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路径探析
2021-08-23茅一娟
摘 要:“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张謇所体现的精神与中等职业学校立德树人工作在本质、内容和育人路径等方面高度契合。因此,海门中等专业学校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面临的问题,将地方先贤张謇的精神有机融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通过建设“大生教育”德育品牌,以“大爱、大诚、大志、大为、大美”五大理念为精神引领,以“生命项目、生长项目、生涯项目、生态项目、生活项目”为行动路径,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守正与创新。
关键词:立德树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张謇大生思想的学生社团建设校本研究”(项目编号:ZYB251)
作者简介:茅一娟,女,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高级讲师,教育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教育教学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1)07-0122-06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也再次强调,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语境宏阔、寓意深远,“立德”就是要求以德为先,以正面的教育引导人、激励人;“树人”就是要求以人为本,以适合的教育塑造人、发展人。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立什么德、树什么人,对学生、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跨进社会,他们在学生时代所形成的思想道德将直接影响未来,影响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养,关系到国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因此,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探寻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发展的路径尤为重要。
一、中等职业学校立德树人的现状和问题
(一)重目标设定,轻身心发展规律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但现实情况却是,各中等职业学校重视设定德育工作目标,却忽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除了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心理“断乳期”现象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还会因家庭教养方式、社会环境等因素,呈现出价值观模糊、责任感欠缺、行动力迟缓、自信心不足等现象,这与其心理上逐步追求成熟、独立和个性化发展产生矛盾。因此,学校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遵循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主动思考学生身心成长需求,具化、细化、柔化德育目标,才能有效提高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重内容导入,轻学生现实需求
多年来,学校以德育教育目标圈定德育的主要内容,但德育教育内容与社会实况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学校德育内容与学生的现实需求时有背离,这让学生不由得对德育内容产生怀疑。一方面,由于德育内容“高大远”,切入学生生活实际少,与学生真实需求不符,学生就很难亲近德育,德育工作也难以达成目标。另一方面,如果仅根据德育教材和老师说教式的输入,不仅得不到想要的效果,还会让学生感到事不关已、厌烦不已,学生不感兴趣,立德树人就成了空谈。可见,在德育内容的设计上,只有通过多种形式、多样渠道的活动,重视学生主体体验和主动参与,寻找最适合的办法解决其思想冲突,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才能发挥德育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力量。
(三)重理论灌输,轻系统化研究
尽管各职业学校十分重视德育工作,但由于德育师资队伍专业性不强、德育途径比较单一、“三全育人”落实程度不均等原因,德育工作普遍存在范式化、形式化等情况。如何让德育摆脱传统说教的面孔,变得鲜活、细腻、感人,这需要学校结合实际,通过专业化的探讨研究,从零打碎敲式的实践走向系统研究。事实上,立德树人除了加强课堂思政之外,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也意义重大。特别是在国家德育大纲总要求的框架下,中职学校结合区域特点和学校实际,加强德育工作理实一体化研究,在規范理论和生动实践中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守正创新。
(四)重硬件投入,轻德育品牌建设
随着各级各类创建、检查、评比的推动,中等职业学校的硬件水平得到迅速提升,育人环境也逐步配套完备。无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八礼四仪”校园小景,还是学生成长中心、心理咨询室,各学校都已基本布置到位。但仅有硬件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大部分中职学校还缺乏具有特色的品牌特色。因此,中职学校需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在内涵发展上勤思考、多发力,将校园打造成立体式的教科书。同时,还需完善“三全育人”整体格局,形成一整套德育工作机制,在“一校一品”的生动实践中凝练出校本化德育品牌,推动学校育人形成新成效、新特色。
二、张謇精神融入职业学校立德树人的可能性
张謇是我国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在其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艰苦奋斗中,张謇精神的内涵主要有三点:一是在艰难岁月中所表现出卓绝的爱国行动,二是在实业、教育同步大兴中所体现的责任担当,三是在关怀民生中充满道义的友善情怀[2]。张謇在所创办的企业名字里,都离不开“大”或“生”,把其一生事业命名为“大生”,表明了他复兴中华、改善民生的初心。张謇精神与职业学校立德树人工作高度契合。张謇曾旗帜鲜明地指出,“一国之立,必有其本。本何在?在道德。”[3]可见,张謇始终把道德教育放在教育最基础、最根本的地位。
(一)张謇精神与立德树人的本质高度契合
张謇说,“爱国当先爱身,爱身当先爱学,爱学当自爱其可贵之光阴。”这种振邦兴国、自强不息、抢抓机遇的精神跃然纸上,“以少少人之劳苦,成多多人之逸乐,不私而公”,这种忧国忧民、成人之乐、苦己乐人的高尚情怀和宽阔胸襟,成为张謇精神的精髓。当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应当珍惜时间,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而努力读书、苦练技能。立德树人的根本旨意是明确人只有在报效祖国、服务社会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只有将自身的“出彩”和贡献与国家、社会、时代、他人等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拥有正确的人生方向,才能实现“人”的最大价值,因此,两者拥有共同的本质属性。
(二)张謇的主张与立德树人内容高度契合
张謇的主张有很多,他指出,“其人果正,则必有忠君爱国之心,有忠君爱国之心,则勤求事理之必于当”。他对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等行径公开斥责,对近代列强蹂躏中国的罪恶行径深恶痛绝。可见,爱国主义是张謇的精神源泉和重要支柱。张謇勉励学生要“相劝以勤学,相规以伤行,相爱以合群,如是则私德修而公德进”,他主张勤奋学习、遵章守纪、仁爱友善、立德修身,要求学生具备德艺兼备的人生品格。张謇为纺织专门学校题写的校训是“忠实不欺,力求精进”,希望学生能够具有诚实守信、踏实做事、追求上进的可贵品质,培养敬业精进的职业境界。他要求学生“总期无负所学,有所贡献社会”,大力发展实业,为实现强国梦上下求索;投身教育事业,为实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热心公益事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当下,中等职业学校立德树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统领,内容涵盖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精神教育、道德品行教育、法治知识教育、职业生涯教育等,虽与张謇的主张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但两者主张一脉相承,内容有着很多共通之处。
(三)张謇的人才培养方式与立德树人路径高度契合
张謇精神产生于20世纪初风雨飘摇的时代,他准确把握时代脉博,“父教育母实业”是他对中国近代教育和实业关系的精准概括,“德行必兼艺而重”是他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高度凝练。张謇认为,“人之道德,端赖养成。”职业道德不是天然生成,也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通过系统的养成教育达成,而实践就是道德养成的根本途径。“良知之学,重在知行并进。”张謇认为要把认知与实践统一起来,把道德教育和生产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他提倡在生产生活中培养学生勤劳刻苦、勤俭节约的品质,这与立德树人强调从课程德育、社会实践和学校文化等方面重视建构也是高度一致的。立德树人要求把德育贯穿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尤其强调在德育形式、德育内容上作创新,将德育目标落实、落细、落小,以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因此,张謇精神与立德树人同样遵循知行并进的践行路径。
三、张謇精神融入职业学校立德树人的路径试点
海门中等专业学校结合国家育人总体要求,大力弘扬地方先贤张謇的精神,将张謇精神有机融入学校德育工作,通过十多年的德育实践,最终创立“大生教育”德育品牌,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守正创新。学校确立了“以生为大、因爱而生”的德育总基调,总结、提炼张謇精神,并细化为“五大”理念及“五生”项目。
(一)“五大”理念——“大生教育”的精神引领
1.大爱。大爱是张謇精神的首要特征,表现为胸怀天下、复兴中华的爱国情怀[4]。张謇的爱国主义思想萌芽于少年时期塾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教导。青年时期的军旅游幕经历,孕育了他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立国自强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年大魁天下后,面对甲午惨败、朝廷腐败,他毅然弃官从商,把爱国强国情怀融入到日常的一言一行中。
大爱,是学校首先倡导的职业情怀。让学生了解到爱国,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在一次次庄严的升国旗仪式中;爱家乡,不是吹嘘和包装,而是学成后能主动归来反哺家乡建设;爱学校,也不是强制性灌输,而是来自内心深处对学校一草一木的尊重和热爱。
2.大诚。大诚是张謇精神的重要基石,表现为抱诚守真、持之以恒的可贵品质。张謇是诚信的忠实拥趸者,他认为“无良,不人;无信,不国。” 在他创办的教育事业中,处处可见他对诚信的向往和倡导。张謇在许多演讲中教育学生守信用,他特别强调忠实守信是学生进入社会之门、成才自立的必备钥匙。张謇的这些观点,对于今天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是极为适用的。
大诚,是学校倡导的职业道德。学校开展的诚信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对于职业学校而言,培养的学生鲜有走上科研之路,但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遍布各行各业,深受社会和企业欢迎,培养出的大国工匠更是职业学校的金色名片。
3.大志。大志是张謇精神的动力源泉,表现为勇于拼搏、矢志不渝的实干精神。张謇曾希望学生在生活上“不可较最普通之今人增一毫”,而在志向上“不可较最高之古人减一毫”。他要求学生牢记责任和使命,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大志,是学校倡导的职业精神。学张謇精神,就是要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倡导劳动实践、创新创业,弘扬“我劳动我光荣、我创造我伟大”的时代新风尚。
4.大为。大为是张謇精神的立足之重,表现为锐意进取、强毅力行的奋斗精神。在中国状元榜上,像张謇那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实业的是唯一。他所创办的事业,在全国都具有开创性的现实意义,处处散发着“敢为天下先”的光辉。
大为,是学校倡导的职业路径。张謇这种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激励职业学校学生培育“匠心匠品”,自强不息。学校的蓝领园、工匠园等实训基地,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孵化基地。
5.大美。大美是張謇精神的原点归宿,表现为创造福及百姓、惠泽后世的“新新世界”。作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张謇堪称中国早期现代化先驱,是高瞻远瞩的城市规划家。张謇殚精竭虑、苦心经营,在南通迅速建设了一批图书馆、剧场、博物院、公园以及一系列养老院、育婴堂等慈善项目。南通之所以拥有“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美名,离不开张謇以民生为首的“大生”思想与实践。今日通海大地处处浸润着张謇的印迹,激励着后人以“大生”思想为指引,奋勇前行,共同开创美好生活。
大美,是学校倡导的职业向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目标,就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美”,既是“大生教育”的靶向,又是“大生教育”的原点。“共建美丽职教校园,同育美丽职业人生”,是学校师生对“过一种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的美好向往,也是全校师生共同的目标愿景和价值取向。
(二)“五大”项目——“大生教育”的行动路径
在張謇“大生思想”的精神引领,海门中等专业学校展开了“大生教育”的五大项目,促进学生德育发展。
1.生命项目。(1)理想信念教育。在学生中组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引导学生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仰,深刻体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安全教育。学校始终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作为重点工作,通过开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卫生防疫、实训安全等主题教育,深入贯彻“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3)心理健康教育。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学校建立专门场所和专业的辅导团队,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的“馨语”名师工作室成为干预、化解学生心理危机的重要港湾。
2.生长项目。(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层面的价值指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5]。(2)行为习惯养成。以“六个一”“学分银行”“一日常规”等抓手,培养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遵章守纪、诚实守信、热爱劳动等优秀品质培养融合于校园日常。(3)激励保障。学校制定《“大生教育”学生奖助管理实施办法》,逐步完善“奖、助、勤、补”等奖助学金制度,以激励为杠杆增强学生内驱力,以助学为途径关爱贫困学子。
3.生涯项目。(1)职业理想教育。除规定的德育课程教育外,学校传承张謇先生改革创新、强毅力行之举,指导学生制订活页式“职业生涯规划清单”,点燃学生青春梦、成才梦、创业梦。(2)就业教育。通过优秀毕业生典型事例宣传、回母校现身说法等,为学生找到身边的榜样人物。通过校企合作、学徒制试点、顶岗实习、校园招聘等途径,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自信,找到最适合的成才岗位。
4.生态项目。(1)国情教育。学校从自然、人文两方面入手,注重“中国特色”展示,突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让学生在考虑和处理问题时,能从基本国情出发,在思考与实践中学会知国、爱国、报国。(2)社会公益活动。学校定期组织环保手拉手、青年志愿者行动、进社区专业服务、爱心公益、守“艺”人展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助人为乐、关心公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品质,丰富人生体验,实现心灵成长。(3)倡导文明消费。倡导勤俭节约、文明消费,既是对自然资源的尊重和珍惜,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表现。学校教育学生在生活中懂得量力而行、适度消费、不贪图虚荣、不盲目攀比,指导学生形成健康的消费观。
5.生活项目。(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文学、书法、乐器、工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乡土文化教育。海门历史不长,但也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江海乡土文化。海门山歌、通东民俗、沙地文化等,需要广大青少年亲近、热爱和传承。张謇是海门人的骄傲,多年来学校持续深入开展丰富的张謇精神进校园活动,在广大学生中形成了优质的“謇文化”基因。(3)社团活动教育。美好的生活既要有物质作保障,更要有精神为支撑。根据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学校广泛开展文学、艺术、技能、科创等类别的社团活动,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参与一个社团,多年来,全校已形成了“百团大战”的生动局面。(4)人际交往教育。美好的校园生活,来自于人与校园环境的和谐共生,更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友善相处。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班、团、宿舍文化建设等,教会学生控制不良情绪,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的通知[EB/OL].[2021-04-03].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0/201501/t20150107_183069.html.
[2]马斌.张謇精神与核心价值观的契合及引领[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2):18-22.
[3]汤善芳.张謇职业道德教育思想产生的根源、内涵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16):64-68.
[4]黄彩萍.张謇大生文化的研究与实践——以海门中专“大生教育”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9(2):174-175.
[5]王晓燕.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20,39(11):20-22.
[责任编辑 王文静]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Mor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ral Values Establishment and People Cultivation
——Taking "Dasheng Education" in Haimen Secondary School as an Example
MAO Yijuan
Abstract: The spirit of Zhang Jian, the sage and model of Chinese private entrepreneurs, is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moral education work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terms of essence, content and education path. Therefore, aiming at the problems faced by mor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Haime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organically integrates the spirit of Zhang Jian, a local sage, into the school's moral education work.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ral education brand of "Dasheng education", Haime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akes the five concepts of "great love, great sincerity, great ambition, great achievement and great beauty" as the spiritual guidance, and takes the "vita project, growth project, career project, ecological project, life project" as the action path, to promote the integrity and innov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Key words: moral values establishment and people cultiv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mor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