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问题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策略

2021-08-17陈香娜徐喆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问题教学问题设计高中地理

陈香娜 徐喆

[摘   要]问题教学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关注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对拓展学生视野、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在问题教学设计流程中,“问题设计”是关键的环节。文章从依托情境、联系生活、难度适当、关联性强四个方面探讨了“问题设计”的策略,以期实现地理学习效率和地理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教学;“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9-0086-02

问题教学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运用问题链进行教学,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突出的作用[1]。问题教学以问题为脉络步步推进,以问题贯穿课堂的始终。因此,设计对学生具有吸引力、挑战性和探究意义的问题对问题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问题设计”须依托情境,培养问题提出能力

问题情境是指基于真实存在的、与所学内容相符的、蕴含问题的生动“事件”[2]。它能使学生产生不同于原有认知结构的新问题,并能营造让学生有兴趣解决新问题的学习氛围。“问题设计”依托情境,其富有真实性的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指引学生深入探究并在情境中产生疑问,从而提出问题。

以高中地理必修2中“城镇化”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利用当下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并且能让学生从中产生疑问的真实情境。情境内容:“改革开放至今,深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的小渔村不复存在。大量乡村人口不断涌入,使深圳的规模不断扩大,如今的深圳已然是一线城市。人口的涌入给深圳带来了人才、劳动力等优势,但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对于这个情境,学生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深圳由小渔村到大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让大批乡村人口背井离乡的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特点是怎样的?大量人口涌入会给深圳和迁出地带来什么问题?如何从地理视角改善城市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将情境问题化,提出地理问题,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类并进行补充,一一对应本节课应完成的教学任务(如图1)。如此一来,既能完成问题的设计,又能锻炼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设计”要联系生活,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地理学研究内容离不开人类的实际生活。高中地理课程要注重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对学生未来独立生存至关重要。因此,地理问题设计要着眼于实际生活事例,让学生领悟地理具有实用性,进而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以高中地理必修2中“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教学为例,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而言似乎毫不相关、实用性不强,学生学习欲望不强。教师可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工业着手设计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笔者所在城市——吉林省四平市为例,教师可在备课时找到与工业的区位选择有关的实际案例:“位于松辽平原中部的四平市,是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通往南方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1992年,宏宝莱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宝莱公司)在四平市诞生,发展至今拥有饮料(包括植物蛋白、碳酸、果汁等)和冷饮(包括冰淇淋、雪泥、冰棒等)两大系列产品,产品行销至全国大部分地区,在吉林省更是深受消费者喜爱。”教师可截取一部分电子地图作为宏宝莱公司位置示意图(见图2),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宏宝莱公司为什么会选择在四平市建厂?相比较省会长春,四平市建厂的区位优势是什么?宏宝莱公司属于什么导向型工业?宏宝莱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会遭遇什么阻碍?为了走向国际,宏宝莱公司在未来该如何发展?问题的设计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身处其中,把看似距离生活很远且难以掌握的知识拉近到学生的视野中,使学生对地理学科萌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愉快地学习地理知识。

三、“问题设计”应难度适当,建立地理学习自信

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是“问题设计”的起点,教师要结合这两点设计出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同时符合学生水平的问题。设计问题时应避免难度过低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也应避免难度过高导致学生解决不了而丧失探究欲望,难度应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3]。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跳一跳”即可突破。学生成功破解难题后满足感会油然而生,从而提高对地理学科学习的自信。

以高中地理必修1中“水循环”的教学为例,课程标准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即要求学生能够解释清楚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高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比较有限,在学习水循环的过程时可能会遇到障碍。为此,教师可创设情境:“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表的硬化范围不斷扩大,植被面积逐渐缩小,当雨季来临,由于城市地表硬化范围扩大,易形成城市内涝。”教师可基于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知识水平设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问题(定义及分类—形成过程—地理意义—迁移运用,详见图3),以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其中,城市中降水的来去问题结合实际,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据可依,可以消除学生在学习水循环的过程时由于空间想象力差而可能遇到的障碍。在学生理解水循环的形成过程之后设计需迁移运用所学知识的“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难度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内,学生结合前面所学进一步思考即可突破,从而获得满足感,增强对地理学科学习的自信。

四、“问题设计”需关联性强,构建地理知识框架

一堂优质的课,需要教师从整节课甚至整个单元出发,认真分析教材,把握地理教材的结构,明确相关知识内容的衔接关系,设计一系列有层次性且关联性强的问题,以引导学生厘清学习思路,对整节课的知识体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促进学生构建地理知识框架,从而帮助学生条理明晰地高效学习地理知识。

以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中“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教学为例,通过分析教材可以发现,包括长江流域在内的区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的教学内容都围绕着“在哪里—有什么—怎么了—为什么—怎么办”展开(见图4)。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呈现出严密的逻辑和关联性,如:你能否尝试找出长江流域的位置及范围?长江流域的资源优势是什么?长江流域在发展中产生了什么问题?长江流域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长江流域该如何处理眼前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顺利构建长江流域综合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知识框架,进行高效学习,也能让学生对其他区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的学习触类旁通。

设计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学好地理学科的自信也有重要意义。因此,问题的设计应依托情境、联系生活、难度适当、关联性强,以达到“双高效”,即教师高效教学和学生高效学习。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冰娜,王晓文.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研究:以“荒漠化的防治”为例[J].地理教学,2018(19):11-14.

[2]  王志勇.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三环节[J].教学与管理,2018(28):64-67.

[3]  李金国.地理“问题导学”模式中问题的设计与引导[J].教学与管理,2011(10):76-78.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问题教学问题设计高中地理
精设计,巧提问
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尝试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例谈问题解决法在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问题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