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认证视角下职教师范生的培养策略研究

2021-08-23束建华

职教通讯 2021年7期
关键词:专业认证培养策略

摘 要:近年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的职教师范生仍然是我国职教师资的重要来源。《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旨在促进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内涵建设,提升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我国职教师师范生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培养目标契合度不够,专业教学融合度不够,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产教融合程度不深,学生专业学习趋向被动等。因此,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要在《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引领下,强化人才培养目标,落实课程改革的要求,实行“三导师”制,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职教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专业认证;职教师范生;培养策略

基金项目:2020年江苏理工学院教改课题“‘职教教师职业认知课程开发研究”(项目编号:11620412075)

作者簡介:束建华,女,江苏理工学院职业教育学部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1)07-0098-06

近年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的职教师范生仍然是我国职教师资的重要来源,因此,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要立足于新时代对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新要求,将职教师范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作为主要任务,紧扣“双师型”教师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应用的“双能力”培养和职业教育教学+相关领域的“双素质”培养的要求[1],提升职教师范生的培养质量。2019年10月,《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出台,强调了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三性”办学特色[2],其相互衔接、逐级递进的认证指标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3]。因此,从专业认证的视角下探析我国职教师范生培养策略,有利于提高职教师范生培养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有利于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一、《标准》对职教师范生培养的指标概述

《标准》是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而制定的,在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等指标达成上都做了明确规定。(1)在专业培养目标方面,《标准》明确指出,培养目标应“面向国家、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等战略需求,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教师教育相关政策要求,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因此,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做到:一是政策上的契合。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契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教师教育相关政策要求;二是能力目标上的契合。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要注重师范教育与技术教育双能力的教育目标,契合国家及地区改革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双师型”教师的目标要求。(2)在毕业能力要求方面,《标准》的制定紧扣“产出导向”的理念,聚焦职教师范生受教育后“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等关键问题,对接社会需求,明确要求职业技术师范教育阶段要培养职教师范生“一践行三学会”四种能力,即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其中,“学会教学”指标中涵盖了专业知识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这正符合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要求。(3)在课程与教学方面,《标准》明确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课程教学要跟踪对接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前沿,课程内容要体现“专业性、职业性与师范性”的融合,培养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职教师资。这既是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自身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顺应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4)在实践教学方面,《标准》指出,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要“实践教学体系完整,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有机结合,实践教学有明确目标和具体计划,累计不少于36周,其中教育实习不少于10周。”此外,《标准》对职教师范生的实践导师方面也有明确要求,要求“实行高校教师与产业导师、职业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实践的‘三导师制度”,并且要求“责权明确,协同育人,有效履职”。(5)在学生自我发展方面,《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教师范生作为准教师,其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是必备的基本技能,也是教师职业的基本素养。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要重视培养职教师范生的专业规划和专业发展的意识,不断拓宽职教师范生自身的专业视野,提升专业水平,助力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

二、专业认证视角下职教师范生培养现状分析

(一)人才培养目标契合度不够

“培养怎样的人”是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如上所述,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未来的职教教师,这些未来的职教教师需要具备教师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应用的“双能力”和职业教育教学+相关领域的“双素质”。但实际上,大部分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偏离,笔者认为,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很多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陆续向综合性大学转变,大量压缩职教师范类专业及招生比例,职教师范生的数量也大大缩减,开始着重培养综合性人才,职教师范生的培养处于边缘化。二是职教师范生与非职教师范生的培养过程并无很大差异,同样都是理论课+实践课的课程安排,实习要求和时长也较为接近,考核标准和考核结果也无明显差别,这就直接导致了职教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偏离,学生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似有非有”,就业竞争力不强,人才培养目标契合度不够。

(二)课程教学融合度不够

职教师范学生是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的重要来源,从理论上来说,职业教育的本身属性决定了职教师范生必须具有“师范性”和“专业性”,《标准》指出,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课程内容要体现“专业性、职业性与师范性”的融合。但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很难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广西师范大学3个培养职教师资类艺术设计专业为例,有调研表明,学生在一、二年级时教育理论知识和各类专业类课程的教学较多,但各课程之间交叉和联系并不多,相对独立[4]。在职教师范生的专业课程和师范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之间也缺少交流,两类课程的教学设计属于相对独立的状态,“师范性”和“专业性”得不到融合。

(三)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

实践教学环节是加深专业理论认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标准》对职教师范生实践教学的要求是“实践教学体系完整,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有机结合”。但目前来看,职教师范毕业生在实践能力上不占优势,这与我国当前职教教师教育的实践教学质量不高有着很大的关系。一是实践教学课程的结构不合理。《标准》明确指出,学生专业实践与教育实践“累计不少于36周,其中教育实习不少于10周”。但有调查显示,在传统的师范类培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教育见习实习仅4至6周[5],实践的周数明显低于《标准》所规定的数量,实践时间得不到保证,实践效果也不理想。二是实践内容与职业学校教育内容脱节错位。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实训实践的内容也随之不断地更新变化。但是,職业技术师范院校的专业实践教学更新滞后,未能跟上职业学校实践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及时作出调整,出现了实践内容脱节或者错位的现象。三是实践类的指导教师构成较为单一。实践指导教师在职教师范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来看,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缺乏一支能够实施“双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践指导教师中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数量较少[6],实践指导类教师的构成单一。

(四)产教融合程度不深

《标准》中对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明确规定,要求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培养单位要“建有长期稳定的专业实践基地和教育实践基地”“能够提供合适的专业实践环境和实习指导,满足师范生专业实践需求”。2018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指出,“面向培养理实一体、德业双修的卓越中职教师,重点探索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需求,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与企业共建了诸多产教融合基地,探索校企共育模式,政产学多方共同参与,开展人才培养、科研与社会服务等,提高“双师型”教学和实践教学效果。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人才培养计划与企业实践教学的规划冲突,导致部分计划无法落实,成为空谈;由于企业教师缺乏约束力,导致计划内的课程任务无法完成,实践教学大打折扣;高校教学评价体系与企业评价体系之间不一致,导致高校与企业对学生实践的评价标准不一等。从这一些问题中我们也能看到,虽然高校与企业、高校与中职校之间共建了很多协同培养基地,但是缺乏稳固和深层次的合作关系,企业导师、校内导师、中职校导师之间也缺乏沟通,没有形成长效实效机制,责任主体不明确,使得协同育人浮于形式,实践教学的效果得不到保证。

(五)学生专业学习趋向被动

职教师范生专业学习趋向被动的主要表现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学习兴趣不浓。有调查显示,80%左右的职教师范生都是调剂生[7],大多数学生没有填报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根本谈不上学习的兴趣。二是学习获得感较低。部分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认为,该专业要兼顾专业技能与教学技能的学习,学习任务很重,很多知识的学习仅是浮于皮毛,缺少专业学习获得感[7]。三是从教意愿较弱。有调查以江苏省某高校服装专业职教师范生为研究对象,对职教师范生的从教意愿进行了资料收集,数据显示:有意愿去中职学校做教师的学生仅占调查样本的36.6%,这就说明专业的职教师范生到中职学校做老师的倾向并不突出[7]。学生从教意愿弱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使他们对于专业的学习逐渐趋向被动,不利于自身的专业规划和职业发展。

三、专业认证视角下职教师范生的培养策略探析

(一)强化人才培养目标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作为职教师资的“母机”,肩负着“双师型”职教师资的培养重任,要始终以国家相关政策引领办学定位,以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将培养高质量高技能的工匠之师作为首要任务。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要以专业认证标准为视角,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相关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相关政策要求。同时,还要坚持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作为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将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培养阶段,所有教学活动要围绕这一理念展开,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对专业的认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专业感情和职业素养,使其更好地服务职业教育。

(二)落实课程改革要求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职业院校“三教”改革也在稳步推进,在此背景下,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课程内容要体现专业性、职业性与师范性等“三性”融合的要求,要紧扣《标准》的指标要求,在课程设置、课程教材、课程评价体系的制定中要对标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需求,做到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一是对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类教师标准、培养标准等要求,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要求,重新修订和完善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各专业方向的课程内容,体现职业教育“三性”特色,将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类课程深度融合,合理设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开设符合校本实际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二是选用适合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的优质的职教特色教材,注重吸收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及学生特点的变化,编写合适的校本教材,形成职教特色鲜明的课程资源。三是制订适合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过程行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机制,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专业实践课程评价标准要借鉴吸收国际先进行业企业的相关评价标准,同时也要适应地区职业教育要求的相关评价标准,对课程的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

(三)实行“三导师”制

职教师范生培养单位要以《标准》为导向实行高校教师与产业导师、职业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实践的“三导师”制,制定相应的制度与措施对学生的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进行有效指导。一是组成结构合理的“三导师”师资队伍。导师要定期遴选更新,确保有一定数量的高技能产业导师补充到师资队伍中,在职称评审中增设相关认定条例,提高产业导师的薪资待遇,保障“三导师”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二是实行导师考核机制。对于导师要实行考核制,督促导师对学生实行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全程指导,强化导师责任,切实将指导学生实践作为工作职责。三是建立导师交流制度。“三导师”要定期召开“协同教研”“多向交流”等活动,开展学生实践活动的交流活动,不断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相互交流合作,达到协同育人的效果。

(四)完善實践教学体系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要完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将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有机结合,主要做到以下三方面。一是调整实践课程时间。根据《标准》要求,合理设置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实践与教育实践的时间,其开设情况要根据实际的生产需求、技能的递进贯通要求,依次有序地在每学期进行,确保累计周数不少于36周,教育实习至少10周,专业实践内容包括技能训练、综合训练、岗位技能以及创新能力训练等,重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二是共建产教融合共享型专业实践基地。根据《标准》规定要求,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实施实践教学具体计划,设置专业实训教学任务,与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共享型实训基地,构建并不断完善实训基地运行保障制度,以培养学生的工程认知能力、操作技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采用模块化的实训内容、多样化的实训方式、多元化的实训队伍,对实训教学进行信息化管理。三是完善校校共建教育实践基地。教育实践内容要涵盖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教研实践和实习实训指导等方面,构建与中职校师徒结对制度,定期展开教学研讨,对实践教学的环节给予全程指导,提升师范生的教学胜任力。

(五)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要具有学会发展的理念,对职教师范生的学习自主性提出较高要求,在职教师范生培养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一是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角度分析,职教师范生对于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的认同,是经过自我学习、自我成长和不断地自我反思,并且能够与这一工作领域有机结合,经过成熟思考,对职业学校教师身份所表现出的积极认同。职教师范生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师资队伍的后备军,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教教师的薪资待遇、职称晋升、社会地位等都会得到提高。通过对职业性质的进一步认识与合理引导,促使职教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态度与教师职业理念,提升对职业学校教师的认同度。二是构建“准教师”身份。“准教师”身份的构建,是学生个体与外部环境的对话与磨合。如果学生的专业思想不够稳固,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效果皆得不到保障。因此,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要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目标,开设专业相关的导入性活动,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就业指导、行业典型引领、去职业学校认知实习开展职业预期调研等活动,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对自己的教师职业进行预期,帮助师范生完成教师身份的构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到提升,学习效果自然也会得到加强。

教师是教育的基础和源泉。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师范教育,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专业认证标准也体现其类型特色。在专业认证的视角下研究职教师范生的培养,有助于引导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在培养体系、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建设、评价机制等各方面的综合改革和提升,促进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内涵建设,提高职教师范生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何杨勇.职教“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分析[J].职教论坛,2021,37(4):89-90.

[2]曹晔.《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研制解读[J]. 职教通讯,2020(12):82-87.

[3]陈颖,高忠明.《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探微[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1):56-60,71.

[4]陈雪映.艺术设计类职教师范生教师教学技能训练实践研究[J].美术大观,2018(1):140-141.

[5]刘俏楚.“双师型”师范生培养现状、问题及优化路径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9:21-22,41.

[6]孙翠香.职教师资培养: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J].职教论坛,2013(25):63-70.

[7]隋秀明.广西高校职教师范生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学院,2014:18,26-27.

[8]段杏元,苏爱国.职教师范生从教意愿的调查与分析——以江苏某高校服装专业为例[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21,27(3):106-112.

[责任编辑   王文静]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Strategy of Normal Student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SHU Jianhu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normal student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ed b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normal colleges are still an important source of vocational teachers in China. Based on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Th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standard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normal education” aims to promote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normal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normal education.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normal student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such as the lack of fit of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the lack of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the lack of obvious effect of practical teaching, the lack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and the passive tendency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learning. Therefor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standard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normal educatio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normal colleg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implement the requirements of curriculum reform, implement the "three tutors" system, improv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and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so as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Key words: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normal student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strategy

猜你喜欢

专业认证培养策略
创客类系统实训的自适应结构化模型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的机械基础实验课程改革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和评价体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专业认证视域下信息类高校人才培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