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医学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督导工作的创新
2021-08-20曹雪鹏刘雨娟
曹雪鹏,刘雨娟
(河西学院,甘肃张掖 734000)
在高校医学基础课中,混合教学模式具备线上教学、线下教学的双重优势,可以为教师和学生带来全新体验。但混合教学模式不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创新,有些教师陷入“形式主义”误区,缺乏对混合教学模式的深入理解。基于此,加强高校督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多个层面,引导教师关注混合教学模式内涵。在开展督导工作的过程中,针对混合教学模式特征,高校督导工作体系也要与时俱进,进行有意义的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混合教学模式。
1 新时代医学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抽取某高校2020 级医学生65 名,设计问卷调查,共计65 份。问卷主要调查学生对当前医学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中存在问题的认知现状。分别对当前医学生在展开基础课教学活动中是否采用混合教学模式,以及展开混合教学模式所取得教学效果等进行问卷调查分析。
首先是医学生针对医学基础课采用混合教学模式的看法的调查。65 份问卷调查中显示,仍旧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当前所采用的混合教学模式存在抵触心理,自己的学习自觉性不够高,往往无法在课后时间完成对各种医学基础课程的自主学习和探讨。具体的问卷调查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医学生对医学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存在的看法
由表1 得知,7.69%的学生对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存在抵触心理,大多数学生仍旧喜欢并且习惯性接受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面对面的访谈以及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情况分析,导致混合教学模式的推广率和接受度不是百分百的原因如下。
1.1 学生的基础不同对混合教学模式的接受度不同
医学基础课教学内容较为繁锁,学生必须掌握各种不同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实现医学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应用。这就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逻辑能力等提出较高的要求。但是在混合教学模式下,其更多的是实现对医学基础课程的宏观调控,充分的利用线上线下两种教学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对于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群体而言,其无法随意的转变线上线下两种学习模式,可能教师借助线上教学资源展开医学基础知识拓展创新讲解的时候,学生的思维仍旧留在线下所展开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吸收中。长久下来,就导致学生对混合教学模式的接受度较差,无法认同混合教学模式所带来的积极的教学意义。
其次是展开医学生对医学基础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存在问题的调查。站在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上,问卷调查设置为“教学内容不精准”“教学方法脱离实际”“教学效果难以保证”3 个方面。
由表2 得知,认为教学内容不精准的观点占比达36.92%,教学方法脱离实际占32.31%,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占30.77%。问题存在的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表2 医学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存在问题调查
1.2 教学内容不精准
在对选择“教学内容不精准”的24 名学生的后续调查访问中发现,其对于医学基础混合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不精准提出了更加全面完整的看法和建议。具体如表3 所示。
表3 医学生对医学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不精准”的具体看法的调查
当前,在医学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中,部分高校会出现教学内容不精准的问题[1]。具体来说,一方面,在医学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中,有些教师过于依赖网络资源。虽然医学基础方面的网络资源很丰富,获取方式也很便捷,但这些资源比较零散、杂乱,无法直接使用。另一方面,在医学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中,有些教师可以抓住线下教学的重点内容,却把握不住线上教学的重难点。比如说,在讲解“医学预防”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书本进行线下教学,而在线上教学时,由于网络教学内容需要提前处理,有些教师在梳理知识、提炼观点时,容易出现内容不精准的问题。
1.3 教学方法脱离实际
在对选择“教学方法脱离实际”的21 名学生的后续调查访问中发现,这一群体学生认为医学基础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学方法脱离实际,是通过以下的几个方面所呈现出来的,具体调查情况如表4 所示。
表4 医学生对医学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脱离实际”的具体看法的调查
通过总结归纳的方式可以发现,在医学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中,造成教学方法脱离实际是因为在医学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中,部分教师教学方法脱离实际。第一,有些教师在开展混合教学模式时,只追求形式上的多样化,没有真正契合学生兴趣。比如说,在讲解“医学生理”相关知识时,有些教师只从理论层面剖析,没有结合学生对生理学的好奇心,开展启发式教学。如果学生的兴趣无法被带动起来,即使教学方法丰富多彩,也无法真正引起学生共识[2];第二,不是所有教学环节都适合在线上进行,有些教师为了紧跟线上教学的潮流,盲目开展线上教学。比如说,学生学习“医学生理”相关知识之后,心里有很多疑惑,教师却不进行线下答疑,导致学生越学越没自信。
1.4 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在对选择“教学效果难以保证”的10 名学生的后续调查访问中发现,这一群体学生认为医学基础课程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展开实际的教学活动,其教学效果难以保证,这是因为通过对现有的医学基础课的教学考核方式,存在一部分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表现优异,但是所取得的成绩不佳。如这10 名学生中,期末的考核成绩皆不能够达到班级的平均分76 分,甚至有学生最低分达到58 分,在展开医学实践中,这类学生也表现出无所适从的态度。这主要是因为有些教师虽然积极开展医学基础课混合教学,却没有取得理想成效。究其原因:一方面,在医学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中,有些教师不注重“巩固练习”。比如说,教师在线上介绍“医学人体解剖”相关知识后,没有布置相应的线下作业和实践练习。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学生在线上学习很积极,在线下也很容易遗忘知识点,不利于保证混合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在医学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中,有些教师容易忽略“教学反馈”环节。比如说,针对“医学人体解剖”混合教学模式,学生的收获怎么样,感受怎么样,建议有哪些……如果缺乏教学反馈环节,教师很难发现问题[3],也很难判断学生的接受情况。
最后是展开对医学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的期待性的问卷调查。事实上,混合教学模式所依赖的线上教学资源,其具有动态变化性特点,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对于现代医学生的医学专业基础发展而言,如何实现对这些内容的有效提取和应用成为混合教学模式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这一结果可以从医学生对医学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的未来期许的问卷结果中所呈现出来。调查显示,医学生对于现有的医学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的未来创新发展提出了较为丰富的要求,通过总结可以发现,其涉及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设置、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选择、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方式、混合教学模式的师资力量4 个方面。
2 新时代医学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督导工作的创新策略
2.1 审核督导会议+质量督导机制,优化教学内容
为了更好地优化医学基础课教学内容,可以从这些方面去创新高校督导工作:一方面,在医学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中,高校可以组织“混合教学内容审核督导会议”,通过督导人员的审核,进一步规范教学内容,并精选优质教学内容。督导会的形式可以是线上会议,也可以是线下会议,旨在避免教学内容杂乱无章、不精准;另一方面,在医学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不精准主要出现在线上教学环节。高校可以制定“线上教学内容质量督导机制”,比如说,在讲解“医学预防”相关知识时,针对医学预防线上教学内容,督导人员可以按照“甲(优秀)”“乙(合格)”“丙(不合格)”等不同层次,进行质量评估,对甲等内容予以奖励,对乙等内容提出完善建议,对丙等内容驳回,激励教师不断提升线上教学内容的质量。
2.2 积极性督导活动+满意度督导活动,改进教学方法
从高校督导工作的角度来说,如何改进医学基础课混合教学方法?第一,在医学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中,立足学生兴趣,高校可以开展“调查学生积极性督导活动”。比如说,在讲解“医学生理”相关知识时,督导人员可以针对教学方法,发布调查问卷,从“教学方法趣味性”“教学方法创新性”“教学方法互动性”“教学方法可行性”等角度,收集学生反馈。这样的督导活动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第二,在医学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中,为了避免教师一味追求线上教学的潮流,高校可以开展“调查学生满意度督导活动”。比如说,讲解“医学生理”相关知识之后,学生有多少收获?对知识点有疑问吗?对教学满意吗?这些都可以纳入调查范围。通过“调查学生满意度督导活动”,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
2.3 课后督导机制+线上督导平台,保证教学效果
一方面,在医学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中,为了进一步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注重“巩固练习”。高校可以制定“课后督导机制”,从课后作业、课后实践练习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学生在课后获得巩固性学习机会。比如说,教师在线上介绍“医学人体解剖”相关知识后,可以布置“人体解剖准备工作”“人体解剖注意事项”等作业,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保证混合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医学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师要重视“教学反馈”环节。高校可以开通“线上督导平台”,便于学生留言、反馈。比如说,针对“医学人体解剖”混合教学模式,线上督导平台可以发起话题讨论,从“学生收获”“学生体验”“学生建议”等不同层面,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线上督导平台允许匿名留言,教师可以获得更真实、有效的反馈信息。
3 结语
创新高校督导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增加限制,而是为了保证质量。有些高校安排的督导人员年龄较大、思维传统,难以接受混合教学模式中的新理念、新方法,提出了一系列限制性举措。这不仅无法起到督导作用,还会阻碍混合教学模式的发展。因此,高校在安排督导人员时,要给青年教师一些机会,让青年教师踊跃参与混合教学模式督导工作,促进高校医学基础课混合教学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