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用药规律

2021-08-23马晓萌罗银河王孟清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20期
关键词:药味频数变异性

伍 晴 马晓萌 罗银河▲ 王孟清

1.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湖南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湖南长沙 410007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特殊类型的一种哮喘,临床表现以咳嗽为主或唯一,无典型哮喘的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但有气道高反应性,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遇冷空气后咳嗽加重,且气道病理生理改变与典型哮喘相似,包括气道壁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气道黏膜水肿、平滑肌痉挛和气道内炎症分泌物阻塞等,CVA若不及时治疗,可转变为典型的哮喘发作[1-3]。临床上尝试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茶碱类及β 受体激动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虽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研究发现,长期使用这类药物会诱发肝功能障碍及骨质疏松,造成肾上腺皮质萎缩或类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等不良反应[4-9]。且治疗措施短期有效,长期治疗副作用大,并且停药后易复发[10-11]。CVA 属中医学“风咳”“顿咳”范畴。《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咳嗽不离肺,也不止与肺有关,与肝、脾、心、肾皆有关系。近年来,有研究将CVA 的主要病因病机归纳为风、痰、瘀、郁、虚的相互影响,因此导致伏痰瘀阻肺络,肺脾肾不足,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病情缠绵难愈[12-13]。

中医药以辨证论治、整体调节的优势治疗CVA,根据病情分型、分期、分脏选择不同的复方和中药配伍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通过与西药联用还能减少不良反应,在临床得到广泛支持和应用。然而,中医辨证导致用药组合多样,用药信息数据过于庞大,不利于优先、有效地选择最佳治疗,有必要运用现代科技技术对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复方进行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CVA 提供用药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在中国知网高级检索界面以“中药”和“咳嗽变异性哮喘”为主题搜索中国知网自建库以来至2020 年6 月所收录的临床上CVA 的全部文献,筛选并构建CVA 的数据库。

1.2 数据库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中药复方具备完整的方名、方药;以内服中药为主。排除标准:实验类文献、同一作者重复发表的文献;会议论文和硕博论文;治疗措施为针灸、推拿、穴位敷贴为主的文献。最终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55 篇,将文献中的复方中药全部录入Excel 2003进行处理。

1.3 数据处理

对上述文献进行文献筛选,中药复方组成相同则只录入一次,药物名称、分类、性味(统计同一味中药的不同性味)、归经(若同一中药具有不同的归经,则分别统计)等均参照《中药学》[14]进行学术名称规范、纠正错字等统一处理,如“紫苑”统一为“紫菀”“旋复花”统一为“旋覆花”“金莲花”改为“墨旱莲”等。

1.4 数据分析方法

对构建的CVA 中药数据库所有中药进行分类排序,使用SPSS Modeler 18.0 对研究数据进行挖掘处理和逻辑分析,探索内在处方规律。

2 结果

2.1 单味中药使用频次分析

经过文献检索及筛选,最终纳入55 篇文献,统计筛选出103 味中药,累积药物总频次637 次。中药使用频数≥10 的共有20 种,累计出现388 次,使用频率超过60%。其中,使用频数最高的前5 位分别是甘草>麻黄>蝉蜕>杏仁>僵蚕。在103 味中药中,频数≥10 的中药见表1。

表1 单味中药使用频数(频数≥10)

2.2 中药性味分布情况

药性频数共计637 次,在药性分布中,温、寒、平3 种药性频数均>100,占总频数的97.49%,使用药物在“四气”中所占比重由大到小依次为温(258 次)、寒(206 次)、平(157 次)、凉(11 次)、热(5 次);药味频数共计972 次,在药味分布中,甘、辛、苦3 种药味均>200,3 种药味频数共计853 次,占总频数的87.76%,使用药物在“五味”中所占比重由大到小依次为甘(291 次)、辛(285 次)、苦(277 次)、咸(55 次)、酸(44 次)、涩(13 次)、淡(7 次)。

2.3 中药归经分布情况

103 味中药涵盖12 种不同的归经,累积频数1546 次,归经频次由多到少依次为肺(532 次)、脾(230 次)、胃(188 次)、肝(164 次)、心(135 次)、大肠(96 次)、膀胱(92 次)、肾(61 次)、胆(19 次)、小肠(19 次)、心包(9 次)、三焦(1 次)。见图1。

图1 复方中药的归经频数

2.4 中药功效分类情况

复方中药涵盖了15 种功效分类,累积频率637 次。其中,功效分类频数较高的前5 类依次是化痰止咳平喘药(210 次,32.97%)、解表药(126 次,19.78%)、补虚药(112 次,17.58%)、平肝息风药(56 次,8.79%)和清热药(50 次,7.85%)。见图2。

图2 复方中药分类频数统计

2.5 药物关联度分析

通过SPSS Modeler 18.0 统计软件对药物进行关联度分析,采用Apriori 算法建模,进一步观察复方中药之间的配伍关系,设置支持度>20%,置信度>80%,最大前项数为2 挖掘分析临床治疗方剂中的潜在药物组合,共获得14 种核心药物组的关联规则,所得结果按关联规则进行排序后,14 个核心药物组合的统计结果见表2,核心药物网络图见图3。

图3 药物之间关联网络展示

表2 复方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3 讨论

根据本研究统计药物频次显示,在药物归经使用频次中以肺、脾、胃频次最高,由此可以看出临床从肺脾胃治CVA 的规律。《素问·咳论篇》云:“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内外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脾胃同属中焦,与上焦肺脏生理相系且功能相依,可推断CVA 患者久咳不解或与寒滞中焦脾胃相关。脾胃在五行属土,肺属金,土生金即水谷精微滋养肺与皮毛,肺方能宣发肃降,呼吸通畅,若土虚不能生金,肺之宣降不能正常运行,可致咳嗽病程迁延[15-17]。临床上CVA 表现为反复持久的咳嗽,病情正虚邪实、虚实夹杂、迁延难愈[18-19]。《景岳全书·咳嗽》指出“外感之邪多有余,若实中有虚,则宜兼补以散之。内伤之病多不足,若虚中夹实,亦当兼清以润之”,表示外感咳嗽导致的虚实夹杂则以“辛温”发散为主,内伤咳嗽所致的虚中夹实应以“甘平养阴”为主,符合此次统计的药性从温、寒、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的结果。

本研究统计分析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为甘草、麻黄、蝉蜕、杏仁、僵蚕、地龙、紫苏子、半夏、百部、五味子等。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之功,在药理中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的糖皮质激素样作用[20-22];《本草纲目》谓“麻黄乃肺经专药,故治肺病多用之”,麻黄能够开泄腠理,驱除侵袭肌表的风寒邪气,能够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平滑肌痉挛[23-24];蝉蜕为土木余气所化,其体轻浮,能祛风解痉,在药理中有缓解气道痉挛、气道慢性炎症、改变“微观血瘀”状态,进而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25-26];杏仁性味甘平,润肺止咳,适合虚劳咳嗽,具有镇咳平喘、抗炎镇痛、抗氧化、抗肿瘤、抗血栓等药理作用[27-29]。整体而言,高频药物以化痰止咳平喘、息风止痉为主。

Apriori 关联规则结果显示,关联度较高的核心药物组合为甘草配合半夏、紫菀、黄芩、桑白皮等的药模式进行的组合,是补虚药和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配伍,意在补脾益气,加强生化之源,提高机体免疫力,既改善机体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又强调止咳平喘缓解气道挛急。核心药组中麻黄配伍杏仁、百部、僵蚕、地龙、蝉蜕等药,是解表药与化痰止咳平喘药、平肝息风药的配伍,意在调节肺失宣降,抑制变态反应,或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综上所述,通过对临床上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文献收集整理、复方药物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明确了宣肺平喘、化痰止咳、祛风解痉对CVA 治疗的重要性,并基于辨证论治对潜在药物组合进行了可行性、科学性地分析,药物、药物组合以网络分析图的形式呈现,使其简单化、直观化,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猜你喜欢

药味频数变异性
药味家风
药味家风
何谓中医“七方”
中考频数分布直方图题型展示
学习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三部曲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近况
清肺止咳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
盗汗病治疗药物性味归经频数分析
冬病夏治止咳贴贴敷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