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021-08-19姚艳娟
【摘要】思辨能力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和核心目标之一。在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中,要同时实现思辨能力培养目标与语言知识技能培养目标,就必须采取融合型教学方式,比如将低认知水平问题和高认知水平问题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思考、联系社会热点来提升思辨含量、在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同时培养思辨品质。
【关键词】思辨能力;语言知识技能;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姚艳娟,东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一、 引言
教育部于2018年正式发布《高等学校外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以下简称《国标》),为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准入、建设和评估提供了依据和要求。《国标》的基本导向是更加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外语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一系列能力,其中有两种能力是对传统外语教育的拓展和加强,即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孙有中,2016)。这说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已然成为外语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而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是组织课堂的教师,如何将思辨能力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中是每一位一线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必须思考并付诸行动的任务。
综合英语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程下的外语技能课程,以阅读教学为主,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技能。如果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入思辨能力培养的理念,以真实的语言材料为切入点和落脚点,就可以将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思辨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国标》中规定的“培养规格”。
二、 思辨能力的概念
思辨能力的概念由苏格拉底的提问式教学法而起。20世纪中期,批判性思维研究在西方盛行,这一领域的专家对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各有不同。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Benjamin Bloom提出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划分为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和认知目标。20世纪90年代,Lorin Anderson在此基础上改进了认知能力分类,提出了一个六级模型,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模型。思辨能力集中体现在认知能力阶梯的应用、分析和评价等高层级;创造能力可以视为思辨能力的最高表现,也可以视为建立在思辨能力之上的最高级别的认知能力(孙有中,2011)。
另一个影响深远的思辨能力理论框架是由 “特尔斐”项目组在1990年界定的,将思辨能力分为认知能力与情感特质两个维度。认知能力维度包括阐释、分析、评价、推理、解释和自我调节这六种能力;情感特质维度包括好奇、自信、开朗、灵活、公正、诚实、谨慎、善解人意等(文秋芳,2009)。
近20年来,培养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在我国外语界逐渐得到广泛的认同。《国标》对外语类专业本科生应该具备的思辨能力给予了明确的定义:勤学好问,相信理性,尊重事实,谨慎判断,公正评价,敏于探究,持之以恒地追求真理;能对证据、概念、方法、标准、背景等要素进行阐述、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能自觉反思和调节自己的思维过程。这个定义将思辨能力分为两个维度,即思辨品质和认知技能,这就意味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思辨品质,又要培养他们的认知技能。
综合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包含对学生在阐述、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各方面的引导和检验,也就是说,综合英语课堂本身是非常适合开展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活动的,如果老师更新理念,就更能将思辨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来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也要注重培养他们运用英语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思辨能力培养与综合英语课堂教学的融合
思辨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部分,是高等教育各门课程的共同任务。与此同时,外语课程又有其自身特有的、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培养目标,例如培养学生综合運用外语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要同时实现思辨能力培养目标与外语课程的特殊目标,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奶茶式”的融合型教学方式(文秋芳,2014),即英语语言学习和思辨学习融为一体,二者互相促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具体实施这种教学方式呢?笔者试图以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为例来展示以下几种日常教学实践。
1. 将低认知水平问题和高认知水平问题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思考。在课堂上,老师不是单一地传授知识,而要设计启发式的问题,尤其是高层次认知问题来开展教学,激发学生思考问题;也不再以词汇、语法为重心,而是以问题为引,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以下问题示例来源于《新编英语教程》5(何兆熊、章伟良,2012)的教学活动。
以前我们在课堂上的提问多以知识、理解层级的问题为主,比如“Have you ever heard of the English proverb‘Hit the nail on the head? 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malapropism?”,这类问题属于考查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记忆和对背景知识的了解。“What does this sentence mean?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article?”,这类问题考查学生对单个句子或者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尽管知识型和理解型问题对于阅读理解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但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认知能力层级较高的应用型、分析型、综合型和评价型问题会更有帮助。比如“Besides learning English, to what other situations do you think ‘hit the nail on the head applies? Can you use the writing technique of analogy to describe learning of English?”,这类应用型问题可以让学生将在课文中提取的信息、观点和方法迁移到不同的场景中去思考并运用。“How does the author develop his main idea? Why dose he use analogy here?”属于分析型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对阅读材料有深层的理解。 “Have you ever got stuck in the course of communication because you failed to find the 'right' words to use? Can you tell beginners something on th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vocabulary?”属于综合型问题,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阐述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观点和看法,并进行解释说明。而评价型问题在认知能力中处于最高层级,是思辨能力的最直接体现(杨莉芳,2015),是我们在课堂上提问频率较少的,也是学生最难回答的问题。比如“Do you think the example here is good enough to support the author's argument? How do you like the writing style of the article?”, 这类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在对阅读材料、对他人作出评价的同时进行反思,并不断调节自己的思维过程。
2.联系社会热点,提升思辨含量。在学习教材规定内容的同时,可以联系我国的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用英文讨论的兴趣,这样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思考现实问题,并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例如,《新编英语教程》5的第一课“Hit the Nail on the Head”中提到了西方作家严谨的写作态度,笔者由此设计了相关问题,要求学生收集并讲述中国作家在写作时仔细推敲用词的逸闻趣事。第二课“The Great Escape”在文末表示露营者只有遵守纪律,才能将露营这种活动永久地延续下去。笔者让学生讨论与之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即如何平衡旅游业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第三课 “My Friend, Albert Einstein”中提到了爱因斯坦对于原子弹的毁灭力所表现出来的担忧,笔者由此要求学生表达对核能的看法,并讲述我国的核安全策略和一系列措施。
笔者在每个单元设计一个与社会热点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搜集资料,独立思考,然后在班里分享,并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这样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还能促进其思辨能力和认知技能的提高。思辨能力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反复不断地训练才能内化成思维习惯。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是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和延续,让学生着眼于实际,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思想深度,遇事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3.在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同时培养思辨品质。在努力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同时,对其思辨品质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第一,重视学生的需求和个体差异,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而不是只关注语言点的讲解和技能训练,因为没有思想的语言表达是空洞乏味的。要让学生养成尊重理性、谨慎判断的习惯。第二,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重视学生提出的疑问,带领学生结合各自的知识和生活实践对课文进行深层的诠释,从而培养学生勤学好问、敏于探究的思辨品质。第三,开展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讨论、辩论并进行互相评价的活动,不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营造和谐、宽松、尊重不同觀点的课堂氛围,从而强化学生尊重事实、公正评价的思辨品质。
四、结语
思辨能力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正如黄源深(2010)所说:“思辨的缺席直接影响人的创造力、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人的素质。”在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将语言知识技能和思辨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辨能力,在思辨能力的提升中提高语言技能,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11-16.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3):49-58.
[4]孙有中,文秋芳,王立非等.准确理解《国标》精神,积极促进教师发展——“《国标》指导下的英语类专业教师发展”笔谈[J].外语界,2016 (6):9-15,56.
[5]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刘艳萍,王海妹.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7-43.
[6]文秋芳,张伶俐,孙旻.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逊色于其他专业学生吗?[J].现代外语,2014(6):794-804.
[7]韦晓保.影响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外部因素分析与多维培养模式构建——基于一份调查报告[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2):72-75.
[8]杨莉芳.阅读课堂提问的认知特征与思辨能力培养[J].中国外语,2015(2):6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