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信息化技术在灌区节水灌溉管理工程中的应用

2021-08-22李鑫

科技尚品 2021年6期
关键词:节水灌溉信息化技术水利

李鑫

摘 要:在农业现代化建设日益推进的过程中,大幅提高灌区节水的重视程度,加强其现代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针对农田灌区节水灌溉工程,深入探究水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从而促进水利行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技术;节水灌溉;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064(2021)06-063-02

DOI:10.12310/j.issn.1674-1064.2021.06.031

1 水利灌溉模式概述

1.1 渠道灌溉

现代水利灌溉工程中广泛应用渠道灌溉的方式,能够从根本上避免水资源运输过程中的浪费现象,让水资源获得良好的开发与利用。渠道灌溉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够有效解决水资源浪费现象,对地下水位进行合理管控,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将节水灌溉相关技术作为研究对象,不仅强化对渠道灌溉相关技术的有效应用,而且能够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应用,遏制水资源浪费现象。

1.2 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是基于水泵产生的压力于管道、设备等进行灌溉的技术,能够降低人力、物力资源方面的应用投入,对农作物表面进行均匀喷洒,提升灌溉作业的性能和成效。

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喷灌技术划分为固定喷灌技术和移动喷灌技术。其中,固定喷灌技术的实际应用较为容易,具有一定的生产成效,但也存在早期投资较多的缺点;移动喷灌技术的早期投资较少,但强度大且生产成效较低。因此,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喷灌技术[1]。

1.3 水利灌溉工程的构建原则

为落实农村水利灌溉工程,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合理有效的发展战略,用最少的资金投入获得最为丰厚的经济收益,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节约使用水资源,并对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强化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成效。对灌溉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避免因为区域、季节性等诸多原因产生影响。区域之间一定要互相协调,明确划分灌溉区域。

2 灌溉节水信息化管理

就科学用水而言,灌溉用水信息化管理是通过运用现代化水利信息化技术,完成灌区自动化管理,而节水灌溉占据核心地位。

2.1 收集数据

构建河、渠水位测量以及田间采集利用雨水和观测雨量,并以计量供水为主的信息采集系统。

2.2 泵站、闸门控制

针对远程控制与无人值守的自动化控制,其关键位置做到有人值守,能够利用手动闸门遥测控制闸门,遥测终端一体化XD-2400,正确计算得出瞬时累积流量。除此之外,利用GPRS这一传输方式,将瞬时累积流量的数值传送到系统,并且做好分析工作。在此过程中,测量水位时能够使用液位变送器,运用模拟电路转换方式形成相应水位,使用无线闸位尺测量闸位变化。另外,要科学合理地分配资金,在农村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为运用信息化技术,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而这部分资金往往导致当地面临较大的经济负担。对此,应该科学合理分配,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这些资金的作用,充分满足相应地区的需求[2]。

3 水利灌溉工程实际运行中的问题

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承受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加,很多隐性问题日益凸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灌溉工程是极为关键的工作,当前很多地方都存在灌区设备严重老化的情况,不仅对区域发展产生严重影响,而且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所以,对灌溉设施、设备等进行合理建设与有效维护,能够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1 灌溉基础方面

水利工程建设中,不仅需要严格勘测,而且要对施工建设质量进行严格管控,确保水利项目工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当前,很多水利工程的建设标准和现在相比偏低,配套设施比较差,这些水利工程不仅存在老化问题,其基础也较为薄弱,对其使用价值产生影响,只能发挥抗旱排涝等基本功能。当前相关部门虽然已经采取很多措施进行改造,但农田水利工程依然存在很多顽固性问题,导致改造工作难以全面开展。

3.2 灌溉系统方面

农业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规模正在逐渐扩大,对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农产品产量的增加都有重要意义。农业水利灌溉工程建设中,灌溉系统尚不完善,农业机械化的持续发展使得当前灌溉系统难以满足农业发展在水资源利用效率、灌溉水平等方面的要求[3]。

3.3 管理工作方面

管理工作方面的投资较少,灌溉管理工作存在产权混淆、维护权责不明确等很多问题,都未作明确要求,更无法满足国家在水利灌溉工程建设方面的标准。

3.4 监督机制方面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发展不够完善,缺乏必要的机制支持,最终导致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在农田水利工程推广过程中,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不够明确,管理方式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4 节水灌溉工程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对策

4.1 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和技术支持

许多农村灌区仍然无法摆脱传统的人工监控、电话信息传输等相对落后的方式,在数据传输和时间准确度等方面无法满足现代化需求。而灌区信息化系统建设则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尤其是在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发生时,灌区信息化管理体系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当前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使用的现代水利建设,以国家和地区跨越式发展为基础,以政策研究、体制创新保证灌区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及时精确掌握水情、工情,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4.2 提高灌溉效率,节约水利资源

通过利用水利信息化技术,全面开展农村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工作,提高机组设备管理工作效率,改进与完善农村灌区水资源的管理调度,提高灌溉用水和灌区配套排水的管理效率,真正做到灌區用水流量相互配合,减少溢流弃坝用水,降低了灌区节水灌溉的总用水量。

4.3 提高管理水平,增强节水意识

农村灌区节水灌溉信息化系统,主要采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网络科技和流程控制等先进的专业实用管理方法,具有自动采集、优化水源调度和实时动态监测等管理优势,确保灌区水情及时准确和配置灌水过程科学合理,改善了灌区的高效供水能力,实现了灌区水资源利用有效量化、合理配置的目的。

采用智能节水灌溉信息化管理系統,从水源分配、调度等各个方面严格控制企业水量,杜绝由于水量管理操作细节上的缺失造成的水资源浪费,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用水的管理效率。

实际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凸显现代化的工作效果。例如,利用这两项技术进行自动化管理,通过网络技术精准计算最终的灌溉方案,技术人员通过对这些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讨论出最终的节水灌溉方案,不仅有助于节约水资源,而且有助于提高实际灌溉效果和水平。

4.4 降低灌区运行成本

逐步建立和健全灌区安全自动检测管理系统和灌区网络安全监控管理平台,可以有效促进灌区数据管理存储和实时信息共享,减少网络运营商和管理员的人力投入,提高灌区人力资源的高效集成性,从而降低灌区的生产运营管理成本[4]。

4.5 有效优化设计方案

在现代农业技术、生物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开始朝着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技术被人们应用到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管理更加趋向于现代化、规模化、智能化。因此,要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与调整,设计方案满足当地经济发展、施工作业标准,强化提升设计方案相关内容的规范性与合理性。此种操作方式能够减少实际施工中产生的诸多问题,提升农业水利灌溉工程的应用质量与成效。农业水利灌溉工程的实际建设中,一定要严格遵照设计方案进行,管理工作者一定要进行严格、合理的监管,确保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实际施工的质量。

5 结语

综上所述,灌溉系统的建设对灌溉作业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收集和提供有关灌区的分析数据,而且能节省水资源的使用并有效控制水资源的调度,从而系统控制用水量,提高工作效率。在农村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对整个系统结构进行合理规划、设计,通过信息化技术建立数据库和网络通信平台,从而构建完整的节水灌溉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 张俊峰,黄凯,杨宏飞.水利灌溉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8,47(1):29-30.

[2] 邓万荣.农村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19(26):60-61.

[3] 郭旺.基于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电水利,2018(3):122-125.

[4] 刘玉强,王文来,张卿文.基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24).155-159.

猜你喜欢

节水灌溉信息化技术水利
向水而生
以科技创新提升水利建设水平
简述水稻节水灌溉的意义及技术
探究高效实用措施 提高节水灌溉效率
节水灌溉模式下烤烟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珠海市物流现状问题与发展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受会计信息化的影响和对策
浅析信息化技术在一体化手术室建设中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领域的应用
切实保护水利遗产法律须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