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计量视角的广西民族文化建设可视化研究

2021-08-20杨针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强区图谱广西

杨针

(广西财经学院人事处,广西南宁 530003)

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民族团结、坚定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西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辖区内居住着汉、壮、苗、瑶、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12 个世居民族,其民族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拥有独特的地理人文优势。

2011年,广西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强区”重要战略任务。次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实施纲要》[1]出台并实施。2013年,吕余生、覃振锋、何颖等著《广西建设民族文化强区战略研究报告》[2]出版发行,该书着重从发展趋势、创新思维、制度建设、政策落实、实施路径、实践载体、推进举措以及保障体系等方面对广西民族文化强区建设做了系统阐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研究的集大成著作。

自民族文化强区战略任务提出以来,广西区内迅速掀起研究民族文化建设的热潮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基于文献计量视角、运用知识图谱技术对广西民族文化建设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尚有待开发。研究者们对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的研究主要是定性描述,缺乏计量分析。

基于以上考虑,文章运用CiteSpace[3]知识图谱分析软件,对近30年CNKI 收录的“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研究”期刊进行计量统计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广西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数据获得及研究方法

1.1 数据采集与初步统计

文章的研究数据来自CNKI 期刊库。在CNKI 数据库以“民族文化+广西”为主题进行检索,匹配设定为“精确”,期刊来源类别选择SCI、EL、CSSCI、CSCD及中文核心期刊。时间选择上,采用1992—2019年这一时间段,数据采集时间为2019年12月31日。通过精确检索,共得到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研究相关期刊文献305 条,去除其中的纪念专稿、新闻报道及活动介绍等无关文献,得到有效记录283 条。以Refworks 格式导出文献,每条文献包括作者、标题、关键词、出版机构及发表时间等基础信息。初步统计发现,1992—2019年间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研究发文量时间分布,如图1 所示。

由图1 可以看出,1992—2016年,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研究发文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在2014年和2016—2017年达到两个峰值,2016年发文28 篇,是发文量最大的年份。2016年以后,呈下降趋势,发文量持续减少。主要原因是:2014年,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把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工程纳入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范围。重点支持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民族工艺品创意设计、文化旅游开发、演艺剧目制作、特色文化资源向现代文化产品转化和特色文化品牌推广”[4]。同时,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文化产业相关扶持政策,财政部支持文化产业项目多达800 项,范围之广、数量之多、扶持力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广西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并提出“构建五大体系、实施四大工程、推进两大行动”[5]主要任务。同时,广西文化厅探索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积极促进文化与旅游、体育、制造、金融、信息等行业协同发展。2017年,《广西文化产业跨越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印发并提出“促进文化产业园区提档升级,加快特色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搭建文化产业交流合作平台,推动文物保护重点项目实施”[6]目标任务。以上文件举措的出台实施,不管是在政策导向还是财政扶持上都极大地推动了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因此这一历史阶段研究成果空前丰富。最近两年,关于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的研究逐渐趋于饱和,鲜有突破创新性成果,所以发文量有所下降。

图1 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研究发文量时间分布图(1992—2019)

1.2 研究方法

文章运用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对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研究期刊文献进行作者、研究机构以及关键词图谱可视化分析,旨在反映这一领域研究的总体情况和发展脉络。作者和研究机构图谱分析能够揭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关键词图谱分析则表现该领域的研究历程与演进、热点及前沿。

2 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研究可视化分析

2.1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通过作者合作网络知识图谱分析,可以清晰呈现出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及其合作关系。把标准数据导入CiteSpace 文献计量软件,选择Author(作者)作为网络节点,时间跨度为1992—2019年,按自然年分割,得到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研究作者合作网络知识图谱。节点大小表示发文量多寡,节点连线则反映合作关系强度。如图2 所示。

图2 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由图2 可以看出,吕俊彪、王杰、丁智才、黄瑛、杨昌雄等研究者发文较多,关于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者。从节点连线上看,连接密度一般,表明研究者之间的合作较少。

综上来看,吕俊彪、王杰、丁智才等作为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其长期从事的广西京族文化、文化体制改革及民族文化产业等研究,对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研究的影响巨大,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各主要研究者之间缺乏必要的合作与联系。作为该领域的核心研究力量,他们间合作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的进一步整合和深入,阻碍了广西民族文化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2.2 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通过研究机构合作网络知识图谱分析,可以清晰呈现出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研究的主要机构及其合作关系。选择Institution(研究机构)作为网络节点,重复上述操作,得到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研究机构合作网络知识图谱。如图3 所示。

图3 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

由图3 可以看出,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大学和广西艺术学院等高校是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研究的主要机构。广西民族研究所、广西社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也对该领域有相当程度的研究。从地域上看,主要研究机构绝大多数集中在广西区内,个别区外高校也参与了研究,如华中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厦门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等。从合作关系上看,作为主要研究机构的区内各高校间、高校与科研院所间少有合作、彼此间联系偏少; 区内研究机构与区外研究机构间存在一定的合作,但也相对较少。这些都不利于研究力量和资源的有效整合,不利于研究成果的共享借鉴,也不利于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综上来看,广西区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该领域研究的主要机构,加强彼此间的合作与联系是很有必要的。区内各高校间、高校与科研院所间、区内外研究机构间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与联系,整合资源、共享成果,共同推动广西民族文化强区建设目标早日实现。

2.3 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

通过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分析,可以清晰呈现出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研究领域的高频关键词。选择Keyword(关键词)作为网络节点,重复上述操作,得到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如图4 所示。

图4 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由图4 可以看出,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壮族、权利主体、保护与传承、生态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化产业、壮学、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强区等作为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研究的高频关键词,代表了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在该领域处于重要位置,对整个领域的研究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中心性(Centrality)是代表节点在共现网络中重要性的一个关键指标,中心性越强,表明越处在关键节点。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研究中心性较强的关键词分布,如表1 所示。

表1 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研究关键词中心性信息表

由表1 可以发现,1992—1998年,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研究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尽管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但共现网络中仍然出现了具有较强中心性的关键词——民族文化,这表明“广西民族文化”这一主题开始进入研究者们的视野;2000—2007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研究成果持续增多,出现了“壮族”“传承”等中心性较强的关键词,壮族文化的传承保护成为研究重点,还出现了“文化旅游”“文化产业”等新的研究点;2010—2017年,步入繁荣爆炸阶段。研究成果井喷式增长,出现了“民族文化产业”“民族文化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中心性较强的关键词。广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民族文化强区建设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该领域的研究进入繁荣期。同时,还出现了“国家认同”“京族哈节”等新的研究点,这表明研究者们对京族文化的关注在持续加强、文化自信战略实施成效不断凸显;2018年至今,进入缓和平稳阶段。研究成果有所减少,共现网络中没有出现具有较强中心性的关键词,关于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的研究趋于饱和,进入稳定期。

结合图4 和表1 可知,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和强中心性关键词大体上是一致的。这进一步印证了民族文化(产业)、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壮学、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强区等既是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研究的热点领域,又在该领域处于关键历史节点,对整个研究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关键词频次和中心性等因素可知,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研究主要包括5 个方向: 一是关于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处理好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以及如何在这一矛盾关系中不断寻求民族文化的进步;二是关于壮族与壮学的研究,主要是对壮族这一族群进行全面考察,研究壮族的历史和文化起源、变迁发展;三是关于(民族)文化产业与文化旅游研究,重点是围绕民族文化品牌打造、民族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方面展开; 四是关于民俗文化与生态博物馆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及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对民族文化保护的积极作用; 五是关于文化权利主体与民族文化强区建设研究,主要是围绕文化认同与和谐民族关系构建、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战略选择等方面展开。

2.4 突现词分析

突现词(Burst)是指突现度较高的关键词,它的出现往往代表了某一研究分支的兴起或转变。通过突现词知识图谱分析,探测新兴趋势和突然变化,可以清晰呈现出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研究不同历史阶段的研究重点及前沿趋势。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研究突现度较高的关键词分布,如表2 所示。

表2 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研究关键词突现度信息表

由表2 可以发现,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研究的历史演进和前沿趋势划分为5 个阶段。

1992—1997年,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研究处于研究初期,出现了“广西”“民族”等突现度高且中心性强的关键词,这表明广西民族文化一经提出就成为学界研究的中心和热点;2000—2001年,产生了“少数民族文化”“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等新的研究主题。该时期研究前沿是少数民族文化尤其是壮族民歌艺术的保护与弘扬,并因此形成了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这一融文化、旅游、经贸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节庆活动品牌,成为广西与全国各地、世界各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2004—2005年,“保护”“生态博物馆”等新的研究分支出现。该时期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民族文化保护”和“生态博物馆建设”上。随着人们民族文化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博物馆这一新的、更加有效的民族文化保护途径在八桂大地上迅速蔓延开来。自2003年第一个民族生态博物馆试点——南丹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启动以来,迄今为止广西拥有全国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民族生态博物馆。这不仅是对民族文化保护的有益尝试和探索,更为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广阔的空间;2007—2012年,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研究出现“发展”和“民族文化强区”等新的前沿分支。该时期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民族文化发展”和“民族文化强区建设”上。“发展”中心性为0.05,是整个共现网络的中心节点,其突现度为3.50。“民族文化强区”突现度为3.75,高于“发展”。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研究明显呈现出从宏观层面“大发展”走向具体层面“民族文化强区建设”的发展趋势。

2012年至今,该领域研究的前沿趋势依然集中在“民族文化强区建设”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实施纲要》 规划的目标任务仍然在持续推进中。

3 研究结论

通过对1992—2019年间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研究期刊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该领域研究整体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在2014年和2016—2017年达到两个高峰,2016年研究成果最多; 吕俊彪、王杰、丁智才等作为主要研究者,与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等高校和广西民族研究所、广西社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一起,共同构成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在整个研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通过关键词频次、中心性及突现度分析可知,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研究先后经历了探索起步、快速发展、繁荣爆炸和缓和平稳4 个阶段,先后聚焦“民族文化探索、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品牌构建、民族生态博物馆保护、民族文化强区建设”4 个研究主题。广西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是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期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与前沿。同时,广西民族文化强区建设还存在主要研究者间和研究机构间合作较少、联系不够紧密、区外研究力量参与不够等突出问题。因此,整合资源、积聚力量,加强区内研究者、研究机构间的联系与合作是十分紧迫的一项工作,要进一步加强与区外研究力量间的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理念方法,更好助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

猜你喜欢

强区图谱广西
广西贵港
旅游兴区 产业强区
绘一张成长图谱
人才强区:杭州高新区“5050计划”
努力建设旅游强区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
质量强区驶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