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五育并举 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六维一体”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2021-08-23邓宏凯

贺州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赋值素质体系

邓宏凯

(贺州学院 校团委,广西 贺州 542899)

评价体系在教育发展中起到指挥棒的作用,不仅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育人要求的重要抓手,还是引导学生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增强综合素质等方面不断提升的主要办法[1]11-15,并且在检验“三全育人”工作成效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高校学生评价中,评价指标过于单一,唯分数、唯荣誉、唯论文现象依然存在;评价功能缺乏导向性、激励性、发展性;评价主体多以教师为主,难以显现客观、准确、高效的特性,不乏存在一些人为因素和主观色彩;评价目的带有终结性色彩,过分强调甄别、选拔的功能,成为决定学生评奖、推优等主要依据;评价缺乏发展性、诊断性;评价结果反馈机制不够健全[2-4]。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2020),明确指出:要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形成与时代特征相适应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1]11-15。基于此,本文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构建“六维一体”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以在实现评价体系指标全面系统、评价主体客观、评价方法科学、评价体系可操作的同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能力”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发展性评价的内涵

发展性学生评价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现代教育评价发展的最新理念,十分强调评价的发展性作用[5]18-20。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深化改革,新时代对高校构建完善的学生评价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6]273,现行的发展性学生评价制度正从评价内容单一性向多角度、全方位视角转变,从赋值型、终结性评价向发展型、咨询型评价方式转变。对于发展性学生评价制度,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特征鲜明,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国外的高等教育评价已有较为完善的理论与实践体系[7]。发展性评价方法方面,美国高校的学生评价以学生发展内在需要为出发点,不仅关注评价结果,更加重视获取这个结果的评价过程,评价目的是了解把握并进一步改进学生的学习状况,常采用档案袋评价法、课堂评估法、价值增值法、毕业生追踪调查法等学生评价方法。加拿大高校运用科学专业的评价工具,实施教育、学习与评价一体化战略,将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内容分类后再进行评价[8]49-58。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发展性学生评价研究大多聚焦于构建评价体系,其中涉及学业评价内容、学业评价方法的文献较多,对学生评价的内容、方法、模式、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数量较少;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对于评教领域的研究多,聚焦于学生的评价较少;文献多涉及高等教育中发展性学生评价中的学业评价方法研究,往往聚焦于既定的评价方法,根据评价内容设计相关评价任务,进行对比分析检验所选既定评价方法的合理性,缺乏对评价方法的全面深入的分析探讨。学生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待加强,亟待从评价价值取向、对学生未来综合发展做出科学化合理化的评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三方面进行相应的完善与改革[5]18-20。

学生发展性评价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开展以高校学生为对象,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主体的发展性学生评价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验证“三全育人”工作成效的核心环节。其核心理念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以学生成长为主线,针对不同年级分阶段、分层次、有侧重地从德、智、体、美、劳、能力六个方面的变化与进步为纪实重点,系统、科学、全面收集学生在校期间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素质拓展等方面信息,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的表现。二是定期运用评价体系,采用学生自评、同学评价、班主任评价、辅导员评价、任课教师评价等形式对学生发展成长记录进行量化处理,通过测评小组审核、测评结果公示等环节,定性和定量地输出学生发展状况记录结果。三是对评价结果进行诊断性分析,识别分析学生发展中存在的优势、不足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等,形成“体检报告”。四是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其自我了解,并对每一个学生提出针对性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促进其形成积极的行动选择,从而起到正面引导、激励作用。从学生发展性评价的视角,将日常表现、综合素质评价、评价结果分析、结果反馈机制形成闭环,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从而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六维一体”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指标的构成

基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体要求,充分挖掘“三全育人”和“十大育人”体系要素,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能力六个维度构建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

(一)德 育

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及学校实际合理设计德育指标,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通过客观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将德育评价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指标形式设计评价内容。

1.定性指标

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爱祖国、爱人民;自觉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遵守校纪校规,有强烈的爱校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团结同学,讲文明,讲礼貌,尊敬师长,助人为乐,热心为集体服务;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积极参加新生入学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身心健康,讲究个人和环境卫生,爱护公物,厉行节约。

2.定量指标

(1)正向赋值部分

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自觉践行公民道德规范,勇于向违法行为作斗争,见义勇为、拾金不昧、救死扶伤等方面事迹突出或获校级或政府部门的通报表扬;认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程考试成绩优秀;积极参加入学教育考试;积极参与思想道德教育宣传活动,积极撰写宣传稿件,在主流媒体网站、易班平台、主流报刊、新媒体平台等刊登或发表文章;积极参与三下乡、海外游学、红色教育等思想政治引领社会实践活动等内容。

(2)负向赋值部分

受学校处分,违反校纪校规,有恶意拖欠学费等不良诚信记录;中共党员以及在学校、二级学院各级学生组织和班级内任职的学生干部,工作严重失职,对突发事件或恶性违规违纪行为不报告、不制止、不及时处理或不抢救等行为。

(二)智 育

主要评价本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当学期(学年)应修读的课程成绩(体育、美育、劳育相关课程除外),采用“智育测评成绩=∑(课程百分制成绩×该课程学分)/∑课程学分”进行计算。

(三)体 育

根据《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将体育课程成绩、体质监测成绩、积极参与常规课余训练、体育竞赛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等作为评价指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9]20-26,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指标分为基础分和正向赋值指标。体育成绩=基础分+正向赋值分。基础指标:主要为体育课程成绩、体质监测成绩等量化性成绩,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体育评价的重要指标。正向赋值指标:将学生日常参与武术、射艺、毽球、五禽操、舞龙舞狮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参加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篮球、排球、游泳、体操、田径等专项运动作为正向赋值指标。

(四)美 育

根据《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充分挖掘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心灵美、礼乐美、行为美、科学美、秩序美、艺术美等美育要素和公共艺术课程成绩等作为评价指标,以促进学生增强艺术素养,提升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9]。指标分为基础分和正向赋值指标。美育成绩=基础分+正向赋值分。基础指标:主要以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成绩为主。正向赋值指标:将学生日常参加合唱、合奏、集体舞、课本剧等各类文艺竞赛或演出艺术活动,参加艺术实践工作坊和博物馆、非遗展示传习场所体验学习等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的实践活动,鉴赏艺术作品,阅读图书等作为正向赋值指标。

(五)劳 育

根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以劳动教育课程成绩和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劳动月、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劳动相关的竞赛评比等劳动教育活动为指标,引导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10]7-11。指标分为基础分和正向赋值指标。劳育成绩=基础分+正向赋值分。基础指标:主要以劳动教育课程成绩为主。正向赋值指标:将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劳动月、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劳动相关的竞赛评比等劳动教育活动作为正向赋值指标。

(六)能 力

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导向,强化综合能力的提升,提高其求职就业能力、职场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强化创新能力,增强专业知识能力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成长成才的崇高理想,努力成为与国家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工作需要能力相适应的新时代青年,为实现高质量就业打好基础[12]。主要从专业知识技能、通用技能(可迁移技能)两个维度作为能力评价指标,以正向赋值为主。专业知识技能:以获得由正规权威部门颁发的各种专业技能、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等素质能力拓展证书,参加由行业、协会等组织开展的或只面向某个专业、学科开展的科技活动、学科竞赛和公开发表科研论文、出版个人艺术(绘画、雕塑、摄影)、文学作品、著作、专利、决策咨询类成果等作品作为评价指标。通用技能(可迁移技能):主要以干部经历、获得各级各类表彰奖励、参加社会实践等作为评价指标。

三、“六维一体”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设计方案

基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要求,充分挖掘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能力六个维度评价要素,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算法决策各评价指标的权值,构建全面、科学、可实施、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第一,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为目标层,“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能力”六个维度及各维度下的评价指标为准则层,自我评价、同学评价、班主任(辅导员)评价、任课教师评价、评价小组审核、评价监督、反馈评价结果、记录备案为方案层,构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层次结构模型。

图1 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层次结构模型

第二,构造成对比较矩阵。矩阵赋值采用专家征询法、评判专家小组集体讨论投票法以及模糊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评价赋权,构建A-Bi、Bi-Ci、Ci-Di成对比较矩阵,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第三,进行层次单排序及其一次性检验。通过一致性检验确定层次单序排列。

第四,进行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以目标导向定位为参考,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等实际情况增减相应指标,通过以上步骤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构建学生综合素质“六维一体”发展性评价体系。

四、“六维一体”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的有效施行

(一)评价信息采集

根据评价体系指标,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主线,设计并使用《学生发展成长手册》,全面、系统、科学地采集学生德、智、体、美、劳、能力六维度的日常表现,有条件的可运用信息化手段碎片化采集。

(二)评价主体

采用学生自评、同学评价、班主任评价、辅导员评价、任课教师评价等形式对学生发展成长记录进行量化处理。可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两部分。自我评价:对照评价体系,学生结合自己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升自我认知的水平。他人评价:对照评价体系,通过同学、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评价进行综合评价,促进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客观性。

(三)评价监督

按班级、专业或年级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小组,负责评价结果的审核,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真实性。

(四)形成评价报告

将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结果进行诊断性分析,识别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不足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等,形成“体检报告”(即综合素质评价报告)。

(五)评价结果反馈

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至同学本人,引导其进一步做好学业生涯规划,促进其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

(六)记录备案

将评价结果记录备案,为下一步研判学生发展状况分析提供依据。

(七)评价周期

按学期、学年定期进行。

(八)保障措施

1.从学校、二级单位、班级层面,成立三级综合素质评价小组。一是校级层面小组成员由分管学生工作领导、团学工作领导、各二级单位分管学生工作负责人等组成,主要负责评价体系的制定、实施及监督工作。二是各二级单位小组成员由分管学生工作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学生代表等组成,主要负责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等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系细则。三是班级层面小组成员由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和学生代表等组成,主要负责采集并审核评价信息。

2.实施步骤

第一,宣传动员。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集中进行一次动员,讲明综合素质评价意义、评价标准等,让每一位学生端正态度,正确评价自己和同学,科学地运用好评价结果。

第二,定期开展评价工作。每学期或学年,采用定期+随时的形式,采用“自下而上(学生主动申报)+自上而下(主管单位、教师申报)”的形式采集学生个人信息,各级评级小组认真组织做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第三,评价结果及时反馈至学生本人,根据分析结果帮助学生做好下一步提升规划。

五、“六维一体”发展性学生评价结果运用及复盘

(一)评价结果的运用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发展性评价的视角,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有效引导,促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的目标。评价信息采集、综合素质评价输出、评价结果分析、结果反馈机制闭环运行的发展性评价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发展性评价流程图

首先,参照评价信息采集部分,合理设计《学生发展成长手册》,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表现。其次,根据评价体系设置,定期输出学生素质状况。然后,根据评价结果识别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不足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等。最后,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其自我了解,并对每一个学生提出针对性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促进其形成积极的行动选择,从而起到正面引导、激励作用。

(二)评价结果的复盘

根据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能力六个维度评价结果进行“诊断性分析”,查找每一个维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办法。结合综合性评价结果,围绕提升综合素质目的进行复盘。结合学生实际,分别从六个维度进行原因分析,运用SMART原则理论,制定具体明确、有意义和价值、可实现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发展目标,提升学生规划意识,充分发挥评价的鉴定、诊断、导向、调控和改进作用,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结语

学生的政治素质、工作态度、专业水平、职业能力、职业发展潜力等因素直接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培养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结合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际,构建“六维一体”发展性评价体系,以学生“德智体美劳+能力”全面发展为本,以班主任、辅导员、专业教师等全员协同育人为关键,以评价结果诊断性、导向性、改进性、发展性运用为着力点,从而实现学生管理服务水平有提高、学生发展状况可评鉴、育人质量有提升的多重目标。

猜你喜欢

赋值素质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强赋值幺半群上的加权Mealy机与加权Moore机的关系*
算法框图问题中的易错点
利用赋值法解决抽象函数相关问题オ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学生为什么“懂而不会”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