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百年中的红色基因
2021-08-23杜连森
杜连森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便十分重视教育工作。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教育纲领,重点任务是通过工农教育启发劳动大众的革命觉悟和培养革命干部。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特定历史条件下特殊的职业教育,它与无产阶级具有天然的联系,因而具有浓厚的红色属性。
其一是工人教育运动。工人阶级是共产党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许多党员深入工厂、矿山,广泛开展工人教育,各个省市相继办起了工人补习学校,较为著名的如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沪西工人半日学校、天津工人工余补习学校等,在学校里工人接受基础文化知识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随着革命斗争的深入和革命政权的初步建立,工人补习学校的职业性内容越来越凸显。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审定的《工人补习学校简章》规定:“办学目的是为提高工人的文化政治水平,扫除文盲,加强工业技术进步;工人、学徒、工作人员、家属及附近群众都可入校学习,按程度、职业分班教授。”工人补习学校的开办,提高了工人的文化知识水平、生存能力和阶级觉悟,为培养工人运动干部和在工人队伍中发展党组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二是农民教育运动。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的天然同盟军。在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深入农村发动群众,主要的策略是从教育入手。作为北伐的起始地,广东最早开展了农民教育。彭湃组织的海丰农民总会下设教育部,创办农校,农民子弟免费就读;同时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澎湃亲自讲授“海丰农民运动”“东江农民生活状况”“开展农民运动的经验”等课程,培养了大批农民运动干部。1924年,毛泽东在韶山地区发动农民,广泛建立农民协会和创办农民夜校。在反围剿斗争期间,为了实现农民军革命战士的文化翻身,增强他们的革命斗争积极性,苏区临时中央政府大力开展识字运动,将文化教育与政治斗争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经验表明,只有对农民加以适当的教育和训练,才能够发动和组织农民,才能调动最广泛的革命力量。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工农教育经验为今天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首先,职业教育要牢牢坚持面向劳动阶层、服务劳动人民的基本底色。战争年代,劳动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依靠的主要革命力量;和平年代,劳动人民是党的执政根基。只有办好劳动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其次,职业教育要坚持知识技能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统一。今天,职业教育的任务已从培养有阶级觉悟的革命战士转向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普通劳动者。其三,职业教育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职业教育要继续发扬革命年代一边学习、一边生产的奋斗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的职业教育始終坚持为劳动人民谋利益、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尤其是当前习近平总书记领导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职业教育的红色基因告诉我们,唯有把劳动和劳动者摆在突出位置,才能最终实现广大劳动人民技有所长、人人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