐,其中超过半数的学生却不喜欢上音乐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较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学音乐课堂缺少互动,初中音乐课堂相较于小学课堂显得呆板,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情绪调动不够。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互动教学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能够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初中音乐;互动课堂;互动的策略

一、关于现阶段初中生对音乐课堂满意程度的调查与分析

在初中阶段,音乐教学是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实际上,大部分学生很喜欢音乐,其中却有超过半数的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对此,我在所任教学校的八年级学生中进行了对音乐课满意程度的问卷调查,调查表明,80%的学生对音乐课不甚满意。

针对此现象,我也对部分学生做了追踪调查以及旁听他们的课堂,进而分析了原因:一部分学生认为现在音乐课本上的歌曲太老了,没有兴趣;一部分学生表示音乐课也有抽测考试,上音乐课和上文化课的感觉差不多,一般采用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有的老师还要求记笔记,学生对于老师的提问不作回答,造成老师上课尴尬的情况;还有少部分学生对音乐课重视程度不够,认为音乐课就是消遣娱乐的课程,学习态度不好,加上课堂上师生间缺乏良性的互动,造成课堂纪律涣散的现象。

对学生不满意课堂的原因进行调查之后,我又进行了后续的“你所喜欢和向往的音乐课堂”调查(见图1),这次学生给予我的启发还真不少。

调查表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课堂的互动,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初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也比小学阶段有明显的提高,音乐的听觉能力也比小学阶段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因其年龄和生理等方面的变化,在课堂参与方面,初中生已经不像小学生那般积极踊跃,在音乐课上唱歌表演都觉得不太好意思,课堂显得比较沉闷。初中音乐课堂相较于小学课堂显得呆板,学生情绪调动不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比较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学音乐课堂缺少互动。因此,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投入到音乐中。那么,如何利用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如何在音乐课堂上展开互动,使其成为学生心中所向往和喜欢的音乐课堂,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互动式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讨。

二、初中音乐课堂互动的策略

(一)关于音乐教材中声乐作品的课堂互动策略

1.语言式互动。对于如何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从导入环节就可以用语言的优势设置情境,让学生在优美的语言情境里展开自己的音乐想象。

例如,八年级上册《天路》是一节欣赏课,我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介绍作者、创作背景等相关音乐知识,而是先将教室的窗帘拉上,让学生处于一个静谧安详的环境中。接着我让学生闭上眼睛,伴随歌曲的流淌,想象洁白的雪山,远处一位美丽的藏族姑娘正站在雪域高原上看着火车慢慢开进自己的家乡……歌曲慢慢结束,学生们也逐渐从自己的想象中“醒转”过来。我用激动的声音诉说着我在歌曲中感受到的:“我看见洁白的雪山,看见美丽的姑娘,我似乎闻到了那香甜的酥油茶的味道。”受到了我的感染,学生们也纷纷开始诉说自己在音乐中感受到的场景。学生们有的说:“我看到蜿蜒的铁路穿越高原,飞扬的雪花,看到了公路旁的藏羚羊。”有的说:“我看到了美丽雪山,还看到了盛开的雪莲花。”……学生的种种感受,让我们对美丽的西藏充满无限神往。这种师生互动,创设了情境,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音乐作品的魅力,为将来欣赏音乐、鉴赏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2.律动交流式互动。除利用语言进行互动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身体动作或者手势、眼神等和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引起他们的共鸣,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

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青春舞曲》一课的时候,我给学生拓展欣赏了“玖月奇迹”翻唱的《青春舞曲》,学生们听后非常兴奋。我鼓励大家用Rap(说唱)的形式再来演唱歌曲,带领大家打着响指跟着动感的节奏晃动身体,大学感觉“都很嗨”。课后很多学生说“我把歌曲演绎成了周杰伦版的”“原来民歌还可以这样唱,好听,我喜欢唱民歌”。通过这节课,学生不仅体会了民歌的民族风格特点,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演绎了民歌,再也不说“民歌土,不好听”了。这样的律动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节奏训练式互动。我们知道构成音乐的最基本要素是节奏,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架。奥尔夫曾说过:“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是需加以诱导培育,进而为音乐所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授学生使用跺脚、捻指等动作来进行奥尔夫声势训练,在训练中进行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这在提升学生音乐学习效果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为他们独自创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上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时候,我在上课之初,先让学生完整聆听了歌曲,接着让学生按照音符和节拍将捻指和跺脚两个动作加入进去(可参考图2的奥尔夫声势动作组合图),之后随着大家对歌曲节奏的熟悉程度提高,又让他们加入抖肩抬腿等动作,以此来让学生熟悉歌曲和旋律,加强他们对歌曲的认知。在聲势训练的过程中,我让班级里几个做得好的同学站在我的旁边,带着大家一起做。在学生彻底熟悉这首歌曲之后,我再让他们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自行加入一些喜欢的动作,让他们对这首歌重新进行演绎,以此来加强他们对这类草原歌曲的理解,为他们将来学习更深的音乐知识打下基础。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作品描写的动作与身体配合,以此来体会旋律中的动感,加强对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学生七年级上册《船工号子》这首歌曲的时候,我先让学生看一段赛龙舟的视频,接着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做各种划船的姿势,通过模仿演唱,感受劳动人民辛苦劳作的场景,让他们明白劳动号子也是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进而体会出歌曲在劳动中的作用。在大家做各种划船动作的时候,我还充当大家划船的鼓手,利用鼓点的快慢引导学生加快和放慢自己的动作,加强他们对号子节奏和船工动作的理解。

又比如在教唱八年级下册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时,我会引导学生模仿在风中摇摆的树枝,使学生感受和体会摇摆的节奏,进而体验“摇篮曲”所表现出的特点与意境;在教唱七年级下册《一二三四歌》时,通过队列行进的方式,使学生认识行进的节奏与步伐的规律,找出适合行进的拍子,进而感受进行曲的特点。

4.情境创设式互动。情境教学法是音乐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方法。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即将学习的内容,结合教学目标和要求,利用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之中体会音乐所蕴含的情感,感受音乐中所包含的情绪。

例如在教授九年级上册《前门情思大碗茶》的时候,我首先为大家播放了一段关于北京大前门发展史的视频,然后又结合图片为大家讲述了北京大碗茶的“前世今生”,接着找学生来扮演卖茶的老人和少年国外学成归来的“我”,利用这种角色扮演的方式再现当年的情境。学生们听到要找人表演,开心极了,很快选出了适合的“小演员”,于是一场类似MTV的现场表演开始了……最后,学生们的表演很成功,赢得了一阵阵掌声。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故事教学法,创设一定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美好的故事情节里,理解音乐作品的含义,加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知,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授八年级上册《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曲的时候,我在上课之初,先为大家播放了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的相关歌曲,伴随着优美的曲调,我用低沉的声音开始为大家讲述关于香港的故事。随着音乐的流淌,学生们的眼前似乎展开了一幅历史的画卷,在这画卷之中,香港正从一个小渔村向世界级大都市进行转变……

5.游戏式互动。游戏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最喜欢的一种活动,而音乐游戏不同于一般的游戏,它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强调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所以,我们教师也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进行音乐知识的教学,通过游戏进行积极的互动,引导他们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以此促进学生对相关音乐知识的掌握。

例如,八年级下册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如图3所示),在讲解歌曲结构时,我让学生做语言接龙游戏:人民—民主—主义—义务—务实……然后再听这首歌,并且分辨出这首歌曲为四句体结构(3+3+3+2)。同时学生们还发现就像刚才的语言接龙游戏一样,这首歌曲每个乐句的尾音与下一乐句的起因相同,就好似一条鱼咬住前一条鱼的尾巴,同学们很容易就理解了“鱼咬尾”这种民歌创作方式。

然后,我请学生用五声调式来玩“音乐接龙”游戏(括号内需要学生创作)。

两个音(图4):

四个音(图5):

两拍(图6):

学生对这个游戏表现出极大兴趣,纷纷举手抢答。在音乐游戏中,他们很容易地掌握和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6.情感表达式互动。音乐是一种情绪的表现,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认知之后所产生的一种感受。因此,很多音乐作品都带有浓重的内在情绪,如悲伤、欢乐等。这些情绪或许隐藏在歌词中,或许隐藏在旋律和音符中,学生们要想深度解读这些作品,了解其背后所蕴藏的情绪,就必须能够深刻感受音符和旋律,进而了解其情感,再利用这种情感去解读作品。所以,为了加强学生对这类歌曲的理解,加强他们的情感记忆,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表情和动作将作品中的情感具象地表达出来,让学生通过解读教师表达出的具象情感,进而理解作品的情感,最终达到深度解读作品的目的。

例如在教授九年级上册《隐形的翅膀》的时候,我在歌曲开头,先是用一种充满希望的表情演唱歌曲的前几句;接着在后面几句中,我换上了痛苦的表情,表示我正在苦难中挣扎;但是随着歌曲继续流淌,我逐步露出一种充满希望的笑容,以此来代表我历经磨难,涅槃重生。在我对歌曲演绎完毕以后,我让学生根据我的思路,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歌曲,进而通过联想和想象,把自己对歌曲的理解用适当的表情演绎出来。听到我的要求之后,他们很快就用自己的表情开始演绎起来。

(二)关于音乐教材中器乐作品的课堂互动策略

1. 表演式互动。九年级上册《夜莺》,是一首充满中国古典音乐情调的现代电声音乐作品,它的特点是在乐曲中加入了中国的竹笛。我首先向学生讲述作曲家雅尼创作这首作品时的故事。雅尼喜欢夜莺,一直想用一种乐器来模仿夜莺的声音,找遍西方乐器却没能找到适合的,他来到中国后发现竹笛的声音与夜莺的声音简直无差别。同学们听到这里时脸上都表现出明显的民族自豪感的神情,对欣赏此曲也有了明显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带领大家分辨乐器音色,体会不同音色带来的不同感受:乐曲中竹笛的悠扬清越,小提琴的婉转飞扬,大提琴的低沉肃穆,还有钢琴和电声乐队的雄浑壮丽。欣赏完后,班里一位学过竹笛的同学主动表示要给大家吹奏乐曲主题,我随即用钢琴配合他的演奏,即兴表演也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2.对比式互动。欣赏教学中,乐器是课堂中最受关注的,许多老师常问的问题就是“这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而我会再加上一句“为什么会用这件乐器,换别的可不可以?”以此来引发学生对乐器所表现的不同情绪的思考。

例如在教授学生七年级下册《葬礼进行曲》的时候,我先播放一遍曲子,让学生对这个音乐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接着我让大家回忆一遍这首曲子,并且想象除了利用钢琴表达出這种强烈的恐惧和悲伤,还可以利用什么样的乐器达到同样的效果。学生们在思考了一会儿之后,提出了农村逝者下葬时所使用的唢呐。听到他们的答案,我打开视频为大家播放了一些用唢呐演奏的悲伤的曲子,并且要求学生将这两种不同的乐器进行对比,看看它们在悲伤情绪的演绎方面各有什么优缺点,哪个最能够打动自己。在这之后,我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些其他乐器对于一些悲伤情绪的演奏,一方面开阔他们的视野;另一方面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提高其鉴赏水平。

3.符号式互动。符号式互动也可视为图形谱和旋律线的互动,让学生通过画高低旋律线、画图形谱的方式,对音乐作品进行解读,进而加强学生对音乐旋律的感受。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于相关音乐作品的理解,还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让他们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到音乐作品的聆听上来。

例如,在教授学生九年级上册《瑶族舞曲》的时候,我让大家取出一张纸,根据乐曲的曲调高低画出他们听到的旋律线,我自己也取出了一张纸一起聆听。随着最后一个音符在教室里消失不见,我和学生的旋律线也画完。随后,我将乐谱投射到黑板上,开始对这首乐曲进行讲授。在讲授完毕后,我让学生对比自己所画的旋律线和乐曲的节奏,看看是否契合,以此来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力,促进他们音乐综合水平的提升。

4.伴奏式互动。九年级上册《铃儿响叮当的变迁》,是以《铃儿响叮当》为主题,加入大量的爵士音乐、流行音乐的元素改编而成,旨在通过对这首传统的圣诞歌曲进行变奏来介绍西方音乐历史的进程,以及从文艺复兴时期直到现代音乐的各种风格流派的演变。欣赏前,我通过动画视频《图解西方音乐史》,为学生们大体讲述了西方音乐史从圣咏—巴洛克—古典—浪漫—现代音乐的过程,也捋清了音乐风格演变的历史脉络,在欣赏中通过聆听不同的变奏引导学生运用音乐的要素描述其特点,进而了解各变奏所代表的音乐时期的特点。而在带有明显节奏特点的变奏时,我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来为乐曲伴奏,进行多声部的训练。比如变奏一“牧歌”,  我引导学生一边模仿演唱“falalalal”,一边用不同的打击乐器伴奏,大家一起创造多声部的和声效果(见图7)。

三、结语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互动式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课堂参与度,还能够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通过音乐课上的音乐实践活动,能够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一定要多采用这种手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使学生能够主动、持久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帮助学生真正喜欢上音乐,喜欢上音乐课。

参考文献

[1]李萍.构建初中音乐互动课堂的教学策略探究[J].大众文艺,2016(22):205.

[2]赖崇华.初中音乐互动课堂的有效性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6(06):170.

[3]刘茜.初中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刍议[J].音乐大观,2013(09):116.

[4]李晶.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问题的探讨[D].上海师范大学,2012.

[5]张丽娜.模式一环境下小学课堂互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互动课堂初中音乐
浅议互动课堂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多措并举,打造互动课堂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